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缨:用镜头揭开靖国神社的神秘面纱

2015-05-20张东亮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5年3期
关键词:靖国神社纪录片日本

张东亮

2014年12月12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一天,由旅日华裔导演李缨执导的纪录片《靖国神社》在英国伦敦上映。该片拍摄制作历时10年,曾遭遇日本右翼分子封杀,李缨也因此惹上官司。他用镜头触碰禁区,向世界揭开了蒙在靖国神社上的神秘面纱。

“鬼子军歌”刺痛李缨父子心

今年52岁的李缨是广东人,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去日本之前,他曾任职于中央电视台,负责拍摄西藏纪录片。他一度着迷于捕捉西藏人的文化精神、生存心态、宗教传统和民族灵魂。

1989年3月,李缨辞职到东京留学。他此举的主要目的是想与在那里工作的妻子团聚,那时他们刚结婚不久。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日本长达4年时间里,读书之余,李缨做的是搬运工、清洁工等工作。有一次在停车场做清洁工作时,被杂物堵住的下水沟让他无从下手。李缨问管理员有没有手套或者工具让他用来清除杂物。对方没有理会他,而是直接走过去用手把这些垃圾捞起来。类似这样的经历很多,给了李缨很大的刺激,促使他去思考这个国家的文化。

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北,有一处著名的景点。每到初春樱花盛开时,那里总是游人如织。刚到日本时,李缨也曾到那里赏花。后来他才知道,原来那就是靖国神社。

1993年,李缨与朋友在东京成立了自己的龙影电影公司。公司除了制作一些小成本的影片之外,也代理一些纪录片在日本发行,同时给日本电视台做一些节目。他租好房子后才发现,自己竟然住在了靖国神社的旁边。

有一次,李缨带着探亲而来的父母去靖国神社赏樱花时,听到里面不断播放的节奏铿锵的音乐。听着听着,李父脸色突变。原来,靖国神社里播放的音乐是军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军攻打中国徐州的战歌。儿时在徐州生活过且经历过战乱的李父听到这“鬼子音乐”后神经受到刺激。

当时,靖国神社里还有很多日本的年轻人在跳日本舞。其中一个穿和服的日本女子拿着一个轰炸机模型往人群里面扔,并边扔边说:“到台湾去,到‘支那去。”看到这种场面,李缨心里非常难受。此时,李父比他更激动,双手颤抖,当场突发心脏病。那次经历,深深地刺痛了这对中国父子的心。

李缨在东京师从日本电影大师大岛渚导演,从事纪录片和故事电影创作。他拍摄的处女作电影《2H》成為华人在日本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曾获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他也是日本电影导演协会里唯一的华人导演。

1997年,李缨准备筹拍一部关于南京的纪录片,期间,他应邀参加了在东京举行的纪念南京事件60周年研讨会。会议开场时,放映了一部由日本军方制作的纪录片《南京》。令李缨没想到的是,这部纪录片竟没有触及南京大屠杀事件。当放映到日军占领南京后举行升国旗仪式时,会场上竟然响起一片掌声和欢呼声。那一刻,李缨如同听到了一阵横扫而来的枪声,不由得浑身颤抖。研讨会上,那些否认南京大屠杀者狡辩说大屠杀从未发生过。李缨认为这不只是一个典型的右翼问题。更令他气愤的是,在那次研讨会上,当年在中国参加“百人斩”竞赛的一位日本军官的女儿甚至要求为她父亲恢复名誉。

李缨和与会的导演、学者们辩论了很久,却毫无意义,因为他的声音压根就没有人重视。李缨决定拍一部电影,用作品来回答。于是,这位中国导演做出一个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决定,放弃原有的拍摄计划,将镜头对向靖国神社——这个在日本国内影视界完全不敢触碰的禁区。

“刀解”靖国神社

李缨说:“靖国神社其实就是日本‘大和魂的精神堡垒。”日本发动的所有战争都是以“神圣”的名义进行的。日本明治天皇借此设立了靖国神社,且明确地宣教说:“我们要将这种战争的不幸转化为一种幸福的情绪,要为国而战,死后就会在靖国神社获得一个巨大的荣誉。”

李缨拍摄时发现,靖国神社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叫“游就馆”,是一个战争博物馆,是日本进行圣战宣传的地方。日军在中国的侵略战争在这里被称为“支那事变”;为了维护日本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的侵略战果和既得利益而发动的太平洋战争,则被称之为“自卫战争”。

博物馆内陈列了飞机、大炮等各种战争中的实物,有某陆军大臣剖腹之后留下的军刀和血书,有写着“武运长久”的太阳旗等。最引人注目的是,“游就馆”里营造了一种阴森森的恐怖气息,甚至再现了战场上的血迹,好像战事刚结束不久。一些日本人并不认为日本天皇发动侵略战争是把自己的子民拿去当了炮灰,反而觉得这是“大和魂”的一种视死如归的表现。

李缨和他的日本同事经历了漫长的拍摄过程。正是在这艰难的拍摄中,他开始真正地了解这个在日本有着强大军事和政治号召力的靖国神社以及为什么那么多日本人会对其顶礼膜拜。李缨说:“很多人觉得为天皇而死是理所当然的,自己的生命并不重要,战死后能躺在天皇身边是一种莫大的荣光。当时美国人也搞不懂,日军为何陷入灭顶之灾时甘愿飞蛾扑火般去送死却很少有人投降。”

其间,李缨在台北采访了一位名叫陈阿娇的老人,她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日本统治台湾时期渡过的。1943年,她22岁的丈夫被征兵,一个月后战死,当时她怀有8个月的身孕。她说,日后支撑她活下去的是丈夫在出征前两人一起从日本人那里学来的“靖国神社之歌”,那是一首约定死后在靖国神社相见的歌。在陈阿娇的观念中,靖国神社是自己精神寄托的地方,是丈夫灵魂安息的地方。

大多数人以为靖国神社里供奉的是墓碑,而李缨的答案是:靖国刀。他说:“靖国刀才是靖国神社的供奉,也是日本文化的神体。靖国神社的精神体系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很多具体的道具打造确立的。”

这部纪录片以无解说词的形式,以靖国神社的灵魂象征体靖国刀作为切入点,以最后一位靖国刀刀匠——92岁的刈谷直治为线索,结合靖国神社这个舞台上发生的种种参拜现象和冲突故事,从多方视点将靖国神社的“神圣性”及矛盾性予以层层深入地呈现与追寻,从而将一座“神殿”的虚构性予以破解。

片中,李缨没有加入一句画外音,只是将摄像机的焦点安静地落在了刈谷直治这位年逾九十的老人身上。李缨解释说:“因为靖国神社的神体就是一把刀,所以我是用靖国刀匠来把这部影片贯穿起来的。”

老人回忆起当年做刀的过程很是兴奋,他说:每把刀做好后都要进行试斩,用竹子和芦苇在水里面浸泡后做成一种类似人的骨头和躯体的那种质感的条状物,然后去砍,看能不能一刀下去斩得彻底。过了这一关,打造出的刀才能算及格。至战争结束,几十名工匠在靖国神社里夜以继日地做了8100把靖国刀。

打造靖国刀之前,刀匠都要拜神,女人还不能进工房。用千锤百炼这个词形容靖国刀的制作过程非常合适,从一团被神纸包着的玉钢到成刀需要经过15次折叠的过程。李缨说:“拍摄做刀的过程让人毛骨悚然,又让人肃然起敬。”

李缨问老人,关于“百人斩”这个事情他知不知道。对方难堪地低下了头,用沉默回答。

《靖国神社》震惊世人

《靖国神社》这部电影,李缨整整拍了10年。他走遍了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采访了数百人。

拍片需要经费,尤其是后期制作开始大量烧钱。李缨已经捉襟见肘了。为了省钱,他曾经连续一年多没有理发。他坚信这部电影的价值,决心将它制作成35毫米胶片进入影院公映。

2007年春天,《靖国神社》公映前引起日本左、中、右翼人士的强烈反响。左翼和中间派持支持态度,认为影片有助于日本公众用不同于以往的角度看待靖国神社问题,而右翼势力却拼命反对。尤其跟靖国神社有关的一些右翼媒体如《神社新报》等,甚至以“没有屠杀”为标题,极力批驳李缨的《靖国神社》是一部反日电影。

日本自民党重量级议员稻田朋美反应最为激烈,她是一位非常出名的律师,曾参与有关“百人斩”竞赛的法庭案件。稻田朋美声称该影片是中国人的宣传,谴责为该片资助750万日元的日本文化事务署。在日本保守派政客和极右势力来势汹汹的批评和暴力威胁下,原定在2007年4月12日上映《靖国神社》的四家东京电影院均以“考虑到观众的安全”为由取消上映。

当时,李缨还收到了匿名死亡威胁信。为此,他的龙影公司不得不将位于东京的办公室迁走,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更令李缨愤怒的是,稻田朋美还以偷拍、侵犯个人肖像权等莫须有的罪名将他告上法庭。但一些日本导演和媒体却很支持他。

官司的结果是双方和解。李缨说:“我很明白,官司到最后已经不是个人肖像权的问题了,而是靖国神社的肖像权以及日本国家名誉的问题。”

《靖国神社》停止放映后,在日本引起轩然大波,尤其是文化艺术和法律界人士纷纷提出抗议,因为这涉及民主自由和言论自由。后来,时任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站出来表态了:“如果仅仅因为遭到故意骚扰或部分人的某些特别原因而停映,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没多久,就有很多电影院跟李缨联系,说希望上映这部电影。2008年春天,这部时长123分钟的电影终于在日本全国公映,引起公众巨大反响,成为日本影院历史上最卖座的纪录片。

在《靖国神社》放映之前,很多日本人不觉得这座神社有什么问题;如果有,那就是外交问题了。李缨说:“该片一出,‘靖国骚动起来,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意识到日本国内部尚未解决的症结太多了,这是人们一直都不太了解的。片子的宣传语是‘不为人知的历史就在这里。”李缨通过一部电影,促使日本人对历史进行思考,重新认识日本。

《靖国神社》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理性探索得到了电影界的广泛肯定。后来,此片在一些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上放映时得到广泛而热烈的反响,还在香港国际电影节荣获最佳纪录电影人道大奖。

此后,李缨又用3年时间写了《神魂颠倒日本国》一书,作为对《靖国神社》的补充。该书于2011年首先在国内发行。

2014年12月12日,《靖国神社》在倫敦上映。在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举办的《靖国神社》英国首映式上,李缨呼吁日本正视历史。他表示,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纪念年。一个人如何对待死亡,决定了他对生命的态度和哲学;一个国家如何面对战死的军人和战争的“负面遗产”,决定了它未来对待和平的态度。

李缨说,靖国神社至今仍然沿袭着给战死军人以名誉的祭祀,包括将东京审判中被处死的甲级战犯供奉为与240多万战争亡灵融为一体的“护国之神”,甚至在“游就馆”中立场鲜明地沿袭着“大东亚圣战”的历史观。这不得不引起中韩等被侵略过的国家对蕴含在靖国神社参拜中的错误的历史观及其“军国主义亡灵”的警惕。

英国导演协会主席艾弗·本杰明说,这是世界上首部以靖国神社为主角直面靖国神社历史的优秀纪实电影。《靖国神社》展示了日本社会的深层矛盾,可以帮助年轻一代加深对那段历史的了解。

2015年,该片除陆续在英国曼彻斯特、纽卡斯尔、利兹、爱丁堡、格拉斯哥等城市上映外,还要在欧洲其他国家以及美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上映。

李缨拍摄《靖国神社》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揭开靖国神社的神秘面纱,让世界从多个角度看清它的真实面目。

猜你喜欢

靖国神社纪录片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
麻生暗示不参拜靖国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