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沙坪坝区:项目研修中的“三度”

2015-05-12魏惠萍欧阳春玲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沙坪坝区活动区研修

魏惠萍++欧阳春玲

从2006年开展教育部“园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区工作研究以来,重庆沙坪坝区一直在探寻什么是有效的区域教研?有效的园本教研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老师们“带着困惑而来,在参与研讨中解决问题,引发新思考,产生新问题而离开,再回到实践中探究”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把项目的概念引入到研修活动中,重在强调研修的实践取向性。项目研修是指针对特定的目标或任务,为幼儿园实践改革而开展的系列化、专题化研修活动。幼儿园及其教师愿意参与,分享经验、实践跟进、合作共赢。

有目的的持续研修,让教研具有“深度”

项目研修具有明确的实践目标,如 “开发户外自制体育玩具的多功能性”“园本课程资源的共享的策略”等研修项目,其目标包括了研究或希望达到的实践状态。而实践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培训、案例研讨、实施改进等系列行动,因此项目研修就具有了持续性、跟进性的特征。2012年以来,沙坪坝区持续开展了近3年的“活动区活动促幼儿自主学习”项目,研讨了包括“如何创设活动区教育环境”“活动区活动主题的选择和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活动区活动中教师的介入与指导”“活动区活动中教师有意义的观察、评价与引导”等系列专题,使活动区活动在沙区幼儿园全面推开。

项目研修是一种行动研究,其每个阶段目标也会随实践深化而调整。为保证研修的不断深入,阶段性的调研必不可少。比如,沙区活动区项目研修在2014年调研中就发现,经过两年的研究,不同幼儿园在实践中关注点存在差异,示范园、一级园关注活动区的观察与指导,而二、三级园则关注活动区环境创设与材料的投放,于是,我区进行了项目的分层研修。这就让项目研修能基于实践问题不断深化。

自愿合作基础上的共同行动,让教研具有“热度”

项目研修是不同的幼儿园根据共同需要联合开展的共同研究。比如在“主题课程实施”项目研修中,有需求的幼儿园自愿申报,主动参与项目研修共同体,共同研讨主题课程框架,随后各项目园根据本园情况进行修订,并同步开展主题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幼儿园共同建设主题活动资源,并对内容在不同幼儿园的适宜性策略进行讨论,最终形成了适合不同幼儿园的特色主题活动课程和项目组共同的课程资源。区域行政、教研在项目研修中,不再“拉郎配”,而是通过搭建平台、完善机制、提供保障来管理和激励项目研修共同体的研修与发展。

一些项目研修共同体为提升项目研修的凝聚力,还着力打造了研修文化。比如由农村镇中心园组成的项目研修共同体制定了共同体公约,明确了权责,还创作了共同体之歌和logo。在活动形式上增加了热身活动,尝试了“探亲互访式”活动等,这让老师们精神饱满、态度积极地进入到项目研修中。

项目研修让区域教研从要求走向需求,从帮带走向合作。优质园不再是资源的唯一输出者,所有幼儿园在共同的研究实践中成为平等的对话者和资源的共建共享者,增强了研修的“热度”。

用实践成效说话,让教研具有“效度”

项目研修是指向实践的研修形式。从下图可见,研修的每一阶段都和幼儿园实践同步,以实践推进研修活动的深化。因此,项目研修的“效度”需要以实践的成效来判断。

以我区户外活动区创设与运用这一项目为例,根据幼儿园提出的共性问题“户外活动区如何实现幼儿的自主探索”,项目组组织专题学习,请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作专题讲座,也参观了上海、安吉等地区的先进做法,还开展了有关户外场地创设的区域学习和培训。在此基础上,各幼儿园进行了探索实践,形成了一批户外活动区独具特色的幼儿园,比如曙光幼儿园户外大区角活动、西南医院幼儿园的运动大循环、沙区实验幼儿园的户外自主探索区等。之后,通过园际相互观摩学习,深化了实践,收到了实效。研究经验也带动了二级园主动探索出了户外场地狭小的情况下开展户外自主活动的一系列有效策略。

在研修和实践同步走的过程中,经验和资源的积淀是项目研修中共建共享的产物,同时也是教师个体知识和群体知识流动的载体,为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和实践的持续改进提供了帮助。

(作者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

猜你喜欢

沙坪坝区活动区研修
“钓”口罩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在抗疫中发展的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医院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本土风俗文化资源在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应用
创甲路上奋力前行的沙坪坝区中医院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沙坪坝区为例
实施《指南》幼儿园活动区游戏活动研究
寓学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