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学讲课堂”应让学生讲什么

2015-05-19白姣

课外语文·下 2015年3期
关键词:学讲计划实践与思考阅读教学

白姣

【摘要】在“学讲计划”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学讲课堂”应让学生讲什么?本文作者认为:关于一些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应让学生讲;关于一些精彩句段的赏析应让学生讲;关于对文本角色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的评价应让学生讲;关于理解上的重点、难点内容应让学生讲;关于对文本表达形式的领悟与欣赏应该让学生讲。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讲计划;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徐州市“学讲计划”教学改革已经推行一年多,一线教师也都进行了实验,获得了切身体会。“学讲计划”实施的主旨是要求教师摒弃注入式教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它的实施改变了课堂教学中死气沉沉的局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效果。笔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此谈一谈自己的一点做法与思考。

一、关于一些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应该让学生讲

传统教学中关于生字的识记,好多老师的做法是先教学生反复地读几遍,然后再让学生通过一遍又一遍机械地抄写来记忆。这种做法让识字教学失去了趣味,增加了学生负担,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讲理念”指导下,笔者一改过去“灌输”的教法,将识字这一环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内讲述如何记忆某个生字的字形、字义、读音。如为了记住字形,有的同学在预习的时候给课文中的每个生字编了一个字谜来帮助记忆,交流的时候组员们都听得兴味盎然。再如,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笔者让一名学生到讲台上讲解自己如何理解“裹”这个字的意思,没想到这个同学竟然做起了一个动作:随手拿起教桌上的粉笔盒,用自己的衣襟包了起来,他告诉大家自己的这个动作就叫“裹”。听了这位同学的讲解与演示,学生对这个字的意思心领神会。接着一些学生受到启发,说出了“包裹”、“裹足”等词语。

二、关于一些精彩句段的赏析应该让学生讲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好多是名家名篇,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与欣赏价值。其中一些精彩的语段、句子都是教学的重点。比如《早》和《只拣儿童多处行》两篇课文,都用精彩的语言描写了梅花和海棠花的美,其目的是以花喻人,来赞美人的品质、精神。那么鲁迅和梅花、儿童和海棠花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共同之处呢?这个问题在课堂上就要放手让学生去思考、琢磨。学生通过一番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最终会弄清花儿与人之间存在的共同点,如海棠花是充满生机的,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儿童也活泼可爱,犹如生龙活虎;梅花凌寒怒放、清香怡人,做“东风第一枝”,鲁迅先生品行方正、勤奋好学,其品行亦如梅花一样,令人钦佩。再如,《“番茄太阳”》《第一次抱母亲》《永远的白衣战士》三篇课文中都有关于泪水的精彩描写,但是各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一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每一处句子,让学生反复朗读并结合自己的阅历,来感悟句子所蕴含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大胆地讲出富有个性的理解。学习完三篇文章之后,还可让学生比较这三处句子在表达情感上的不同,并借鉴这种写法描写一下自己流泪的情景,再现当时自己的心理活动。总之,教师应瞄准文本中精彩的语段,来引导学生赏析、品味,让学生读有所悟,学有所得。

三、关于对文本角色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的评价应该让学生讲

小语教材中描写人物的课文较多,阅读这些课文学生好比走进了一个“人物长廊”,结识了诸多中外名人或身上具有某种精神的普通人物。这些人物的精神品质感染着学生幼小的心灵。教学此类课文,关于对文本角色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的评价应该让学生讲。比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讲述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文中说在小女孩的心目中爱因斯坦算不上伟大,可是在小女孩爸爸心中却是一个最伟大的人。那么究竟是伟大还是不伟大?这个问题就很有研讨的必要。课堂上教师就要引领学生通过细读课文来解决这个问题,要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视角来评价爱因斯坦这个人物。于是,以这个问题为抓手,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便成了一个必然。

四、关于理解上的重点、难点内容应该让学生讲

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是较强的,教师不要低估学生这方面的潜能。因此,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也要尝试着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生生之间进行交流。比如《詹天佑》一文重点讲述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其中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集中体现了詹天佑的杰出才能与超人智慧。理解两种开凿方法和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行驶方法,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如何突破这个重点?最好的办法还是放给学生,教师切不可直接地讲解与告诉;而要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一回设计师,借助语言文字来绘图、理解,通过绘图来解读施工方法和行驶路径,进而感悟詹天佑的“杰出”所在。待学生自主思考、尝试理解之后,再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完善认识。对于那些学生通过合作还不能透彻理解的难点问题,教师应当在学生讲述的时候适时地给予点拨,以拨云见日,解除疑惑,形成共识。

五、关于对文本表达形式的领悟与欣赏应该让学生讲

阅读一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写了什么,还要让学生感悟文本的表达形式。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册课本中总要安排一篇现代诗歌,这些诗歌语言优美、含蓄,读起来脍炙人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比如五年级的《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六年级的《长江之歌》等课文,在写法上都有首尾呼应等特点,同时作者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赋予所描写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使得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凝练。教学这些课文,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每一节诗描写了什么事物,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还要引导学生以一双发现的眼睛来欣赏诗歌的表达形式,领略诗歌语言上的押韵之美、句式上的对称之美、首尾呼应的严谨之美,等等,初步体会诗歌在创作上的特点。这些知识不应是教师直接地告诉学生,而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自主感悟、合作交流来获得。通过这样的途径获取的知识才是透彻的、深刻的。

参考文献

[1]郑美玲,韩玉兰.化“教”为“学”化“解”为“议”—谈谈对“生本课堂”的探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09).

[2]王海丰,杨土良.语文学科教学要体现人文关怀——《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2(12).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学讲计划实践与思考阅读教学
实施学讲计划,构建学讲课堂
“自主展评”课堂不容忽视的四个之“最”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汾阳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