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乡的味道

2015-05-10高学奇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薯干故乡人推子

高学奇

故乡的味道,就是红薯的味道。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是红薯养育了我的故乡人。

红薯可在春夏两季种植。深秋时节,夜长昼短,天气变凉,红薯已停止生长,这时春红薯和夏红薯都要开始收了。红薯是高产作物,所以生产队每收一块地里的红薯,一家都能分得百十斤或者几百斤。鲜红薯好吃但不易贮存,特别是在收和分的过程中,都程度不同地碰破了红薯皮,又加之深秋之后,气温越来越低,红薯很容易霉变坏掉。

这时每家都要往地窖里存放一部分红薯。其余的红薯少部分加工提取出红薯粉面,制成粉条,剩下的大部分红薯都要被加工成薯干,因为红薯干晒干后便可经年存放。鲜红薯加工成薯干的过程非常麻烦,最笨的办法是拿住红薯用刀一片一片地切,这样又慢又累,并且切出的薯干厚薄不均。后来有聪明人发明了切薯片的工具。这种工具在当地叫“推子”,将木板的一头掏个手掌一样长的洞,然后将刀具安放在洞口上,刀具的两端固定在木板上即可。切薯干时把“推子”放在长条凳子上,人坐在“推子”的另一头,拿着红薯往“推子”的刀具上推一下就出来一片薯干,这样坚持用力反复地推,一个个红薯就变成了一片片红薯干。鲜薯干加工出来,湿度很大,是不能存放的,必须趁着晴天马上把薯干运到地里或者山冈上撒开,摞在一起的还要一片一片地摆开。若是晴天,得三四天才能晒干;若是碰到阴天下雨可就麻烦了,只要有雨,哪怕是半夜正在熟睡,也要立即起床去收薯干。白天还好办一些,晚上就得拿着手电筒、提着马灯冒雨把薯干一片一片地捡回来。如果天不放晴,淋雨的薯干放在家里一两天就要霉变,霉变的薯干连猪狗都不吃,只有扔掉。实际上,秋雨连绵的日子是不少的,庄户人家要在风雨中夺粮,在风雨中挣碗饭吃真是不易啊。回顾收红薯的全过程,每一个红薯、每一片薯干被农家人摸了多少遍,拿了多少回是无法统计的。

深秋之后,红薯已经收完,小麦也已种下,这时候就进入了一年当中最长的一段农闲时间。由于地窖里的红薯不能长期存放,所以乡亲们的饮食就要以红薯为主。在故乡,红薯有多种吃法,蒸红薯、煮红薯、烧红薯、烤红薯都很好吃。红薯干煮熟吃或熬粥时放几片味道也很好,不过更多还是加工成面粉,和其他面粉掺在一起做成馒头、面条之类的食物。在那峥嵘岁月里,真是“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啊。

红薯的味道香甜鲜美,但一日三餐顿顿吃红薯,好味道就会越吃越淡。不过变换着花样做红薯饭,再辅之杂粮,这样的饮食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是“饿了香饱了臭”嘛。当一个人饥肠辘辘时,吃什么饭不香?现在从城市到乡村,温饱早已不成问题,吃饭讲究营养,穿衣讲究高档。偶有亲朋好友聚餐,见到红薯,我总要抢先拿几块吃几口,那味道依然清香、依然甜美,那味道轻而易举地就把我带回了故乡,带回了那个年代,酸甜苦辣骤然涌上心头……说到底,红薯的味道,还是家的味道。

红薯是故乡的符号,是故乡的记忆。红薯好吃,香甜绵软;红薯好看,像红衣少女;红薯好德,置身泥土,藏而不露。红薯承载着故乡的历史,记录着一段乡愁,记录着故乡人挥汗如雨的耕作场面和劳累时的呻吟、丰收时的欢笑。但我也在餐桌上听到过这样的声音:“红薯跟我有仇”“唉,我看见红薯就烦了”。我每每听到这些,心中就涌动着苦涩,脸上就显现出鄙夷,真想说:“人怎么能忘本呢?”

如今,我们已经远离故乡,在城市生活的觥筹交错中,享用各种美味。但是每当我看到红薯的时候,都会倍感亲切,想起故乡的味道。

(常朔摘自《光明日报》2014年11月15日)

猜你喜欢

薯干故乡人推子
乳酸菌发酵对薯干质构和风味的影响
覆盖物、种植密度及栽插方式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论汪曾祺小说《故乡人》中王淡人的人物形象
婺城区山区8个薯干加工甘薯品种比较试验
几个甘薯品种(系)薯干加工比较试验初报
故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