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产品设计的意义及方法

2015-05-09刘刚凌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产品设计设计师消费者

刘刚凌

摘  要:中国制造业需要改变形象,就需要生产出优秀的产品,而优秀的产品不仅需要技术含量,也要注入文化价值。现今国内的设计师已意识到文化对设计的重要性,并积极地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方向,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多数的设计只提留在表面的模仿,而未得传统文化的内涵,这是因为不知如何将传统文化与产品设计正确的结合。而本论文就重点将文化的结构剖析出来,按层次的分析,为中国设计提供一种合适的方法。

关键词:产品设计;中国制造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2--02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发现当代流行产品中科技优势带来的红利逐渐降低。例如苹果公司2007年推出的世界上第一部全触屏智能手机iPhone,仅两年之后,这类新概念手机就已被其他大型手机公司相继投入生产。在2009年安卓系统推出之后,韩国三星公司凭借同类型手机Galaxy和Notes系列与苹果公司在手机市场份额上旗鼓相当。如果不算iPhone手机推出第一年的适应阶段,全触屏智能手机的技术仅为苹果公司争取了1年的优势地位。而如今,全触屏智能手机在国内任何普通手机厂商都可以随意生产,这就足以说明,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类以科技领先的产品在全球市场上享受优越地位的时间会越来越短。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当科技创新的优势降低时,文化创新的优势将会增加并能成为产品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存在,为产品以及企业带来长久的利润。

文化对于产品的重要性亦可从日本的制造业发展上得到印证。日本的工业产品因其科技含量高、价格低的特点在二战以后迅速的崛起,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欧美拥有先进技术的跨国公司相继在人力成本低的地区从事生产,并且不断地进行技术更新,使得日本产品的科技含量高和价格低的优势很快就消失了,令日本的制作业陷入了危机。从1992年至2013年的二十年间,日本从事制造业的人员从1603万降至1000万以下。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先生认为日本制造业若要突破目前的瓶颈,设计师们必须考虑在产品中如何去创造价值,并且要把文化作为一种创作资源去创造价值。可见,将设计与文化的结合视为一种生存模式是日本主流观点。

反观中国的制造业,它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它一面以剥削劳动力的方式大量炮制出低价的产品;另一方面产能严重过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在这种形势下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难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即便在国内消费者也难以接收国货。2015年初,中国人赴日抢购马桶的新闻就体现了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尴尬。这一问题的产生不仅仅是因为科技的落后,更是因为中国设计的落后。中国的制造业若要摆脱困境,由“中国制造”现状向“中国创造”的理想迈进,必不能缺少中国产品设计的振兴。而中国产品设计若想站上国际舞台发挥它的影响力,除了科技的创新,还需集合我们的文化资源。而我国的文化当中,传统文化是一块独特的阵地,它在世界范围内蕴含着最特殊的魅力,在亚洲具有巨大的影响力,理应被优先汲取。

传统文化与产品设计的结合,并非是什么新鲜的思想。在学术上,国内学者频繁议论,各类论文著作频现,但仔细研读,却少有关乎方法论的文章,因此难以对实际设计过程中产生指导作用。而在市场上,也有不乏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家用产品,这类产品通常冠以“中式风格”的名称,而这些中式产品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为传统手工艺品,沿用古法,讲究运用传统工艺,这类产品非常雅致,但只是局限于家具,服装,陶艺等有限手工艺品行业,难以推广到其他领域的产品中。而另一种为“中式产品”则显矫揉造作,在一个现代化工业外形下,于表面装饰一些传统文化图案,既无美感,也无内涵,是一种廉价的设计。这类廉价的设计充斥在产品里,是错用传统文化的表现,也是让中国设计的地位不高的原因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范围广博,渗透于各个领域,如思想、诗词、器物、音乐、服饰、建筑、绘画、政治等等,难以一一列举,但是从结构上,却可划分可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大块。而其中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更容易融入产品设计之中,同时也易于与其他的文化交流,并产生影响。如何将传统物质文化与传统精神文化合理的运用在设计中呢?

物质文化实际是指人在物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产品,以及创造这些物品的手段,方法和工艺等。在传统物质文化中,那些可以被产品设计所借鉴的元素为器物、建筑、服饰的外观、结构、工艺、纹饰和寓意等。精神文化是指属于精神、思想、观念范畴的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的特点反映其理论思维水平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心理状态、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总和。而在传统精神文化当中,同样也有很多元素值得产品设计师借鉴,例如传统的审美情趣、哲学、观念和信念等。

设计师学会将传统物质文化融入的现代的产品设计,是最基础的一步。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对设计的产品有所了解,必须充分理解产品的使用功能、使用环境、适用人群、消费者审美情趣,同时还需有广博的传统知识。而如果没有对产品调研、没有传统知识、没有上述的过程,就以传统的名义设计产品,则呈现的一定是之前说的廉价“伪中式产品”。而这类产品根本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设计,任何一个能画画的人,甚至是小孩,都能随意将看得见的中式图案,画在任何一个产品的表面,这也是设计变得廉价的原因。这类伪设计的形式是豪无意义的,即不能增加产品附加值的,也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感。

如何让传统物质文化合理的融入设计中,产生有意义的产品,可以从一些国内优秀设计师的作品中去寻找。例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石振宇先生在2005年为天津欧博音响有限公司设计的紫禁城CD机和功放系列,就是一款将传统物质文化融入于现代产品的经典案例。

紫禁城系列之所以值得借鉴,在于:其一,设计师将选取有特色的故宫大门来作为紫禁城的象征,以小见大,并且将故宫大门的形象抽象出来,赋予到CD机和功放机中。其二,大胆的想象,普通的CD机和功放机的形象都是单调简洁的,而这一款设计打破的固有的设计模式,为很多创新型或是具有个性的设计铺路。其三,寓意的吻合,紫禁城在中国人的印象里是威严的、肃穆的、低沉的,这恰与CD、功放需要带给消费者的感觉想通,一款好的CD机和功放机就应当让人感觉到它是有威力的、没有杂音的、震撼的效果。正是因为它们寓意相通,才让整个产品的外形与内涵有了意义。这款产品如果能将一对音箱也融入到紫禁城的体系中,会使得整个形象更加完整。

图 1 紫禁城CD、功放系列

之前所说的是传统的物质文化与产品设计的融合,也是传统文化运用在产品设计的基本阶段。而让传统精神文化进入设计才是更深层次的运用。精神文化多是思想上的,心理上的,观念上的东西,因此是虚幻的,难以表现。我们不能把一对沙发设计成太极的模样,并拼在一起,就说这沙发具有太极的哲学,这即不符合功能的需求,也不符合太极的内涵,只是设计的嘘头,消费者并不会买单。因此算是传统哲学在产品设计上的不理想的运用。

在设计方法上,有很多优秀的设计师认为,产品是设计师与消费者的心灵沟通的桥梁。设计师对产品付出的情感、言语、精神都体现在产品的设计上,并最终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消费者无需与设计师面对面的沟通,只要看见或者使用了产品,自然就能体悟到设计师的心理。就如同,我们读一本小说,就是与作者的一次无声的对话。同理,传统精神文化融入到产品中,其实就是通过产品产生的人与人的交流,设计师与消费者的交流,从而实现精神文化的传递。我们不能设计一款具有精神文化的产品,但是却可以通过产品表达出设计师的精神、思想、哲学、观念等等。而消费者如果认同产品传递的这些精神内涵的话,就会去购买这样的产品。因此如果希望产品体现出传统精神文化,那至少设计师或者一个产品的品牌自身也要具有相同的精神文化,因此这一过程,其实是跳出了设计的本身,将设计融入到了精神当中。

无印良品的产品就是一种传递了设计师精神意境的产品,消费者看它的任何一件产品都难以感觉到惊艳或奢华,但却让人产生一种购买的欲望。这正是无印良品需要传递的精神观念,即“无,亦所有”,在精神层面上,颇有到家的“无为”的境界。无印良品的“无,亦所有”不是说不去设计,而是对产品本身加入更多的关注,不仅仅停留在外观,同时也在生产步骤中,工艺上加入更多的设计,而这些细节让消费者注意不到,却能感受到。而产品本身所追求的效果,就要体现出“这样就好”的状态。“这样就好”是相对于“这个好”而言的,“这个好”或者“我就想要这个”更多的体现出产品满足于消费者的个人情感和欲望,而“这样就好”或“这东西就行”更像是提供了一种更包容姿态以及更高一级的自由形式。而这种效果正是基于日本传统的精神——节制,这也是无印良品所追求的精神。因为消费者认同无印良品产品表现出来的精神,所以才对它情有独钟。产品表达出的精神随着大众媒体的传播,才是无印良品获得世界范围内消费者青睐的秘诀。

承上所述,整个传统文化结合产品设计的过程,恰似儒家思想中所提出的八个境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基础的运用阶段,即传统物质文化的运用阶段对应的是“格物致知”,此阶段虽为基础,但却是最必不可少的一步,如大厦的地基;而精神文化的运用属于再高一级的运用,这要求设计师不仅要知道设计什么,更要知道产品追求是什么,达到“正心诚意”。而前四个阶段说的都是设计师本人的特质,若要让产品整体认同度再上升一个高度,就需要企业文化上也具有相对应的精神文化,就达到了“修身齐家”的境界,最终让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够获得国内或全世界消费者的认同,则最终止于“平天下”。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稳步提升,但是我国的产品却被诟病不止。或许我们的产品更缺的不是技术,也不是外形的美观,而是没有精神的内涵。若要获得更多的国际认同,我们的设计师乃至整个制造业需要修炼不仅仅是技术的提升,更需要的是自身精神的修炼,而我们的精神的根在何方?就要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去寻找。

参考文献:

[1]原研哉著,纪江红译.设计中的设计[M]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9.

[2]汤志坚.世界经典产品设计[M] . 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12.

[3]魏小红.工业设计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J] . 包装工程,2006,04.

猜你喜欢

产品设计设计师消费者
小小设计师
智能产品设计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冷·暖》
《教堂之夜》
推荐一个设计师
知识付费消费者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