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教材 教学合一

2015-05-08任建勤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两位数小数储备

任建勤

叶圣陶曾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得靠老师的善于运用。”以生为本,教师就要与教材精心对话,在尊重教材、学习教材、精通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调整、改变、组合,演绎课堂精彩。

立足知识储备,合理调整顺序。学生的知识储备是学习新知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抓手。而数学学习的特点在于各知识点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一旦知识链没有建立起来,就很难达到高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立足学生的知识储备,合理调整教学顺序,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认识》这一单元涉及人民币的单位换算及计算。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和人民币接触较多,学习起来相对轻松。但仍有学生计算速度慢且正确率低,主要是因为这里面涉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他们对这不够熟练。比如“7元减6角”,有些学生往往会想成70角减6角,但因为不会计算“70-6”这样的退位减法,算不出正确答案。如果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恰好就是后面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于是,可把《人民币的认识》调整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后面进行教学。这样看似简单的一个调整,却把学生的知识储备当作有力支撑,利用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学生学习起来轻松多了,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把握图式建构,科学改变例题。教材提供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选用的例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是数学知识比较抽象,独立的知识点往往难以为小学生所理解,这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帮助学生建立图式。

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例1让学生动手测量0.1米、0.10米和0.100米的纸条,让学生明白它们分别表示1分米、10厘米和100毫米,发现这三个小数相等,从而归纳小数的性质。为发散学生思维,笔者板书1、10、100三个数并提问:“你能想办法使这些数相等吗?”顿时,学生的思维被点燃,想到在1、10、100后面补充合适的单位,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有的说加上元、角、分。接着教师引导:“可以不用加单位也能使这三个数相等,用什么方法呢?”

先引导学生采用单位换算的方法,后采用添小数点的方法,让学生找寻到新旧知识联系点,建立起容易理解的图式,对小数的性质印象更为深刻,理解更加透彻。

注重内在联系,优化重组教材。知识之间大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一节课的知识点较多,教材往往会呈现多道例题,其目的是让学生逐步认识、分层理解。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知识点难度不是很大,可联系较为紧密,教师可根据知识间的密切联系来重组教材,从而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如《认识几分之几》的教材内容是这样呈现的:

例4,把一个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2份是它的( )/( ),3份是( )/( )。

例5,把一条一分米长的彩条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 )/( )……像2/4,3/4,3/10,7/10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

例6,涂一涂,比一比。2/5○3/5;5/6○6/6。

为让教学更合理高效,可合三为一:

1.学生每人准备2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折一折,涂一涂,用圆形纸片创造一个分数;

2.汇报交流,教师板书并小结:像1/4,2/5,4/7,5/10,16/16……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

3.圈出5/10,再折一折,涂一涂,分别创造出一个比它大和比它小的分数,并说说你的发现。

通过动手操作,圆形纸片成为学生探索学习的“神器”,他们不仅能从感观上认识几分之几,而且能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牢固掌握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通过对例题重组,整个研讨活动更加简洁明了、便捷高效,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同时,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作者单位:谷城县城关镇城内小学)

责任编辑 林云志endprint

猜你喜欢

两位数小数储备
小数加减“四不忘”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巧算两位数加法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特殊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技巧
写出不同的两位数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两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