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球与宇宙主题式单元教学策略研讨

2015-05-21吴灿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宇宙教学活动内容

吴灿

0.引言

主题单元教学属于小学科学教学课程改革探索中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其不但和科学知识学习的规律相适应,而且也适应学生的具体认知学习特点。要完成好课堂教学,课前预习是不可或缺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各种单元主题的学习内涵,使用典型化的教学资源做深入拓展与延伸创造,进而实现主题单元教学的理想化教学效果。

1.主题单元的建构特点

主题单元建构方式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立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种内在联系,开展同质化或者异质化建构的有序组合方式;(2)以学生生活为基本出发点,找寻科学教学过程中一连串的实践活动;(3)制造“对话”交流模式,引起思维间的碰撞;(4)对各项信息资源做高效整合,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深入挖掘各项单元主题思想。

2.主题单元设计的基本原理

2.1主题单元的设计含义

“主”就是事物的本质,“题”是标题、题目。“主题”就是中心思想,“单元”指的则是存在某种共同特征的一组事物。主题单元指的是和具体主题有关的一项教学单元活动,单元之中的各项活动之间有着相应的联系性关系才,就总体层面而言,主题单元设计属于将各个学科之间同样的主题内容结合在一起,设计成一个一体化的主题设计单元,围绕学生在集中的时间内做集中训练学习[2]。

2.2主题单元设计特点

2.2.1贴近生活

为了更好的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进行课题主题选择的过程中,一般选择真实的情境当成理论支撑,所选择的主题要保险出自然、社会、生活间同学习的关系,同时在一个主题单元要设立一个个小的主题,各个小主题离不开大主题的核心思路。

例如在学习《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空间》时,介绍九大行星的排布顺序,并且以生活环境中的四季变化为例,举出四季各自的代表星座。学校如果有条件话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夏天的银河系或者一些录像资料,另外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外星人ET》等科幻电影,让学生设计一些如何向外星系介绍地球情况信息的卡片等。

2.2.2课程内容主题化综合化

主题单元教学不拘泥于传统的分学科教学局限,而是由一些不固定的学科围绕着同样一个主题从各个不同方面为切入点进行的课程综合教学,之后以此为基础所开展的一连串的教学活动。此项教学活动的教学主体是各种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代替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分学科概念。主题教学是了解学生的现实性要求为基础,分析了现存教学经验水平,再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的组合排列方式,之后再依照具体的设计主题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在这个过程中,课程内容主体化让教学内容存在较大的密度,且容量性较大,有助于学生全方位立体式的掌握各项学习内容。

例如学习《我们居住的地球》,先让学生画出自己认为的地球形状,之后组织全班讨论总结,让学生深入的认识地球的形状从而形成认知过程的冲突。而学生在了解了地球认识的过程中,教师再指引学生树立天体环境概念,让学生清楚地球是天体众多星球中的一个以及地球产生的原因,为其未来学习更深入具体的知识奠定学习基础。而以地球是圆为例,可以引出历史学科中麦哲伦航海的故事,拓宽学生视野,深化学生认知。

2.2.3主题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主题单元的内容设计,其构建基础是学生的认知规律,构建的基础是活动性。以活动水平的提升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内容,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例如学习《地球运动与昼夜变化》时,可以先询问学生为什么每天会有白天和黑夜的更替,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讨论之后告诉学生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圈约要24小时。另外将古人对昼夜的成因以及哥白尼的伟大猜想一并组合告知学生,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加深认识。

2.2.4设计有均衡性的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内容编排需要遵循均衡性的特点,从上至下做好各个单元主题之间的逻辑概念发展和应用顺序的排布。

例如学习《探索宇宙历史》时,此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对宇宙的历史有所了解,了解一些宇宙的探测工具。使用主题单元教学方式进行课堂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探秘宇宙的工具和其具体的功能信息让学生学习,之后再组织学生观看各种宇航员图片,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探秘宇宙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均衡分布课内理论与课外拓展各方面知识的构成。

3.结语

关于主题单元教学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实践还有很多的地方不够完善,未来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完善。而一位科学教师,需要秉承着一宗探索与思索的精神,在现代化的时代学习背景下,学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需要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如何更好的组织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是教师需要思索的问题。

【作者单位:长沙高新区明德麓谷学校 湖南】

猜你喜欢

宇宙教学活动内容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宇宙第一群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这宇宙
主要内容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