APP下载

修行,一直在路上

2015-05-22相炜

地理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材老师教育

朱爱华老师是山东省特级教师,出生于一个书香家庭,从小酷爱读书,勤于思考。从1989年踏上三尺讲坛的那一刻起,就发誓要做一名像父亲一样出色的教师。二十余年如一日,勤奋钻研、开拓创新。每天看着快乐的学生,她的心中就洋溢着幸福;每当看到自己的教研成果被认可,她就仿佛听到自己生命拔节成长的声音,心中充满感动,教书成为她的享受。她一直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追寻着教师生命的意义,感受着教育人生的充实!

一、追寻教学本真,关注学生生命成长

发现教学,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意义。 她尝试“发现教学”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再给学生酿好的“酒”,而是给出原料让学生自己去“酿”,在“酿造”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她筛选教学内容,看哪些章节内容适合学生“发现”、通过什么途径让学生“发现”、学生“发现”的过程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例如,教学“农业区位选择”,她先让学生调查城区主要农产品的来源地,了解当地主要农产品(如小麦、水稻、花生、苹果、黄瓜、大白菜、猪肉、杨木)的生产条件及过程。然后给出当地一幅河流、地形、市区、公路等的分布图,设置疑问:假如你承包了图中的A、B、C、D、E五块土地,打算怎样利用它们?为什么?学生群情振奋,在展示、讨论、修正、总结、迁移的过程中完成学习。同样,学完“工业区位选择”后,她让学生根据某省的资源、交通、城市、科技等分布情况,预测并绘制该省工业分布图。学习河流的治理时,让学生根据淮河经常泛滥的原因,找出治理措施;再根据淮河治理的思路,寻找根治海河的措施……

毕业后的第二年,在全市教学视导听课中,她执教“地球内部圈层”,当时的市教研员听课后,给予高度评价,并建议在全县各学科推广应用。

趣味教学,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发现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意义,但有时也不乏沉闷、单调,为此,朱老师又将趣味地理引入课堂,让学生体验课堂学习的快乐。为更好地将趣味地理引入课堂,2008年她申报了一项趣味教学的市级课题,深入研究课程、教材,挖掘课程中一切有趣、生活化的知识(主要是收集、改编或原创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与教学有关的素材)并有机渗透到课堂中。

例如,复习区域地理时,她引用相声“地名学”;学习水循环时,她叙述“一个水分子有趣的旅行”;说明黑土地的肥沃时,引用谚语“插根筷子也发芽”;学习气旋时,引用“火烧葫芦峪与气旋”的故事;学习洋流时,引用日本偷袭珍珠港、小鸭舰队的故事,还有如“蜀犬吠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之类的歌谣、诗词、口诀等。

在指导学法方面,她引导学生趣味记忆。如谐音记忆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分布——“东京横躺着一位有名的大神仙叫北九州”,即从东到西依次为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谐音记忆中国西南河流分布——“怒拦金龙”,即由西向东为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她还引导学生用口诀总结知识要点,如气压带分布“0 3 6 9 ,三低四高”;住宅区选址“上风、高走、近水、沿边”(即城市的上风口地段,地势高的地段,河、湖、海方向,沿主要交通干道)等。2008年她举行“两极地区”趣味教学公开课,校长听后深有感触地说:“听朱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

实践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学的本真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实践能力。几年前,她从网上读到北京地理特级教师王能智的教学事迹,其实践教学对她触动很大。于是,在教学中她特别注重挖掘地理实践活动素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开始“实践教学”探索。

例如,学完“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她布置家住沂南县城的学生完成周末考察作业:西山及汶河岸有哪些现象可说明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周末过后,学生带回的不仅是老师布置的石塘里清晰的褶皱构造、沉积岩层的层理构造照片,常见的石英砂岩、砾岩、石灰岩、大理岩、石英、长石等矿物标本,河岸的流水侵蚀、堆积地貌照片;有些学生还发现了其它一些问题:汶河岸边有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沂南北寨汉墓”,墓地为什么选在河边?墓地选址会考虑哪些条件?有些学生还从网上搜集到北京十三陵墓地的分布位置,研究古代墓地最看好的“风水宝地”的区位特点。

敢于尝试和创新是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教师只有敢于尝试、挑战、创新,才能不断成长。通过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朱老师发现,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充满了期待,她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满足,也更加坚定了她继续追寻的步伐。

二、醉心科研,教育写作助推专业成长

俗语道: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虚。教师的专业成长,实际是在研究中提高教学水平,又在教学中提高研究水平。朱老师结合课堂教学做研究,20余年来,有近百篇公开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30余部主编或参编的教学(教辅)论著。她还主持研究省级立项课题3项,主持或参与研究市级立项课题5项,举办市级以上报告或讲座10余次。

结合课堂创新,精心设计教学。她精心研究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例如,“‘大气的热力作用’教学设计”、“‘添枝加叶’为哪般”、“教学花缤纷 璀璨已有时”等多篇教学设计、教学点评类文章在《中小学电教》、《山东省新课程教师远程研修丛书 》、《沂蒙教育》等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同时,她结合课堂教学做课题,其中有3项主持研究的省级课题已结题。除此以外,她还结合课题研究开发了3部论著,其中《中学地理趣味教学参考》获山东省课程资源评比一等奖,《高初中地理引桥课程》获山东省优秀成果二等奖,《基于地理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获临沂市首届校本课程设计大赛一等奖。

研究课堂教学,深入挖掘教材。1995年初出茅庐的她,把高中地理教材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整理后寄给人民教育出版社,梳理精简后的问题以“高中地理教材纰漏例析”为题,发表于《地理教育》1996年第2期。2004年山东省实施新课程改革,新课程背景下“教材观”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地理教材已不全是由知识构成的体系,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构建的一种“文化中介”,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手段。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学生不是“学教材”,而是“用教材学”。根据新教材观,她精心研究新版教材。2009年11月,她的论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材如何‘用’”,在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上作为大会交流论文,并发表在《地理教学》2010年4月第8期。她还有数十篇教材内容解读、知识点解读等文章在《地理教育》及各类报刊发表。为此,她三次参编或副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教师教学用书》(鲁教版)的编写。

近几年,朱老师又从地理学科教学研究,拓展到教育教学研究。作为一线教师、学科和年级带头人,正在研究和践行她的“从制度规约走向行为自觉”的师生管理理念,把师生幸福感、人的生命质量提升作为目标追求,并痴心不改地在求索之路上寻觅教育教学的真经。

三、忘我追远,努力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时代在变化,教育在发展。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时刻反思,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勤学善思,多读书,读好书,使自己成为一名广博厚重的、紧跟时代的老师,一直是朱老师孜孜不倦的追求。读书、学习、写作,成了她每天挥之不去的事情。浏览新闻、教学杂志、教育理论书籍和知名教育网站、教育博客、微信、资源库等成了她的一日三餐。当别人在办公之余闲聊之时,她在浏览新闻、下载教学资源、关注社会热点;当别人早已沉浸于梦乡时,她还在伴着一盏孤灯,让思想之舟在教海里遨游……她的橱窗里,摘抄记录的笔记本成摞堆放着;她的电脑里,转载、收藏的资源,琳琅满目,整齐有序。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多年来,身为学科、年级带头人的她一直致力于年轻教师的培养,以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以一颗树去摇动另一棵树。作为教研组长,她带头上研究课、示范课,带头参加各级教科研课题的研究。在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中,她率先垂范,认真学习,引领年轻教师不断总结反思。在她的引领下,诸多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在省市校各级比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2012年初,她所带领的地理教研组被评为临沂市先进教研组、学校优秀教学团队。2013年暑期研修中,她带领的研修组全体获优秀学员称号,为此她也被评为山东省暑期研修优秀研修组长。2014年她所带领的年级组获学校教师“赛摩”大赛团体第一名。朱老师以她自身魅力影响并带动创建了一个又一个“精神团队”,看到年轻教师的健康成长,她笑得很开心,因为她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古罗马哲学家西涅卡说过:“生命,如果你知道如何去度过她有价值的时光,那将是永恒的。”朱老师的认真敬业、勤奋拼搏、勇于超越,是每一位年轻教师学习的榜样。然而谦逊的她知道,充实的过去不等于现在,更不等于未来。她将付出更多的努力,带着更从容的微笑,义无反顾地踏着夸父的足迹,奔向远方的太阳,身后留下一片缤纷的桃林……▲

参考文献:

[1] 朱爱华,相炜.“农业与地理环境”单元内容解读[J].地理教育,2010.4:17-20.

猜你喜欢

教材老师教育
教材精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老师,节日快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