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塔河油田暗河油气藏勘探潜力分析

2015-05-14巫波荣元帅刘遥张振哲邓锋

断块油气田 2015年6期
关键词:暗河产油奥陶系

巫波,荣元帅,刘遥,张振哲,邓锋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以塔河油田为代表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是多期构造运动、岩溶旋回的产物,油藏类型多样,古暗河型油藏是其重要的油藏类型[1-6]。古暗河型油藏以大型溶洞和孔洞为主要储集空间,空间分布复杂,主要的含油层段集中在一间房组顶面下0~300m。暗河系统空间结构分布及充填程度研究是研究该类油藏连通的关键[7-16],目前,对暗河溶洞的空间展布、充填特征、连通性和水淹特征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该类油藏的勘探开发工作。

1 油藏概况

截至2014年底,塔河油田发现的碳酸盐岩主体区古暗河型油藏主要分布在塔河六、七区,累计产油440×104t。目前多数井已经进入含水生产期,但不同含水级别油井交错分布,油水关系十分复杂。为了进一步寻找优质储量分布区,提高古暗河型油藏储量控制程度,本次研究在对古暗河系统精细识别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该类油藏储层展布特征及水淹特征,明确了不同暗河系统油气富集的规律。

2 暗河预测技术

现今暗河分布相对连续,实钻井岩性、物性特征及地震剖面特征相位相对统一,表明暗河分布的区域能量稳定,具有较好的连片性。依据该特性,本次研究采用了能量体预测暗河分布技术,纵向上多时窗、多属性来预测暗河系统的空间分布。多期暗河预测采用振幅和振幅变化率2个属性来预测,振幅属性反映储集体连片性,振幅变化率属性更反映储集体与围岩、上覆地层间差异性,而振幅是通过在地震数据体提取振幅值得到,求一阶导数计算出振幅变化率值。塔河油田浅层暗河由于受上覆地层泥岩影响,能量相对连续,为突出暗河差异性而采用振幅变化率属性来预测,而深部暗河采用振幅来体现连片性。最终将识别的浅层、深部暗河利用三维显示功能直观展现暗河空间配置关系。

3 暗河发育特征

通过上述预测方法对塔河油田主体区奥陶系油藏暗河进行了预测,共识别出5条浅层暗河及5条深部暗河,本次研究以S67浅层暗河与深部暗河为代表进行重点研究。

S67暗河系统剖面特征表现为古地貌是一平台,而经过构造抬升、沉降后,现今一间房组顶面表现为北高南低的构造形态,即北部S67构造较高,南部的TK734构造较低。S67浅层暗河主要分布在一间房组顶面以下0~40 ms,即一间房组顶面以下0~120 m,如图1所示,T74面下第1个红色相位顶与第1个黑色相位底之间区域为浅层暗河发育区。而深部暗河主要分布在一间房组顶面以下60~100 ms,即一间房组顶面以下180~300 m,图中第2个红色相位顶与第2个黑色相位底之间区域为深部暗河发育区。

图1 塔河油田S67浅层暗河与深部暗河剖面

S67暗河系统平面特征表现为S67浅层暗河由于构造运动强烈及风化剥蚀严重,可溶蚀范围增大,分布较复杂。如图2所示,其整体由1条主暗河和5条分支暗河组成,呈树枝状、网状分布,主暗河流经S67—TK602—TK632—TK730—T615—T615CH—TK734 井区,延伸范围广,缝洞发育规模大,平均洞高46 m;5条分支暗河包括 TK678分支、TK780—TK778X分支、TK730—TK631 分 支 、TK633CH2—T615CX 分 支 及TK734CH—TK734分支,分支延伸范围有限,缝洞发育规模较小,平均洞高为10.5 m。S67深部暗河主要受构造运动运动及可溶蚀碳酸盐岩分布影响,分布相对简单,整体由1条主暗河和4条分支暗河组成,呈线状、“树枝”状分布。其中:主暗河流经S67—TK691—TK632—T615CH4井区,延伸范围广,以孔洞性储层为主;4条分支暗河包括TK778X分支、TK691以东分支、T615分支及TK734分支,分支延伸范围有限。

图2 塔河油田S67井区暗河空间配置关系

S67暗河系统充填特征表现为深部暗河整体不充填,浅层暗河差异性充填。浅层主干暗河沿TK602至TK734溶洞充填严重,而该主干暗河S67井以北未见充填现象;浅层分支暗河由于水动力条件较弱存在一定的充填,但不严重,具体见图3。分析造成充填差异性的原因认为,TK602—S67井区由于后期的构造运动,上覆石炭系泥岩地层沿断裂垮塌进入浅层主干暗河系统,顺暗河流体携带由高到低充填,而位于该井区的TK644井在石炭系成藏并累计产油4×104t,证实该断裂曾经活动;分支暗河由于水动力条件较弱,水流较缓,一定数量砂泥质进入系统内部导致充填。

总体而言,深部暗河与浅层暗河是不同时期的岩溶产物,空间继承性差,表现为浅层暗河呈网状发育,分支暗河充填几率大,深部暗河呈线状发育,不充填。

图3 主干暗河与分支暗河充填特征对比

4 暗河油水分布特征

不同期次暗河油水分布存在差异。浅层暗河充填作用严重,连通性差,油水关系差异大。其中,构造高部位油气富集,累计产油达36.0×104t,构造最低部位井累计产油仅为0.1×104t,主干暗河油气富集较高,平均单井累计产油为6.5×104t,分支暗河富集程度较低,平均单井累计产油为2.9×104t,水体主要分布在暗河低部位;位于深部暗河的S67,TK691,TK632井生产特征上具有一定的连通性,表现为S67井深部储层高采速高累产后高含水,距离较近的TK691开井就带水生产,距离较远的TK632井下返深部储层有一定的无水采油期,累计产油1.5×104t后中低含水生产,后期投产的2口井生产特征的差异证明深部暗河是存在连通的,在水淹半径内的投产井见水风险大。

深部暗河与浅层暗河在空间上连通性差,表现为S67井在深部暗河累计产油28.7×104t后高含水,上返酸压浅层暗河,初期日产油120.0 t,不含水,目前累计产油 10.0×104t,日产油 15.0 t,含水率 25%。 TK632 井浅层暗河累计产油3.0×104t,因供液不足关井,下返酸压深部暗河,初期日产油20.0 t,目前累计产油2.0×104t,日产油15.0 t,地层持续供液。2口井的成功实践,证实深部暗河与浅层暗河存在独立的油水系统。

5 勘探潜力分析

塔河油田暗河油气藏经历了多期岩溶旋回运动,具有多期成藏的特点。在多时窗多属性暗河系统刻画,储层发育特征及油水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暗河系统内分支暗河、深部暗河,及浅层、深部暗河兼顾的井区发育优质储量,具有勘探开发潜力。2014年,利用上述研究成果,在S67暗河系统内一条分支暗河部署投产1口井,日产油11.00 t,不含水,已累计产油0.22×104t。同年10月,在深部暗河投产1口井,日产油30.00 t,不含水,已累计产油0.42×104t。上述2口井成功建产,证实分支暗河与深部暗河存在优质储量。

6 结论

1)多时窗多属性暗河预测技术能够直观展示暗河系统空间配置关系,为类似油藏缝洞精细刻画提供了借鉴。

2)深部暗河与浅层暗河是不同时期的岩溶产物,具有各自独立的油水系统。

3)综合分析认为,分支暗河、深部暗河及浅层深部暗河兼顾的井区发育优质储量,具有勘探开发潜力。

[1]李阳.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缝洞系统发育模式与分布规律[J].石油学报,2011,32(1):101-106.

[2]鲁新便,何成江,邓光校,等.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喀斯特古河道发育特征描述[J].石油实验地质,2014,36(3):268-274.

[3]谢欣睿,毛健,王振宇.塔中北斜坡奥陶系鹰山组岩溶作用与储层分布[J].断块油气田,2013,20(3):325-327.

[4]倪新锋,张丽娟,沈安江,等.塔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类型、期次及叠合关系[J].中国地质,2009,36(6):1312-1320.

[5]张文博,金强,徐守余,等.塔北奥陶系露头古溶洞充填特征及其油气储层意义[J].特种油气藏,2012,19(3):50-53.

[6]苏中堂,陈洪德,赵俊兴,等.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古岩溶发育差异性分析[J].断块油气田,2010,17(5):543-546.

[7]徐微,蔡忠贤,贾振远,等.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溶洞充填物特征[J].现代地质,2010,24(2):287-293.

[8]金强,田飞.塔河油田岩溶型碳酸盐岩缝洞结构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3,37(5):15-21.

[9]李宗杰,刘群,李海英,等.地震古岩溶学理论及应用[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3,35(6):9-15.

[10]李宝刚,贾承造,李启明,等.塔里木盆地西克尔地区古溶洞特征及主控因素[J].新疆石油地质,2013,34(3):247-250.

[11]冯益潘,李忠权,刘玉丽,等.塔里木盆地某地区奥陶系古岩溶作用机理及控制因素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2,11(2):41-43.

[12]漆立新,云露.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31(1):1-12.

[13]李红凯,袁向春,康志江,等.塔河油田六、七区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及分布规律[J].特种油气藏,2013,20(6):21-24.

[14]陈琳,康志宏,李鹏,等.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及地质模式探讨[J].现代地质,2013,27(2):357-364.

[15]李莹,王怀洪,巩固,等.塔河油田S80单元缝洞体分布规律及发育模式[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4,21(6):31-33.

[16]王敦则,黎玉战,俞仁连.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下奥陶统油藏特征及成藏条件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3,25(2):123-127.

猜你喜欢

暗河产油奥陶系
靖边畔沟长6油层采油制度效益研究
京津冀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热储特征研究
潮 汐
亚洲陆上最深油气田累计产油突破200万吨
哈拉哈塘奥陶系缝洞型成岩圈闭及其成因
坝美的暗河
子长老草湾区7247井组调剖驱油技术研究
塔中隆起奥陶系储层与油源断裂复合控藏模式
古暗河系统差异连通与水淹特征研究
地下暗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