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萨特的存在主义看《送冰的人来了》

2015-05-09许朝晗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2期
关键词:拉里酒馆白日梦

作者简介:许朝晗(1991-),女,汉族,河南省商丘市人,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2-0-02

尤金·奥尼尔(1888-1953)是美国唯一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戏剧家,他终生致力于通过戏剧探索人的本质。《送冰的人来了》讲述了一群在霍普酒馆沉迷于酒精和白日梦的被遗弃者的故事,反映了世界的荒诞以及想要寻找有意义的生存方式。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送冰的人来了》这部戏剧。吴兰香(2004)分析了《送冰的人来了》中的女性主义,女性角色被认为是造成男人堕落的主要原因,但实际上她们是被剥夺了欲望和话语权的受害者。梁巧娜(2002)对《送冰的人来了》的主题进行了研究,奥尼尔不相信宗教可以拯救人类,并且暗示人类可以通过追寻酒神精神从而在无神的世界中找到安慰。然而,很少有人从萨特的存在主义研究《送冰的人来了》,因此,分析这部戏剧中蕴含的哲学意义是非常有价值的。

让·保罗·萨特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法国哲学家和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萨特的存在主义的前提是“存在先于本质”。人类本身没有本质可言,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自由选择实现存在的意义。同时,萨特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疏离的,提出了“他人就是地狱”的观点。另外,萨特认为世界是荒诞的,生活是痛苦的,但是他强调人们拥有选择的自由,从而去追求生存的意义。

在《送冰的人来了》这部戏剧中,霍普酒馆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一个缩影,体现了经历战争之后的美国社会一派萧条的景象,这个杂乱无章,肮脏昏暗的酒馆使人感到窒息。酒馆的房客们是被资本主义社会抛弃的一群人,没有生存的物质来源,他们的生存方式是酗酒和白日梦。他们相互取笑,又相互认同和解。他们每个人都有值得回忆和炫耀的经历,终日依靠白日梦生活,始终都不放弃对于明天的希望。通过分析萨特的存在主义,我们可以发现被遗弃者通过选择酒精和白日梦,在荒诞的世界里实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一、存在先于本质

萨特认为,世界上有两种存在形式:自为的存在和自在的存在。前者指的是人类的来源和本质,是静态而又偶然的。后者代表的是人类的意识,意味着虚无。“存在先于本质”原则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强调了人的能动性。萨特指出,生活是荒诞的,导致了自我的虚无,因此人必须要给自己的存在一个意义,决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送冰的人来了》的背景是1912年霍普酒馆的一间拥挤房间里,当时的美国处于物质主义和精神危机泛滥的时期。世界的荒诞导致了自我的虚无,那些被社会遗弃的人别无选择,只能用关于昨天和明天的白日梦来安慰自己。事实上,这些贫困潦倒的房客们曾经都尝试着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最后他们的结局都是失败。当他们面对这个残酷冷漠的现实时,发现自己除了绝望,一无所有。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生存处境,知道要想活下去,只能依靠对明天的幻想,而喝醉之后产生的幻觉能够带给他们一种成功的错觉,而这种成功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永远都无法获得的。其中的一位酒客拉里说:“只有白日梦的谎言才把生命赐予我们这群倒霉的疯子,不管是喝醉了还是清醒的,全都一样。”这句话是被遗弃者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原因。

之后,希基鼓励这群人走出白日梦,面对现实。派瑞特听从了希基的建议,选择了自杀。但是希基被捕之后,被遗弃者又选择重新回到白日梦中,至少白日梦给了他们明天的希望。死亡或者白日梦都是个人的选择,给他们的存在赋予了意义。

二、他人就是地狱

在《送冰的人来了》中,艾薇琳是一个忠实的妻子,毫无保留地爱着她的丈夫。不管希基有多么不忠诚,她总是能够原谅他。但是,她的宽容使希基感到羞愧和罪恶。最后,希基杀死了艾薇琳,这样她就不会再受到伤害,可以在永生中得到安息。事实上,希基把艾薇琳看做一个障碍,通过谋杀她而得到自己完全的自由。他们的关系最后变成悲剧,反映了萨特“他人就是地狱”的观点。

派瑞特非常敏感,讨厌成为别人眼中的目标。当他第一次看到希基的时候,他从希基的眼神中看到了反感。事实上,由于他背叛了他的母亲罗萨并把她送进了监狱,所以他害怕被别人看穿。派瑞特不喜欢希基的目光因为希基总是提醒他背叛了母亲这件事。另外,母亲罗萨对派瑞特来说是一个毁灭性的地狱。她忽视派瑞特,只是一腔热血地投入到运动中去。她崇尚绝对的自由,并认为性自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派瑞特感觉自己像是罗萨的一个目标,一直被他的背叛所折磨着。最后,他选择了自杀。派瑞特和希基,罗萨的关系也是萨特“他人就是地狱”观点的体现。

三、荒谬的世界

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是荒谬的,生活是痛苦的。生活的苦难不可避免,人们在疏离的社会中感到迷失。在荒谬的世界中,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拉里曾经怀有极大的热情投身到运动中去,他奋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结果却是这场所谓的运动使他的梦想幻灭。之后,拉里变得极其失望,对一切事情都愤世嫉俗。最后,他感叹道:“上帝啊,生活没有希望!我在哪里都不会取得成功,生活对我来说太艰难了!”在一个荒谬的世界中,个人是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的。事实上,酒馆里被遗弃的人曾经都有过成功的经历,但是最终都在这个荒谬的世界中沦落到悲惨的境地。他们被现实所抛弃,只能依赖酒精和白日梦过着痛苦的生活。

四、自由选择

自由是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人类拥有绝对的自由选择他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且要为他们的选择负责。个人的选择也会影响到他人,因此个人对他人也有责任。只有通过自由选择,个人才能实现存在的意义。不管个人的选择是什么,他都在这个荒谬的世界中实现了自己的意义。

《送冰的人来了》中的希基鼓励被遗弃者打破白日梦,说道:“我不能给你们我的平静,你们要自己去寻找。我所能做的就是通过向你们展示找到意义的方式来帮助你们。”他承认他杀了他的妻子,被警察逮捕,他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责任。希基撕毁了落魄房客们掩饰生活残酷而又绝望的真面目的砂纸,他劝说人们要关注现实,并鼓励人们去争取现实中的各种物质利益,而正是现实中对物质利益的残酷追逐摧毁了人们的精神信念。但是奥尼尔强调人不能没有白日梦,否则生命便不能延续。被遗弃者习惯沉迷于酒精和白日梦中,因此希基并没有实现自己对他人的责任。

希基劝说派瑞特要面对现实,最终自杀。尽管他选择了死亡,他还是实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拉里嘲弄人生,感叹命运,对自己的“清醒头脑”和能说善辩充满自信。他一开始害怕死亡,希望可以活得久一点。他说道:“我怕活着,是吗?但是我更害怕死亡!上帝啊,请让我再活得久一点吧,不管要付出什么代价,我都愿意!”但是最后,他却说道:“我将会一直是一个傻瓜,寻找着每件事情的两面性,直到我死的那天!希望那一天能快些到来!”事实上,他改变了自己对死亡的态度,但是他没有勇气采取行动。拉里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继续做一个愤世嫉俗者。

其他的被遗弃者选择重新回到酒神和白日梦中。白日梦是他们的生存下去的精神支柱。他们梦想着明天,但是对明天是什么既模糊不清,又缺少自觉的行动,明天永远在他们幻想中存在。酒精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安慰,帮助他们忘记痛苦。白日梦可以把他们从荒谬的现实中拯救过来。被遗弃者有选择的自由,诉诸酒精和白日梦,同时他们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五、总结

萨特的存在主义关注人的生存。萨特提出“存在先于本质”的原则和“他人就是地狱”的观点。他认为世界是荒谬的,鼓励人们通过自由选择实现自己的生存意义。《送冰的人来了》反映了霍普酒馆里被遗弃者的生存状态。通过分析萨特的存在主义,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被遗弃者选择酒精和白日梦来实现他们的存在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兰香. 2004. 对《送冰的人来了》一剧的女权主义解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4). 80-83.

[2]梁巧娜. 2002. 《送冰的人来了》的主题及其寓意[J]外国文学研究(2). 73-76.

猜你喜欢

拉里酒馆白日梦
奇怪的白日梦
三道河酒馆
可爱的白日梦
牛仔酒馆的失窃案
拉里不走 唐宁街10号“捕鼠官”续任
白日梦
爱做白日梦的女生
拉里·金正式与CNN分手
淘金酒馆
失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