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与宗教

2015-05-09贺少敏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宗教安徒生基督教

贺少敏

摘  要:文学与宗教本身就有着一些必然的联系,尤其是西方文学与基督教之间。在众多的文学中,童话是一种特殊的文学题材,西方的童话也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H·C安徒生和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与宗教就有着密切的关联,从作者自身到这部作品的内容与叙述都是与基督教以及《圣经》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某种契合。

关键词:宗教;安徒生;基督教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2-0-01

一、安徒生的基督教信仰

在《我的一生》房龙做的代序中,是这样开头的“据说,基督(Christ)出生在一个牲口棚里。当我还是小孩子时,我曾经羡慕过他。那是一个多么美好、多么理想的出生地,选有刚刚收割的干草和温顺的母牛做伴。好奇的山羊走来走去,嘴啃着铁锹或者草耙的木把,柔弱的光从房顶下的小窗子里洒进来。”这样的一段文字作为这位童话大师自传序言的开头,如果不是跟安徒生相关,相信是不会被房龙锻造出来放着这里的。安徒生是有着像上帝一样的心灵才会写出那么多就像上帝在身边一样的温暖的故事。他是个虔诚的信徒,我们完全可以从安徒生本人的自传体悟到他对基督教信仰之虔诚。《我的一生》作为安徒生的自传,完成于他五十周岁(1855年)之际。这部作品不仅记载安徒生本人曲折坎坷的奋斗经历,也描绘了安徒生在欧洲各国游历的经历。这部作品中,安徒生充分地展示了他的创作历程和心路历程,同时也有很多宗教的因子伴随其一生。

二、《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宗教意识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在除夕夜里不敢回家,现在的“家”对于小女孩来说是现实的世界,她每天都必须面对的地方,那个又冷又要遭受毒打的地方,她生活的必需场所,她在那个现实的世界中尝尽了苦,安徒生在这个故事中,他没有安排小女孩选择及时回家回去她那个现实的世界,而是让她留在了外面,看着橱窗里的烤鹅,嗅着街道上肆意的香气,尽管冷得瑟瑟发抖,但还有那一点微弱的火光伴随。这凄冷而又美好的街头对于小女孩来说更是属于她的彼岸世界。她宁愿在彼岸世界也不愿意回去那个有她亲人的现实世界。当然,此处的彼岸世界是一个相对于现实世界的相对彼岸世界。

在故事的最后,我们看到的是在寒冷的晨光中,可怜的小女孩坐在那里,坐在两座房子之间的墙角里,面颊红扑扑的,脸上带着微笑——死了。一个凄美的故事,在安徒生的笔下并没有太多的凄惨的字眼,更多的是对那个“理想王国”抱以的希冀。整个故事对于小女孩如何如何的凄惨并没有耗费大量的笔墨,而对于小女孩那不能拥有的美好却用了大量的语段。描写了小女孩在火光中的彼岸幸福,没有强调现实世界的苦难而是对于小女孩的以后加以畅想。写她死了也是脸上带着微笑的,并且脸颊红扑扑的,在人们为这个幼小的生命陨落而惋惜的时候,话外音却是,她在死前看到了是多么美丽的画面,她的肉体生命是结束了,但是她的精神生命却是随着奶奶一起进入美好的幻境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是一种相似于基督教的彼岸世界的宣扬。基督教中的一个重要的人生观思想就是我们看到了死亡以外的东西即我们看到这个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彼岸世界。这里的彼岸世界的确是小女孩的理想之国,相信每一个受过基督教义的人都愿意看到小女孩在彼岸世界的快乐生活。安徒生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所阐释的彼岸童话世界也是对基督彼岸世界的一个有力的验证。

三、叙述方式与圣经的叙述

《卖火柴的小女孩》作为一部经典的童话故事,其中它的叙述方式也是和《圣经》的一些叙述方式不谋而合的。作为童话故事,叙述的方式是要尽量的简洁明了,并且是要在读完一遍就能够让大部分的小孩能够懂得其大概的意义,并且对故事的重要情节能够读完留有印象。而《圣经》作为宗教读本,受众群体是广泛的社会中人,无阶级之分无受教育程度之分,那么这样的读者群也就要求《圣经》跟童话一样在叙述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简洁明了,并且具有一定的情节性。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擦亮火柴一共有四次,四次小女孩都看到了她梦想的不同的事物,前三次的美好都是短暂的,最后一次她留住了长久的美好。这样叙述模式的重复是使事件本身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放大,但是这是在整体模式重复而具体情节又各异的一种重复。这样的重复是使小女孩的形象更深入人心,是对社会恶的一次次再现也是对美的不断重复。而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中的叙事中同样具有非常多的重复使用。

圣经文本中的一类重复是由“异文”造成的,“异文”指同一事件或论述的不同记载。论及异文的成因时张朝柯正确地指出,圣经文本源于口头文学,不像文字记录和出版的作品那样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由于自然景物、生活环境、社会生活、突发事件不同,就产生了异文变体,改变了原来作品的面目”。因为异文和修辞性重复的共同背景是民间口头文学,而“民间口头文学创作经过长期口耳相传的过程,形成了世世代代袭用的比较固定的艺术手法和格式,致使相同的词、相似的句式、相仿的段落,以及惯用的迭词和不变的套语,反复出现在作品中”。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虽不是民间故事但是最初的创作灵感却是来源于民间故事,是好友让他为画配童话,而当他看到那副拿着火柴的小女孩想起来他的母亲,他母亲的幼年是讨饭的小孩,贫苦的境遇让他创作了这部童话。所以在一定程度这个故事是来源于民间。两部作品都有各自的重复叙述风格,尽管重复的方面有差异但也不免就所相。

参考文献:

[1]安徒生.我的一生[M].玄之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9

[2]刘意清.简约、含蓄的《圣经》叙述艺术[J].外国文学 2001.1

[3]张寒瑒.基督教对安徒生童话的影响[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4

猜你喜欢

宗教安徒生基督教
安徒生的世界
跳高者
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与实践
明确路向,践行基督教中国化——以福建基督教为例
时光浸染安徒生(外四首)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种类型的“基督教哲学”
基督教伦理与现代社会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