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民教育中的有效性探析

2015-05-22贺冬琴

智富时代 2015年3期
关键词: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贺冬琴

【摘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需要注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联合。学校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主要途径。要运用各种现代化技术,探索新的传播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教育当中。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民教育体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一、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全过程当中”这一提法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被提出,包括四个方面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方面的内容相互促进、相互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包含关系,前者寓于后者当中,前者是后者的高度抽象和内核。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新的提炼和概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报告的新表述从三个层面分别进行了阐释:从国家层面看,国家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社会是自由的、平等的、公正的、法治的;从公民的个人层面看,公民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灵魂,对社会主义的制度体制、目标任务、发展模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体现着社会意识的方向和性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迫切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教育任务的基本要求,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必然需要。因此,必须寻求有效途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实效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的国民教育现状

(一)传播方式急需创新

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式必须创新、变革。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国民教育当中,学校的“两课”是重要的教育渠道。但是,在教学中却存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枯燥、单一,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新型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为“融入”提供了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但是,电视、广播、报纸、图书等传媒方式进行宣传时存在“格式化”的问题,“空话”、“套话”不断,单调呆板,毫无趣味,脱离现实,让人没有接受的倾向。网络的普及创造了传播信息的新渠道,信息发布者和信息接受者能够更好地互动,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但利用网络传播核心价值观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专业网站数量少,质量不高,专题栏目不多,信息分散或互相“复制粘贴”;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多是文字新闻,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应用不足,不能够感染受众;信息更新缓慢,时效性差。

(二)受众意识淡薄

受众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需要接收信息和反馈信息,受众的地位非常重要,而在信息传播中往往忽视了受众了反馈作用。重视受众的想法和感受,关注受众的实际需要和心理诉求,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加传播的有效性及针对性,将被动传播变成主动传播,实现信息传递者和信息接受者双方的良性互动。受众由于在文化背景、阅历、年龄等方面存在差别,对核心价值体系的了解程度和期待值也不同,如果对所有受众都采用一样的教育方式,不能满足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

学校中也存在受众意识淡薄的现象。一些教师教学时实行教条主义,填鸭式灌输,教学与现实两层皮,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不理会学生的反馈,课堂气氛严肃、单调、乏味,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甚至不愿意上课。这些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无视学生主体意识导致的,教师只单单从课本出发讲理论,却忽视了学生的所思所想,很难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传播活动流于形式

当今社会和学校等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播活动,增加了大众对核心价值观的了解,但形式化、“走过场”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开展活动只是“为了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未能将活动的预期目标落到实处,收效甚微。一些单位开展的学习活动仅仅是读读上级文件或相关资料,只注重开展活动的数量和规模以及如何在活动中宣传造势,忽视了传播活动的精神实质和真正目的,向上级汇报时往往夸大其词,“假大空”泛滥。

三、在国民教育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结构以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为基础、以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为层次、以成长教育和继续教育为阶段、以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社会为目标。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融合。积极运用网络等媒介,探索新的有效传播方式,加强“融入”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一)学校教育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

1.学校应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教育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模仿对象、学习榜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中,不仅是指要让学生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要让教育工作者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并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影响身边的更多人。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贯穿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小学阶段应适当地开展爱国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中学阶段应在小学阶段的基础之上使中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涵。大学阶段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并积极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一方面要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培育积极的校园氛围,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另一方面学校要发挥好校园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要把校园文化中的先进的价值观念、文化品位、思想意识、民族精神、科学态度、现代文明行为、健康生活方式等传播、辐射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

4.发挥党组织、团组织、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学生党员、团员、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的积极分子、优秀成员,要采取多种宣传活动和主题学习活动,将学生党员、团员、学生干部的优良品质、光荣事迹发扬光大,形成一个正面、积极的价值引导。

5.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校园网站。主题网站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在网站设计、网站维护运营、网站参与等环节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做学生爱参与、愿意参与的主题学习网站。

(二)家庭教育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1.引导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理念

在当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观念和思潮层出不穷,青少年由于年纪小、心智尚不健全,没有形成对事物的正确看法,在各种诱惑面前容易迷失自我,需要家长对其进行正确引导,避免不良思想的腐蚀侵袭,增强青少年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首先,家长要改变错误的或陈旧的家庭教育理念,将社会生活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注重提高孩子对社会的适应性。过时的、不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必须被改变,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指导,将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用现实生活教育孩子,提高他们独立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其次,家庭教育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自己的时间和行为,帮助他们抓住擅长的领域并引导他们深入自主学习,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其学习效果会更好,持续学习的能力会更加好。

2.家长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

首先是家长自身必须加强自我教育,不断进行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理论素养,然后用更为通俗的、简单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教给孩子,让孩子能听懂、理解;其次,除了言教,更为重要的是身教。抽象的理论语言并不能被孩子很好地领悟,但是家长的榜样作用却能很好地教育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就要求家长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的时候,更应该将这些理论内化然后付诸实践,并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使孩子能够在潜意识中模范家长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方式,并让孩子懂得哪些正确的行为是值得被鼓励被赞扬的。

(三)社会教育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1.创新传播媒介,把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人们的现实需求相结合。人们愿意获取的往往是人们需要的,想要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关注大众的现实需求,将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现实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受众的需求和接受特点来选定、创新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最好是能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将传播变得更为主动、有效。

最为重要的是要创新传播的媒介。伴随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水平的追求,在文化产品投入的时间和金钱越来越多,如果将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文化产品中,那么核心价值观就可以随着文化的传播和渗透拓宽自身传播范围。比如,在电影电视等影视作品中融入核心价值观的元素,在报纸、杂志、书籍中巧妙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文艺汇演、讲座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展现核心价值观,形成一种文化的“合力”。重中之重是要抓住时机迅速占领网络领域,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各大门户网站、专题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在利用网络资源时需要注意的是要重视受众的主体地位,把由政府主导的传播变成网民的主导地位,而政府起引导、辅助作用,争取在短时间内传播到最大范围。

2.通俗表达,把理论内容与大众话语相结合

人们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各不相同,高度概括的理论语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容易理解和掌握,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有效地落到实处,就必须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实现理论的大众化和通俗化,似的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的人都能理解掌握,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我们把理论内容与大众话语相结合,用大众话语来表述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容,使其好记易懂、朗朗上口,容易被大众接受。在用大众话语表述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容时,要做到全面、准确,要顾全理论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不能一味地追求通俗化简单化,要实现理论的科学性和通俗性的统一,用大众、亲民的语言归纳提炼,兼顾口语化和形象化。除此之外,提炼用贴近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语言去诠释,让晦涩难懂的理论变得让大多数人都能看懂、听懂。同时,要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主题作用,引导带领人民群众对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再创作,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核心和重点在于注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融合。积极运用网络等媒介,探索新的有效传播方式,加强“融入”的时效性和实效性。难点在于要打破形式主义,不能让“融入”停留在喊口号、开办“假大空”的活动上,必须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手段,将“融入”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韩巍岩,宋吉鑫.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J].人民论坛,2013(06).

[2]张宝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有效性探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

猜你喜欢

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谈小学阶段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形式的结合与创新
中学技术学科STS的实施研究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