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学习环境中人际交互的内涵、价值与策略

2015-05-08毕晓梅王牧华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指导者人际高阶

毕晓梅++王牧华

人际交互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核心地位,对学生学习和成长有益。网络学习环境为人际互动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学生利用网络工具互动也愈来愈频繁,那么网络学习环境中人际互动有哪些重要意义,如何促进网络学习环境中的人际互动呢?

一、网络学习环境中人际交互的内涵

网络学习环境中的人际交互是发生在学习者与同伴、指导者之间及时的社会性信息交流。学习者与学习同伴之间交互,交流学习体验,讨论学习问题,分享集体学习的智慧。学习者与指导者之间交互,学习者及时获得当前学习效果的反馈与进一步的指导和帮助,指导者获得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信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和认知风格,知晓学习者的个性特征。良好的人际交互可以将集体的温暖与关爱延续到学习者手中的网络终端,减少面对终端工具的孤独感。人际交互导致学习者社会性知识的建构。这两种形式的交互都是网络学习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学习环境中的人际交互并不单纯只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的信息交流,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及时的交互”。一般性的人际交互,如通过邮政服务、电话等,早在因特网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在教学中的应用效率较低。而现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通讯速度超越以往任何时代,极大提高了网络学习环境中人际交互的效率,减少了交流与反馈的滞后性带给教学的不利影响,使课堂面授教学中人际交互的优势在不限时空、地点的网络空间中得以实现。

二、网络学习环境中人际交互的意义

人际交互作为网络学习环境中占有核心地位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信息时代人才必备素质的培养。网络学习环境中的人际交互,能够促进知识建构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主体性与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促进知识建构。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对学习的阐释,学习是个体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社会性过程。学生与同伴、指导者之间的会话与协作,是促进知识建构的重要方式。人际交互,正是网络学习环境中对主体间会话与协作的概括。网络学习环境中的人际交互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认知的广度与深度,使会话与协作的发生不再局限于课堂、同桌、小组,使学生与同伴、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畅通而迅速。网络学习环境中的人际交互,促进了学习者认知的同化与顺应过程,促进了意义建构。通过人际交互,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认知情况与同伴进行比较,交流分享学习的困惑和经验,获得反馈与指导。

培养高阶思维能力。高阶思维能力,主要指“分析、评价和创造”的能力。传统学习环境通常注重知识传递,而现今的网络学习环境不仅重视认知,更加重视对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传统学习环境将学生置于吸收知识的“容器”的状态,学生彼此间是竞争的,孤立的,缺乏信息交流。网络学习环境中人际交互发生活跃,每个持有平板电脑的学生都能够和其他同伴或集体随时随地地进行交流、讨论、合作,在人际交互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形成观点,通过反馈进行评价,如此长期反复、深入进行,个体培养与社会培养共同形成创造力。网络学习环境中的人际交互,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发展主体性与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终身学习时代的教学法逐渐向互动方向发展。网络学习环境中的人际交互,提供给学生更多思考和交流自己观点的机会,促使学生形成主动意识和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的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在与同伴共同探索,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逐渐使学生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主体性和团队合作精神,是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素质。因此,良好的人际交互,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

三、网络学习环境中形成良好人际交互的建议

首先应转变观念。

第一是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传统学习环境通常十分重视知识传授,以培养满足工业社会劳动分工的人才,而网络学习环境不仅重视知识建构,也重视发展高阶思维、主体性、合作意识等,着眼于培养适应终身学习时代的人。人际交互是实现网络学习环境教学目的的重要教学方式。

第二,学习终端使用观念的转变。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学习终端,并非只是改变知识呈现方式的工具。平板电脑进入课堂主要不是作为传递知识的媒介,而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让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对知识进行转变、加工、表达、探究,利用平板电脑对知识进行协同,而不是简单地把知识数字化。

第三,形成及时交互意识。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教师、家长等要在观念上对及时交互形成足够的重视,使学生能时刻感受到来自教师、家长等指导者的关注和同伴的回应,及时获得学习指导和帮助,避免自主学习的孤独感。及时交互是增强学生与同伴、指导者情感交流的重要方面,也是满足学生归属感、认同感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共同体的参与程度,维持其持续、努力的学习活动。

其次,需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真实的问题情境为人际交互中的知识建构和技能发展提供了有益条件,教师、家长等指导者应该利用网络学习环境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与真实经验密切相关的任务活动,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第一,问题情境必须体现真实性。任务活动应该与日常实际中的问题相关联,体现知识与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发现课堂中的知识与技能,沟通课堂与生活,使人际交互寓于生活,寓于学习。第二,为增强问题情境的教育性,避免“无的放矢”,应将解决问题相关的基础性知识、启发性知识、学习策略知识有机整合在问题情境中,加之适时、及时的反馈与指导,使人际交互向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共同发展的方向有序进行。第三,创设内容丰富多样的真实问题情境,促进人际交互中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在任务活动中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多样化的知识表征方式,鼓励学生在人际交互中以不同的视角进行观察与思考,探索不同的问题解决方式。

其三,需营造自由宽容的环境氛围。自由意味着在网络学习环境中,以学生成长为本,没有知识霸权,师生、生生之间平等、自由交流,鼓励学生积极、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认真倾听每个人的观点,促进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同时,教师和家长等指导者适时的指导,群体共同监督,形成他律与自律。宽容则意味着重视努力的过程,关注积极的情感交流,鼓励创造,宽容失败,关怀失误,积极地互相帮助与协作。在网络学习环境中,自由宽容的环境氛围是促进学生“分析、评价、创造”能力的重要保障,利于活跃、持续的人际交互的形成,也利于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

最后,应创设开放学习共同体。教师、家长、学生等所有网络学习环境的主体,都应该转变观念,认识到良好的人际交互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的重要意义,积极利用各种终端设备,通过人际交互,及时沟通,互相配合,在网络空间中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共同体。该共同体成员享有一致的信仰和价值追求,那就是形成良好的人际交互,以良好的人际交互为主要的教育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在线学习的过程性信息,及时交互提供反馈,加强情感交流,鼓励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引导学生养成在良好人际交互中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共同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猜你喜欢

指导者人际高阶
表达感谢的方式与时机对高职学生朋辈群体指导互助效果的影响研究①
——基于目标理论
表达感谢的方式与时机对高职学生朋辈群体指导互助效果的影响研究
有限图上高阶Yamabe型方程的非平凡解
高阶各向异性Cahn-Hilliard-Navier-Stokes系统的弱解
滚动轴承寿命高阶计算与应用
搞好人际『弱』关系
一类完整Coriolis力作用下的高阶非线性Schrödinger方程的推导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由人际代词与非人际代词的对立看语体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