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图层叠加法”在地理高考最后冲刺复习中的运用

2015-05-22姚秀元

地理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分布图成因规律

姚秀元

空间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科最突出的特征,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是中学地理教学着重培养的重要能力。每年的高考地理试题都大量渗透了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尤其是每份高考卷的地理综合题均以某区域图为载体进行综合考查。笔者认为第三轮高考地理复习是最后的冲刺阶段,应以地理主干知识为内容,以“图层叠加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快速地把所学地理知识层层叠加到头脑中的同一个地球(同一张世界地图)上,从而构建“心中的数字地球”。

一、构建“经纬网地球”

第一步:指导学生在大脑中构建由经纬线组成的地球仪,并熟练掌握经线(度)与纬线(度)的划分原理、分布规律、所指方向、形状特征等(见图1)。

思考:

(1)根据经度如何划分东西半球?如何划分时区?

(2)根据纬度如何划分南北半球?如何划分低、中、高纬度?如何划分天文气候五带?

二、叠加“政区地球”

第二步:指导学生以“经纬网+世界政区”为标准图(见图2),在大脑中再现四大洋、七大洲和一些重要国家、重要区域的名称、轮廓特征、分布的大致经纬度范围等,从而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世界填充底图”。

三、形成“立体地球”

第三步:指导学生在脑海中的“世界填充底图”上分别叠加“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世界主要水系分布图”、“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等重要图层,从而构建出静态的世界自然环境主干知识体系——静态的“立体地球”。同时,结合表1记忆相关知识内容并思考各种气候类型具有哪些特征,是如何形成的?

四、利用动态“自然地球”

第四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指导学生通过想象,在脑海中的静态“立体地球”上进一步分别叠加自然界有关运动的地理事物,从而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及其成因。

(1)地球运动规律及影响:地球的自转规律及影响;地球的公转规律及影响。

(2)大气运动规律与气候变化规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季风环流的形成;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气象灾害的发生与危害等。

例如,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叠加图3、图4、图5三幅图,可进一步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与特点。

(3)地球上的水运动规律及其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及其影响;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其影响;河流上、中、下游水系水文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及其影响;水文灾害的发生与危害等。

(4)地壳运动与地质作用规律及其影响:地壳物质循环;板块运动(如大陆漂移示意图、六大板块移动方向示意图、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等);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危害等。

五、拓展“人文地球”

第五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指导学生通过想象,在脑海中的静态“立体地球”和动态“自然地球”上再叠加: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环境等各种人文地理内容。

(1)人口:利用“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 分析世界主要人口密集地区和人口稀疏地区形成原因;利用“二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图”分析世界主要人口迁移路线及其成因;利用中国、美国等国家的人口迁移图分析某国国内人口迁移方向及其成因。

(2)城市:利用“世界城市分布图”分析世界主要城市群(带)形成原因;利用“21世纪各国城市化水平”图(图6)分析各类国家城市化水平与进程的差异及其成因。

(3)农业:利用“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分析各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区位条件;利用“美国农业带图”理解现代农业特点与成因;利用“中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见图7)和“中国主要经济作物分布图”分析各种农作物的区位条件和分布规律等。

(4)工业:利用“世界主要工业地带分布图”分析世界主要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其主要区位条件(见图8);利用“世界主要新兴工业区分布图”分析新兴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见图9)。

(5)交通、环境等:利用“世界石油输出图”分析世界主要航线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图略);利用“世界生态问题分布图”分析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等(见图10)。

由于篇幅限制,所例举图层只是其中一部分,教师可根据实际课时进行选择与增加。总之,上述五种地球的构建既是层层递进的过程,又是相互促进和融汇的过程。系统地指导学生用“图层叠加法”,将地理最重要的主干知识层层落实到学生头脑中的同一张世界地图上,并形成整体性的知识体系。▲

猜你喜欢

分布图成因规律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贵州十大地质公园分布图
中国癌症分布图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左右江水冲石器采集分布图
巧解规律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人生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