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院校特种加工实验的情境式双语教学

2015-05-08刘会霞周建忠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5年3期
关键词:特种双语加工

黄 舒,刘会霞,周建忠

(江苏大学 工业中心,江苏 镇江 212003)

工科院校特种加工实验的情境式双语教学

黄 舒,刘会霞,周建忠

(江苏大学 工业中心,江苏 镇江 212003)

为提高工科院校大学生国际化素质,寻求适合高校特种加工实验课程的有效路径,通过分析我国高校采用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以及目前特种加工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现状,并结合本校工程训练中心的特色,提出了应建立分层递进式的特种加工实验双语教学的培养体系。健全实验双语教学的教学大纲和课件建设机制,建立特种加工实验双语教学的长效保障机制和多元评价及反馈体系。研究内容对进一步推动我国工科院校特种加工实验双语教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特种加工实验;双语教学;师资培养;课程建设

双语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一般是指同时采用母语和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的不同而存在差异[1-3]。双语教学最初产生于美国、加拿大等国,是在民族融合初期采用的带有过渡性质的教育政策和教学方法。美国于1968年颁布《双语教育法》来保护移民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之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相继以一种语言为主流社会语言,在学校采用第二语言(有时也成为并列的官方语言)进行教学,在两种语言相互辅助的学习环境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4-6]。

1 我国工科院校采用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各领域间的国际合作日趋紧密。大学生作为未来参与国际交流和商务等活动的主力军,不仅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国际语言应用能力[7-8]。为了培养国际化经济活动中的中坚人才,教育部在2001年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对本科教育中的相关专业,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前沿学科提出了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的要求[9-11]。

在当今制造业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特种加工技术已成为先进制造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完善对整个快速制造体系,特别是对现代航空武器装备行业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为了快速占领先进制造技术的制高点,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特种加工制造体系,在高校中大力开展特种加工技术的教学与实践十分必要。特种加工技术尤其是激光加工技术及其应用,是江苏大学机械学科的特色研究方向,其在材料切割、焊接、熔覆、表面强化改性、抗疲劳制造、难加工材料的无模及半模成形等方面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从既往的毕业生分布情况来看,主要涉及的企业群体为加工类企业,其中不乏占很大比例的外资企业。而从跟踪调研的结果来看,有相当部分的毕业生在外企中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即不易融入外企文化,存在语言方面的障碍以及对外企的运作流程不适应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毕业生的发展。因此,如何让毕业生很快地适应外企节奏,提高国际交流协作能力,这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高水平的外语能力。不仅要具备独立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还要具有特殊的国际视野和视角。由此可见,高等学校应紧跟时代需求,努力推进双语教学分层次、分阶段性地有序开展,大力培养国际化专业性人才。

2 特种加工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现状

我国有部分高校的双语教学主要在强化外语学习和教学的基础上,在学校的非外语学科课程中尝试用外语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在各领城的外语应用水平。工科院校可借鉴部分已经逐步开始双语教学改革的高等院校,吸收他们的宝贵经验积极推进本校的双语教学建设。目前各院校双语教学的常用模式有三种[12-14]:(1)“完全浸身目标语”模式,采用这种模式教学的学校,针对所有年级的学生群体,均采用目标语进行教学;(2)“双语过渡”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主要以混合教学为主,目的是不让学生注入太多时间学习语言而导致专业学科知识学习受到影响,在外语教育的过程中穿插母语教学,使两种语言教学方式有机地融合起来,有过渡的过程;(3)“维持母语”模式强调在学习应用目标语的同时,以母语来维持理解与交流过程。这三种模式各有优势,各高校应综合利用这三种模式,针对不同的课程,创造适宜的教学方法。当然,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仅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出色的英语水平,还要求学生语言理解能力也比较高。特别地,对于特种加工类专业性极强的课程,难度尤其大。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讲授方式,要利用网络、新媒体等各类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如带领学生参观网络制造工厂,播放全英文的先进制造领域的相关视频等,同时要带动课堂氛围,制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效果等。对学生而言,要兼顾语言的理解和专业知识的吸收两个重要环节,这对他们来讲是十分困难的,也可能成为双语教学无法吸引学生参与的重要因素。事实上,工科院校学生外语听力及口语基础参差不齐,而实验岗位高水平的师资匮乏也是目前双语教学面临的主要瓶颈之一,能胜任双语教学独立授课的教师屈指可数。如何实现规范化教学,选用什么性质的教材,采用什么样的课件,应用何种教学模式都是摆在双语教学面前的现实难题。由此可见,如何建立适合本校本课程的情境式双语教学模式值得我们深入关注,它不仅要考虑双语教学本身的特点,还要兼顾工科教育的专业性特点。

3 结合本校优势开展双语教学的内容

本文以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江苏大学工业中心为平台,从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按学生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和认识发展规律,系统构建知识和能力并重、工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的情境式双语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双语课程及相关知识的融合度和掌握知识的速度。特种加工实验双语教学分层次递进式实验项目设计框架图,如图1所示。文中结合图1,详细说明特种加工实验双语教学的内容设计。

3.1 建立分层递进式的特种加工实验双语教学的培养体系

按学生专业技能和英语水平提高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次安排双语实验教学内容。(1)大一阶段的参观实习,通过英文展板简介,同时对照具体设备,采用中文讲解为主,辅助英文关键词的情境式方法,消除学生对特种加工技术关键词汇的陌生感。(2)大二阶段的认识实习,初步了解国内外特种加工技术最新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由于大多数特种加工技术起源于国外,在此阶段,通过搜集英语原版视频和教材,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情境式教学环境中了解特种加工技术的分类和基本原理,初步掌握关键技术和加工过程准确的中英文表达,第一、第二层次为渗透性双语教学。(3)大三阶段的基础实验,在特种加工双语课程学习后,实现理论知识的跟进,适时开设特种加工技术情境式双语实验。由于学生在大一、大二及专业课双语教学后,对关键技术及设备主要零部件的词汇量有一定的储备,此时可以采用英文教学语言为主的方式,发现同学反馈度不佳的地方,辅助英文动画,视频及PPT等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各特种加工工艺设备的基本实验理论、实验规范及实验方法,巩固课堂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此层次为保持性双语教学。(4)大四阶段的综合创新实验,从实际工程中选取具有代表性、一定难度和思考空间的特种加工实验内容进行综合设计能力培养。学生自行组成实验小组,通过电子资源的搜索和查询,对国外先进特种加工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综合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制作成中英双语PPT以展示实验项目的研究背景和思维方式。(5)研究生阶段,基于特种加工技术的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等课题,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形式实施双语教学,包括英文文献查新,英文软件培训等。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编写英文科研论文和论证报告,为日后从事国际前沿科学研究打下基础。至此形成特种加工实验情境化双语教学从简单渗透到综合运用的完整培养体系。

图1 特种加工实验双语教学设计框架图

3.2 加强实验双语教学的教学大纲和课件建设机制

双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证教学质量,应根据特种加工课程的特点,明确双语教学目的,设计整体教学模式,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并且要结合本校学生的特殊性以及重点学科的内在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

鉴于特种加工课程具有前沿性、时效性、专业性等具体特点,积极争取专项资金,联合本校专业课教师和外籍学者,通过对前沿科技信息的查新,整理相关知识点,以激光加工实验为试点,共同编写英文版课件。目前已开发激光加工(包括激光切割、激光打标、激光雕刻及激光焊接)英文版实验课件1套,并在本校机械工程卓越班及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班级进行了推广;另一方面,充分结合现阶段广泛新媒体优势,建立数字化发布平台,利用新媒体碎片化、快捷化优势,将授课内容推送至客体的移动终端。其中,在本校获批的江苏省精品课程的“工程训练课程”中,激光加工实验双语课程作为一个重要的模块,已推送至江苏省精品课程网站,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应。

3.3 建立特种加工实验双语教学的长效保障机制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保障双语实验教学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建立完整的师资队伍结构,创建系统的师资培养体系是推动双语实验教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学校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即人才培养和资金保障。对于人才问题,是关系到双语教学的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应坚持“送出去,引进来”的方针政策。首先,应选择有潜力的老师,将他们送到国外相关实验室进行培训和进修,结合本校的学科设置,吸收国外实验室的先进经验,了解他们的工艺和设备,通过与国外专家的接触,熟悉相关专业和语言的常用词汇和惯用方法,回国后再组织其进行演讲和报告,进行培训心得的研讨,将国外留学经验与国内老师分享,促进共同发展;其次,要通过引进双语人才,聘请有经验的双语老师,特别是在国外有多年留学经历的海归人员,由他们参与双语课程的教学工作,将英文的思维方式灌输到本土实验老师的教学方法中,推动双语实验教学的进程,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设立双语教学专项基金,用于双语教学的硬件和软件的维护。通过开展相关的专业英语应用比赛,设立英语应用的奖学金,开设英语交流的微博等措施,营造良好的双语教学的氛围,通过各种方式创造英语应用环境,让学生在不断的应用过程中接受英文文化的熏陶,提高语言应用能力。这要求学校有可持续的资金投入,这也是产生双语教学效益的必要的措施。

3.4 特种加工实验双语教学的多元化考察机制

在学校层面,建立校级双语教学督导组,加强对双语实验教学的督察,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开展座谈等形式及时与双语教学的主客体师生进行沟通;在教师层面,为提高学生兴趣,增加学生参与程度,要采用灵活的课程考核方式,如进行面对面访谈的形式,通过口语测试给出部分成绩,再综合平时课堂实际表现活跃度综合打分,摒弃传统的试卷为主要形式的考核方式;在学生层面,可对教师的双语教学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且要对教学主题进行民主测评,建立“师生互评”的双向考核机制。改革考核方式,引入合理的等级考核标准,建立完善的评价体制,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 结束语

为适应机械类专业课程的国际化教学进程,在工科院校开展相关实验的双语教学是大势所趋,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实验的双语教学尚处在起步阶段,急需双语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以激光加工实验为试点的特种加工技术情境化双语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能够指导其他各专业实验的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亦能在实践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和实践特种加工实验的情境化双语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推动双语教学在各学科、专业及其实践环节实施的广度和深度,而且可以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1]陈红, 陈敏燕, 陈南锦. 本科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适应性及对策: 四年的纵向研究[J]. 现代教育管理, 2010(1): 80-82.

[2]廖小丽, 李永杰, 陈李容. 《CT 原理》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2, 10(6): 256-258.

[3]冯小龙, 狄京, 沈武, 等.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双语教学探索[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9,9(10): 94-95.

[4]丁建辉, 熊红梅. 高校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应关注的问题[J]. 金融教学与研究, 2013(1): 74-76.

[5]陈静. 高校理工科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 教学研究, 2013, 36(1): 43-44.

[6]张文杰, 王敏, 杨丽丽. 高校双语教学的探索与课程建设[J]. 科技传播, 2010(4): 79-80.

[7]潘振良, 谢普会, 徐翠莲, 等. 高校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职责的思考与实践[J].大学教育, 2013(8): 3-5.

[8]刘晓彦, 曹原, 杨静. 高校双语教学课程现状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 2010,185(34):112-114.

[9]姚中青. 高校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探索[J]. 高等教育研究, 2011,28(3): 22-26.

[10]胡蓉. 高校双语教学有效模式的构建[J]. 航海教育研究, 2011(1): 105-107.

[11]史玉娟. 高校推行双语教学的思考[J]. 辽宁教育研究, 2005(7): 73-74.

[12]彭燕. 普通高校双语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 26(2): 35-38.

[13]曹东云. 影响高校双语教学效果的学生、教师因素调查研究[J]. 科技信息, 2009(30): 37-39.

[14]孙晓明. 双语教学研究的实践与思考[J]. 辽宁教育, 2004(2): 55-56.

Teaching Practice of Special Processing Experiment bySituationism Bilingual Mode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HUANG Shu, LIU Huixia, ZHOU Jianzho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China)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qualifications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find an effective path for processing experiment teaching, the necessity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cessing experiment teaching were analyzed. By combining the feature of the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several proposals were presented,such as establish training system of layered progressive type in processing experiment teaching, improve the syllabus construction system of experimental bilingual education, set up long-term security mechanism and multiple evaluation system. The study will be as reference for a deep promoting in bilingual mode of special processing experiment.

special processing experiment; bilingual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course construction

2014-04-05;修改日期: 2014-06-17

江苏大学工业中心实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ZXJG201204)。

黄 舒(1983-),女,博士,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特种加工的教学和研究。

G642.0;G648.4

A

10.3969/j.issn.1672-4550.2015.03.030

猜你喜欢

特种双语加工
特种侦察,身怀绝技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特种侦察游骑兵
古代“特种战”:每一场都是一部《战狼》
特种养殖 一技在手 轻松赚钱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