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拥抱多彩生活,感受科学魅力

2015-05-21鲍拥忠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生活化科学情境

鲍拥忠

“精彩源于生活”,因此,在新课改下,科学教育应与生活紧密联系,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科学,了解科学,并在头脑中形成科学与世界紧密联系的清晰概念。那么,在科学课堂上实施生活化教学,怎样提高其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只有立足于学生,引进生活内容,提供探究,才能让科学课堂教学更有效,并充满欢乐与多元色彩,让学生愿学、乐学。

一、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要实现科学教学的生活化,积极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十分有必要的,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比如在学习“比较水的多少”时,教师可在课堂伊始请同学们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平常在家都喝什么水”,相信定可有效激起同学们的兴趣,纷纷展开讨论,积极抢答问题,有的学生可能会说,“烧的开水”,有的会说“矿泉水”,接着教师可继续对同学们进行引导,“同学们春游时都要带矿泉水,接下来我们就尝试自己制作矿泉水,现在有三个大小、形状、高矮等都各不相同的矿泉水瓶,现在请同学们分别把它灌上水,并贴上价签”,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达成这样一个共识,“要根据水的重量来决定价钱”,但是哪个瓶子的水多,哪个瓶子的水少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要学习的新知识“比较水的多少”,在这一过程中,既活跃了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又拉近了学科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消除了对科学的神秘感,可谓一举多得。

二、教学方式贴近生活,感受科学之趣

(1)做一做。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潜望镜。孩子们通过分组讨论,班级交流,确定了纸盒开口的位置、大小以及镜子安装的地方,然后组内成员共同画出草图,共同动手制作。当学生们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潜望镜时,都激动地大叫起来。这次小小的制作活动,激励了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动脑。

(2)演一演。小学生年龄小,对枯燥的讲解,生硬的知识灌输不感兴趣。因此,教学时应根据教材对各种生活现象进行演示,再现各种生活现象,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引起强烈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学“七色光”的时候,我让自己制作的七彩陀螺快速旋转,于是彩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灰白的情境,再引导学生猜测其中的原因,进而了解不同色光组合产生的现象及其原因,感受光学世界的无穷奥妙。陀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玩具,七种颜色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颜色,而它们俩的组合竟能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却是学生没有想到的。我把它“搬”到课堂上以后,一下子成为了学生关注的焦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3)看一看。在科学课程中,由于一些时空以及实验条件的限制,许多实验和场景都没有办法呈现。在这个时候,我常常借助于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跨越时空,分析思考科学知识的发生过程。

三、利用生活化的探究材料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是实现儿童科学探究过程的必要条件。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如,课本、图册、课外读物、媒体信息、儿童生活中所熟悉的物品、周围的环境、实验仪器、电教媒体材料等等。提供学生科学的实验仪器有的时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实验室的仪器容易使学生产生陌生感,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科学探究。在教学中,教师尽量采用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如,生活中的纸杯、一次性碗、牛奶盒、吸管、可乐瓶等,这些都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好材料。比如,教学《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时候,用专门的实验器材——沉浮实验盒,学生对它的使用不知从何下手,陌生得很。如果提供给学生生活中一些常见材料,比如注射器、输液管、眼药瓶、藿香正气水、牙签、泡沫块、橡皮筋等,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浮起来。这些材料,学生用起来顺手、自在,想象力、创造力得到激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

四、作业的生活化

作业是小学科学课上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也是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形成深刻认识的关键所在。要想让学生对科学课所学得的知识印象深刻,久久不忘,并且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就必须要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合理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生活化的课外作业既巩固、扩展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还有助于学生将课堂学得的科学知识、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学以致用。久而久之,学生乐于对周围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自己想办法探究解决,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尝到这样的甜头以后,学生对生活化的科学探究的兴趣就更加地浓厚了,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总之,精彩源于生活,生活就是课程资源的大宝藏,需要教师不断挖掘,并加以利用。科学教师应不断结合教材,创设生活情境,设计生活化活动,提供探究机会,提高教学有效性。当然,在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授课时,科学教师应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只有这样,生活化教学才能更受学生欢迎,才能真正在课堂上发挥实效。

【作者单位:天台县福溪街道中心小学 浙江】

猜你喜欢

生活化科学情境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