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暗河系统差异连通与水淹特征研究

2018-03-27阿迪力阿皮孜

西部探矿工程 2018年3期
关键词:暗河水淹示踪剂

阿迪力·阿皮孜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以塔河油田为代表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是多期构造运动、岩溶旋回的产物,油藏类型多样,古暗河型油藏是其重要的油藏类型[1-3]。古暗河型油藏以大型溶洞和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空间分布复杂,T74顶面下0~300m是其主要的含油层段。暗河系统空间结构分布及充填程度研究是研究该类油藏连通的关键[4-10]。目前对暗河溶洞的空间展布、充填特征、连通性和水淹特征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该类油藏精细开发工作。为了进一步寻找剩余油有利分布区,提高古暗河型油藏采收率,本次研究在暗河空间配置关系识别的基础上,结合动态连通证据,对古暗河系统进行差异连通分析及水淹特征研究,明确不同暗河系统剩余油分布规律。

1 暗河发育特征

通过上述预测方法对塔河油田主体区奥陶系油藏古暗河进行了预测,共识别出6个浅层暗河系统及6个深部暗河系统,本次研究以S67浅层暗河与深部暗河为代表进行重点研究。

本次研究采用了能量体预测古暗河分布技术,纵向上分段分不同属性预测多期次暗河分布,直观展现古暗河系统空间配置关系。S67暗河剖面特征表现为古地貌为一平台,经历多次构造运动,经过构造抬升、沉降后,现今T74顶面表现为北高南低的构造形态,即北部S67构造较高,南部的TK734构造较低。S67浅层暗河主要分布在T74顶面以下0~40ms,即T74顶面以下0~120m,如图1地震时间偏移剖面所示T74面下第一个红色相位顶与第一个黑色相位底之间区域为浅层暗河发育区,而深部暗河主要分布在T74顶面以下60~100ms,即T74顶面以下180~300m,图中第二个红色相位顶与第二个黑色相位底之间区域为深部暗河发育区。

图1 塔河油田S67浅层暗河—深部暗河剖面图

2 暗河差异连通性分析

动态上利用示踪剂连通法和生产动态特征差异法对静态识别的暗河溶洞空间充填、连通性进行验证。位于浅层暗河主干系统内的TK730井注水期间进行了示踪剂监测,监测结果表明位于该井邻近的分支暗河TK778X井、分支暗河TK631井及主干暗河内TK632井有不同程度的连通响应,其余暗河系统井与TK730井间存在分隔性,未见示踪剂响应。分支暗河TK778X最早见示踪剂响应且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主干暗河的TK632井见示踪剂时间次之,持续时间短、波及范围窄;分支暗河TK631井最晚见示踪剂,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较广。整体而言,主干暗河内部的TK730井与TK632井连通程度一般,与分支暗河TK778X井连通性强,与分支暗河TK631井连通性一般,具体见图2。示踪剂响应特征的差异性证明了主干暗河内部及分支暗河间分隔性、连通性均存在。同样,生产动态特征也表明浅层暗河系统存在差异连通性,表现为油井后期地层能量差异大,动液面差异明显。暗河系统内的TK602井动液面450m,地层能持续供液 ,而 TK632、TK631、TK730、TK778X 井 动液 面2000m,需要人工注水补充能量生产,地层能量相似的井区具有连通性,地层能量差异大井区分隔性强。

位于深部暗河的S67、TK691、TK632井生产特征上具有一定连通性,表现为S67井深部储层酸压后获高产,无水生产327d,5年累产28×104t后高含水,距离较近的TK691投产即含水,累产仅5×103t,距离较远的TK632井下返深部储层有一定的无水采油期,累产1.5×104t后中低含水生产,后期投产的2口井生产特征证明深部暗河存在连通的,在水淹半径内的投产井见水风险大。

深部暗河与浅层暗河在空间上连通性差,表现为S67井在深部暗河累产油28.7×104t后高含水,上返酸压浅层暗河,初期日产油120t,不含水,目前累产油超过10×104t,日产油9t,含水34%;TK632井浅层暗河累产油3×104t供液不足关井,下返酸压深部暗河,初期日产油20t,目前累产油2×104t,日产油15t,供液充足,以上2口井生产动态特征证实深部暗河与浅层暗河纵向上不连通,两者之间存在独立的油水系统。

图2 TK730井注水邻井示踪剂响应图

综合分析得出,浅层暗河与深部暗河在空间上是独立的,连通性差;深部暗河系统内部连通性强,浅层暗河系统内存在差异连通,暗河空间充填程度决定了连通程度。位于暗河发育部位的油井生产动态与地震技术识别的溶洞充填率情况有较强的一致性,说明分段分属性预测暗河技术是能够直观展现暗河空间配置关系。

3 水淹特征分析

在暗河空间分布及纵向和平面连通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暗河系统内油井见水时间与见水深度关系及井间动态响应特征,分析识别出主水淹通道,并进行水淹特征研究,明确低水淹分布区域。

通过对不同暗河系统油井见水时间与见水深度关系分析,尽管油井出液井段深度不一,但浅层暗河主干系统存在局部的水淹通道,表现为S67-TK602充填不严重空间是水淹的主要通道,该通道内油井具有底部水高部位油的特点,而充填严重的井区为井点孤立水淹通道;分支暗河间为相互独立的水淹通道,无水采油期、地层供液能力均存在差别,而分支暗河内部也是水淹的主要通道,通道内后期投产油井低部位容易出水;深部暗河连通性强,水淹通道明显,表现为距离出水井近的油井见水风险高,远离出水井的油井具有无水采油井,含水上升慢,如S67井水淹后,距离较近TK691井投产高含水,距离远的TK632井具有1.5年无水采油期,具体见图3。

目前可以识别的主水淹通道分布在浅层暗河主干系统内S67-TK602未充填空间及S67-TK632深部暗河,次级水淹通道为分支暗河,孤立水淹通道为空间充填率大的TK632-TK734暗河系统。

图3 S67暗河系统油井见水时间与见水深度关系图

浅层暗河水淹较严重,主水淹通道内构造低部位缝洞体整体上水淹严重,构造高部位缝洞体上部没有整体水淹,而中深部水淹严重,如TK602井为通道内最早投产井,在暗河底部生产,具有10个月的无水采油期,高含水后上返至顶部,投产即高含水,而通道高部位S67井已带水生产5年;深部暗河目前整体缝洞控制程度低,已投产井含水特征表现为水淹半径内油井出水几率大;次级水淹通道具有单独的油水关系,如位于构造高部位TK631次级水淹通道于2002年5月投产,无水采油期仅为4个月,而构造低部位的TK647次级水淹通道于2004年5月投产,无水采油期达到20个月;孤立水淹通道仅对井点有影响,如TK632井在浅层暗河系统内于2002年4月投产,无水定容,需要注水补充能量,而TK730井投产即中低含水,孤立水淹通道邻井无影响。

根据缝洞纵向和平面分布、连通性分析和水淹通道的识别,说明古暗河系统水淹特征存在差异,表现为浅层暗河与深部暗河具有独立的油水关系,主干暗河未充填空间连通性好,水淹较严重,主水淹通道低部位水淹严重,分支暗河间具有单独的油水系统,分支暗河与主干暗河汇水处具有相对统一的油水关系。

4 结论

(1)利用分段分属性预测暗河技术能够直观展示古暗河系统空间展布与配置关系,为古暗河型油藏缝洞精细刻画提供了借鉴。

(2)利用不同暗河系统油井见水时间与见水深度关系,证实同一水淹通道内具有统一的油水关系。

(3)综合分析认为暗河水淹区的构造高部位、深部暗河低井控区、分支暗河及空间充填率大的井区仍有较高的剩余储量丰度,明确了剩余油分布的潜力区。

[1] 李阳.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缝洞系统发育模式与分布规律[J].石油学报,2011,32(1):101-106.

[2] 鲁新便,何成江,邓光校,等.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喀斯特古河道发育特征描述[J].石油实验地质,2014,36(3):268-274.

[3] 倪新锋,张丽娟,沈安江,等.塔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类型、期次及叠合关系[J].中国地质,2009,36(6):1312-1320.

[4] 张文博,金强,徐守余,等.塔北奥陶系露头古溶洞充填特征及其油气储层意义[J].特种油气藏,2012,19(3):50-53.

[5] 徐微,蔡忠贤,贾振远,等.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溶洞充填物特征[J].现代地质,2010,24(2):287-293.

[6] 金强,田飞.塔河油田岩溶型碳酸盐岩缝洞结构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3,37(5):15-21.

[7] 李宗杰,刘群,李海英,等.地震古岩溶学理论及应用[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3,35(6):9-15.

[8] 李宝刚,贾承造,李启明,等.塔里木盆地西克尔地区古溶洞特征及主控因素[J].新疆石油地质,2013,34(3):247-250.

[9] 冯益潘,李忠权,刘玉丽,等.塔里木盆地某地区奥陶系古岩溶作用机理及控制因素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2,11(2):41-43.

[10] 漆立新,云露.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31(1):1-12.

猜你喜欢

暗河水淹示踪剂
浅析消费者在水淹车下的权益保护
分层示踪剂监测技术在河南油田稠油水驱油藏的研究与应用
示踪剂技术在压裂效果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缝洞型油藏井间示踪剂分类等效解释模型及其应用
潮 汐
南海东部深水油田水平井产出剖面 示踪剂监测技术及应用
坝美的暗河
水淹吕布
地下暗河
模糊聚类神经网络技术在识别水淹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