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廷旗装符号主题丝巾纹样设计研究

2015-05-11婧,

丝绸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丝巾宫廷纹样

刘 婧, 张 聿

(浙江理工大学 a.科技与艺术学院;b.服装学院,杭州 310018)



设计与产品

宫廷旗装符号主题丝巾纹样设计研究

刘 婧a, 张 聿b

(浙江理工大学 a.科技与艺术学院;b.服装学院,杭州 310018)

以符号学为理论基础,从形制、材质、纹样、色彩等方面,分析了宫廷旗装的特点;研究了其视觉上的符号化语言;解读了其符形所赋予的内涵;探讨了宫廷服饰在主题丝巾设计中的步骤与方法。通过设计与实践发现,旗装与配件的符号组合纹样能够较为直观地表达符形与符意,而丝巾材质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终端效果。研究表明,宫廷旗装符号化的视觉元素十分丰厚,运用解构与重构的方法,可将其视觉符号进行局部提取与设计,赋予主题丝巾图案与色彩新时代感的张力与活力,为提升丝巾文化的艺术价值提供思路。

宫廷旗装;符号学;视觉符号;主题丝巾;纹样设计

旗装是指清代旗人即满族人的服装。作为中华传统服饰的典型代表,旗装承载着悠久的民族文化,堪称服饰审美的典范,对中国现代旗袍与服饰的设计、工艺及消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所讨论的旗装主要是指清代的宫廷服装,特指清宫中具有显赫地位旗人穿着的宫廷服装,又称宫廷旗装。

当下,研究服装的符号特征、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将其融入到现代各类产品中,并进行主题风格和文化内涵的阐释,提升产品的主题性、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已逐渐被国内外设计师所关注[1-2]。而将宫廷旗装的视觉符号进行解构与重构、创新与突破,借用现代的设计方法将其服饰符号整合成图案进行主题性丝巾纹样设计的研究目前却鲜见报道。笔者认为,宫廷旗装的视觉符号特征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其形制上的视觉符号特征,二是其装饰上的视觉符号特征。为此,本文基于符号学理论,在研究主题性丝巾纹样设计文献[1-3]的基础上,以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殊审美价值的宫廷旗装服饰为对象,研究其符号学意义上的视觉语言、符号化特征,分别从骨架、纹样、色彩、细节、材质等方面进行主题性丝巾纹样设计,使丝巾在具备服饰搭配、观赏功能的基础上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1 宫廷旗装的特点

1.1 形制上逐步趋于宽平与舒适

清代的宫廷旗装廓形多采用H型和A型。袖型紧窄合体,袖口为马蹄袖或箭袖[4],便于宫廷贵人在马背上进行打猎活动(图1)。清后期,袖口变宽,领高遮腮碰耳,衣长至脚踝,造型线条平直硬朗,并在领、袖、襟、衩处镶以多重宽阔的滚边(图2)。

图1 石青缎绣彩云金龙纹夹袍(清中期)Fig.1 Azurite satin broidered clouds golden dragon robe in middle term of Qing dynasty

图2 大红绸地刺绣独枝花蝶纹旗服(清晚期)Fig.2 Late of Qing dynasty red satin embroidered flowers butterfly alone cheongsam

1.2 材质多以皮毛、丝绸为主

宫廷旗装采用织锦缎、织金缎、皮毛等制成。其中皮毛多用于冬日御寒,丝织品多用高水准的缂丝、妆花工艺打造。而图案饱满,色彩浓艳,做工精良,装饰考究的云锦在清代发展更盛,如数被故宫博物院典藏(图3)。由此可见,旗装与丝绸的结合自古就有[5]。

图3 明黄缎绣兰桂齐芳纹夹氅衣(清宫旧藏)Fig.3 Bright yellow satin embroidered orchids and osmanthus flowers pattern cheongsam in Qing dynasty

1.3 装饰上纹必有意,意必吉祥

龙图纹、云纹、落花流水纹、海水江崖纹、如意纹、寿字纹、汉瓦、团花、五谷丰登、云鹤纹、暗八仙、缠枝莲、蝙蝠、祥云等纹样较多地出现在宫廷旗袍上,而具有“龙凤呈祥”“富贵吉祥”“多子长寿”寓意的龙凤纹样、牡丹花纹、石榴纹、海水江崖纹(图4)、云蝠暗八仙纹、五福捧寿纹(图5)等更是作为皇帝大婚的御用纹样[6];而十二章纹样(图6)仅见于天子之服,诸侯、卿使用图案依次减少,显示了森严的等级观念[7]。

图4 海水江崖纹样Fig.4 The sea and cliff pattern

图5 五蝠捧寿纹样Fig.5 Longevity and auspicious patterns

图6 清朝皇帝龙袍上的十二章纹样Fig.6 Twelve chapter patterns on dragon robe in Qing dynasty

1.4 色彩上等级制度鲜明

宫廷旗装色彩等级森严,其中等级最高的明黄色,仅皇帝、皇太后、皇后、皇贵妃才可享用,充分显示出“尊卑有序,上下有别”的等级制度[8]。其他宫廷贵人们制作旗装使用的锦缎也严格根据级别穿着相对应的旗装色彩。有大红、绛红、胭脂红、明黄、杏黄、藕荷、柳绿、茶绿、月白、石青、品蓝等,晚清时期宫廷旗装的面料纹样色彩以清淡雅致为主(图7—图10)。

图7 杏黄色龙袍(清中期)Fig.7 Apricot yellow dragon robe in middle term of Qing dynasty

图8 绿纱色衬衣(清晚期)Fig.8 Green bean color shirt in late Qing dynasty

图9 大红色氅衣(清代)Fig.9 Red cheongsam in Qing dynasty

图10 藕荷色单袍(清代)Fig.10 Single pinkish purple robe in Qing dynasty

2 宫廷旗装的视觉符号化语言

2.1 宫廷旗装的视觉符号

宫廷旗袍主要指清宫皇室贵人们的着装,多项特点都与清朝体制密切相关,逐渐形成了奢侈、华丽、繁冗的风格,需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将其视觉符号去繁从简,才能符合当代中国符号国际化的时代潮流。

索绪尔认为:符号学是与哲学、逻辑学、宗教学、艺术学、文学等众多学科交叉的学科。他将符号定义为由能指(符号的形式,即符号的形体)和所指(符号的思想,是符形所表示的意义或符号使用者所作的解释,可以称之为符意或符释)构成的统一体[3]。一个事物可以从具体物象和思维进行凝练、概括和抽象化,这个过程也是“符号化”的过程。而“符号化”后的符号,具有高度指称性、概括性和约定俗成性,且其形式与内涵相伴而生[9],在视觉上能够感受到原物像所传达的精神意指。

在宫廷旗装纹样中,常用谐音、象征和隐喻手法构成会意图案,如凤戏牡丹寓意雍容华贵、国色天香,云鹤纹寓意延年益寿,蝠寿纹寓意“福”寿祥和,鱼形纹样寓意年年有“余”,瓶形纹样寓意“平”安祈福等,这些纹样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许多会意图案在当代人们心中已经形成了特定的符号,至今人们仍在使用。

笔者所研究的宫廷旗装不仅是具有服饰功能的形式载体,而且也是集符形和符意于一体的视觉符号载体。宫廷旗装是由形状符号、材质符号、纹样符号、色彩符号组成的一个系统的视觉符号。其中形状符号和材质符号属于形制上的视觉符号,纹样符号和色彩符号属于装饰上的视觉符号。下文以清宫皇后及皇妃的旗装为主要参考依据,选择其氅衣、吉服、龙袍、褂襕、裙子及典型配饰的视觉符号进行解构与分析(图11)。

图11 视觉符号分析Fig.11 Analysis of visual symbols

图11分别提取了宫廷旗装的形状符号、材质符号、纹样与色彩符号进行组合。其中,图11(a)主要提取了宫廷旗装形制中的结构线,包括衣襟的形状、盘扣的形状、滚边的走势形状等;图11(b)是对其材质的符号进行二维可视化的提取,用图形表达皮毛和纹绣的质感。此类形制上的视觉符号的形态与构造、轮廓与特征可以反映出旗装形制上的韵律美、形式美。图11(c)主要提取宫廷旗装的吉祥纹样与色彩等装饰符号进行视觉符号组合。分析可见,宫廷旗袍的形制符号有独具特色的形式美感,纹绣等装饰符号带给人富贵精致的感受,而纹样、色彩等装饰符号也提供了许多灵感素材,形态与内涵都能传达出富贵祥和,且热闹非凡。

2.2 服饰符号与丝巾纹样设计的联系

服装是三维的,具有遮掩、保暖、装饰等功能,而丝巾纹样设计是通过丝巾产品呈现出来的二维的、可视化的静态图案。笔者认为,将服装服饰中形制上的视觉符号与装饰上的视觉符号进行提取与重组,遵循丝巾设计方法进行二维可视化图案设计,并运用在丝巾纹样中,可使现代丝巾设计具备新的主题与内涵、神韵与风格。

图12 爱马仕服饰主题丝巾Fig.12 Thematic scarves of Hermes clothing

如图12所示,爱马仕服饰主题较为经典的两款丝巾纹样设计。图12(a)是由悬挂在长杆上的无数锦衣华裳组成。这些锦衣虽来自世界不同国家,放在一起却很搭配,既互有差别,又彼此相似。这样的和谐是因为设计师将锦衣形制上的符号与纹样、色彩等装饰符号巧妙地进行结合与重组,并用衣带和长杆串联在一起,给人一种全新的、均衡的且有节奏的视觉感受。图12(b)的纹样中基本还原了服装的原型,丝巾的四角提取了服装形制上的线迹进行构架与装饰,使整体纹样的视觉效果拥有了释放着张力的形式美感。

分析可见,服饰形制上的视觉符号在丝巾纹样设计中影响着整体的形式感、平衡感与韵律美感;而纹样、色彩等装饰视觉符号则主要反映出整体丝巾纹样设计的均衡美与平衡美。

3 宫廷旗装符号主题丝巾设计研究

3.1 设计步骤

设计步骤分别为骨架设计、纹样设计、色彩搭配、细节设计、丝巾材质选择与工艺制作等。

宫廷旗装的符号化的视觉特征与宫廷体制密切相关,在丰富装饰外形下传达着威严、正统内涵,为在丝巾中保留宫廷旗装自身的符号特点,量身为其定制了既较为古典端庄又蕴含圆通灵变的“天方地圆”式骨架[10],在视觉感官上趋于稳重与大气(图13)。

图13 “天方地圆”式骨架Fig.13 “Square and Circular” framework

在方圆式骨架中,选择8款宫廷旗装和5件配饰的形制与装饰上的视觉符号,进行穿插性的整合与搭配设计,使整体符号纹样具有视觉上的张力与平衡

美感。并在视觉中心用篆书“旗袍”点名主题(图14)。而配色讲求三个原则:主色调明确、辅助色和谐、点缀色到位。本次设计的配色方案为:(金+黄+浅黄+橙黄)×60%+(橙+粉+红+紫)×30%+(绿+褐+蓝)×10%。除了三个配色原则外,色彩与纹样的相辅相成、穿插搭配,也考虑了整体纹样均衡美的视觉感受。

图14 主题丝巾纹样及配色Fig.14 The pattern and color of thematic silk scarves

在宫廷旗装主题丝巾设计中,笔者力求把编织绳的交织关系交代清楚,并将旗装及配饰的丝带表现得优美而立体,使旗装和配饰在丝巾上翩翩起舞,增加纹样视觉上的韵律感与节奏感。在整个设计接近尾声时,还特别为它们在丝巾中留下了影子,让它们在丝巾中欢聚一堂。最后,主题纹样的名称和笔者的签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细节设计,与丝巾纹样风格相一致,巧妙地融入其中(图15)。

图15 主题丝巾纹样的细节Fig.15 The details of thematic silk scarves pattern

中国丝织品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民族文化内涵强烈,它是把织造工艺、文化、艺术紧密结合的典范。丝巾产品原料决定了其纹样的视觉效果和用途:如棉质方巾上的色彩没有丝绸的鲜亮;薄纱轻薄透明,就算浓郁的色彩印制其上也会柔和一些;斜纹真丝方巾质地柔软,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原料;羊绒真丝混纺披肩适合秋冬天佩戴等。

在印花工艺选择上,笔者认为可以选择手工丝网印花或者数码印花,前者需要对丝巾图案进行分色、丝网制版后进行印制,印制后色彩鲜艳明亮,轮廓清晰;后者不限制色彩套数,印制周期相对较短,但印制后的图案轮廓相对模糊。从丝巾开发商的角度考虑,可以先选择数码印花印制样品,待客户选中后再进行开版印制。

实践证明,宫廷旗装主题性丝巾的骨架设计、纹样设计、细节设计、材质选择与工艺制作需要相互合作才会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3.2 设计思考

在研究中发现,宫廷旗装的视觉符号极其丰厚,提取盘扣、箭袖、衣襟等任一项符号元素作为专题,其他视觉符号元素做辅助,都可作为丝巾主题纹样设计灵感来源。如图16所示将其形制上的视觉符号解构与重组进行标识设计及视觉平面设计。

图16 宫廷旗装符号解构与重组Fig.16 Deconstruction and reorganization of Royal Cheongsam signal

4 结 语

在设计研究与实践中,基于符号学理论,对宫廷旗装的视觉符号进行了分解与研究,选择了具有标识性的宫廷旗装服饰视觉符号进行了组合与设计,整合其形制上的视觉符号与装饰上的视觉符号形成全新视觉感受的主题性丝巾纹样,赋予了丝巾纹样新的符形与符意,每个旗装或配饰的视觉符号都有特定的名称,其在形式内容的装饰特征、审美特征等可间接表述清朝社会背景下宫中贵人们穿衣打扮的故事。

从宫廷旗装视觉符号的应用范围来看,具有很大的空间,比如可提取其符号元素进行现代T台上的时尚服装设计,以及平面广告设计、标识设计、家居家装设计、建筑外观设计、网页网站设计、酒店主题设计等。

此前,本文3.1所述的宫廷旗袍主题丝巾纹样设计,已得到浙江某高端丝织企业的青睐和首肯,待后期系列设计纹样跟进后,拟付诸实际生产。

[1]李喆.主题性丝巾纹样的设计方法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0:16. LI Zhe. Analysis of Theme Scarves Pattern Design[D]. Hangzhou: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2010:16.

[2]江南,谈雅丽.符号中国-旗袍[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2-3. JIANG Nan, TAN Liya. The symbol Chinese-Cheongsam[M]. Beijing: China Contemporary Press,2008:2-3.

[3]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瞿铁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83-84. TERENCE Hawkcs. Structuralism and Semiotics[M]. Translated by QU Tiepeng. Shanghai: Shanghai Translation Publishing House,1997:83-84.

[4]姜鑫,傅师申.丝绸旗袍的设计要素及发展[J].纺织科技进展,2010(3):81-83. JIANG Xin, FU Shishen. The elements of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silk cheongsam[J]. Text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2010(3):81-83.

[5]吴敬,王彬.论清代满族旗袍及文化的演变[J].艺术教育,2010(6):140-141. WU Jing, WANG Bin.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Qing dynasty Manchu cheongsam and culture[J]. Art Education,2010(6):140-141.

[6]廖军.清代丝绸纹样艺术初探[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0,17(3):208-212. LIAO Jun. Qing dynasty silk pattern art[J]. Journal of Zhejiang Engineering College,2000,17(3):208-212.

[7]李理.论明宫服饰对清宫服饰的影响:以明、清宫廷服饰上的“十二章”及“补子”为例[J].故宫学刊,2014(2):166-175. LI Li. Ming imperial wardrobe’s influence on the Qing imperial wardrobe: a study of the “Twelve Symbols” and “Insignia Badges” on the Ming and Qing imperial garments[J]. Journal of Gugong Studies,2014(2):166-175.

[8]杨素瑞.清代宫廷服饰色彩考析[J].丝绸,2014,51(5):70-73. YANG Surui. Study on colors of royal costume in Qing dynasty[J]. Journal of Silk,2014,51(5):70-73.

[9]叶小军.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学运用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可行性探析[J].美术大观,2014,51(2):104. YE Xiaoju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semiotics applied to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of modern art design[J]. Art Panorama,2014,51(2):104.

[10]刘婧.基于符号学的旗袍主题丝巾纹样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3:27. LIU Jing. Cheongsam Thematic Scarves Patten Design Research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emiotics[D]. Hangzhou: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2013:27.

Study on Thematic Silk Scarves Pattern Design of Royal Cheongsam Symbol

LIU Jinga, ZHANG Yub

(a. School of Technology and Arts; b. School of Fashion Design and Engneering,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China)

Based on the semiotics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features of the Royal Cheongsam from shape, material, pattern and color, studies the visual symbolic language, explains the connotation behind its shape, discusses the steps and methods in the design of thematic scarves. It is found from design and practice that the semiotics combination pattern can express shape and means intuitively. The silk material can affect the final result directly. This study shows that, visual elements of Royal Cheongsam are very rich. Visual signs are extracted and designed locally by use of de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Patterns and colors of thematic scarves are given tension and vitality in new times. This paper provides the train of thought for improving art value of silk culture.

the Royal Cheongsam; semiotics; visual symbols; thematic scarves; pattern design

2015-05-16;

2015-06-24

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计划资助(2011R50004)

TS941.3

B

1001-7003(2015)10-0040-06 引用页码: 101201

doi.org/10.3969/j.issn.1001-7003.2015.10.008

猜你喜欢

丝巾宫廷纹样
明代宫廷队舞考论
歲朝图 帝王宫廷篇
套路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瞬间打结的丝巾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丝巾
浪漫宫廷
宫廷古法白米饭
袁飞纹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