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高度近视的相关性研究

2015-05-08王丽颖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8期
关键词:黄斑水肿视网膜

王丽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高度近视的相关性研究

王丽颖

目的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高度近视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眼科检查一眼屈光度≥-6 D, 另眼为正视眼, 行眼镜眼底检查和眼底彩色照相, 以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 分布于全阶段的是正视眼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发生率明显降低的是高度近视眼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特别是在病程的增殖期中未见改变。高度近视眼和对侧正视眼黄斑囊样水肿发生率之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5, P<0.05)。结论 患者既往高度近视与其患糖尿病导致双眼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不对称有明显相关性, 糖尿病患者既往高度近视对其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非常明显, 且近视度数与其保护程度正相关。

视网膜病变;糖尿病高度近视;相关性

工作中发现糖尿病患者双眼视网膜病变程度绝大多数是一致的。但部分糖尿病患者, 也有双眼视网膜病变程度非常不对称的, 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或高度近视、视网膜瘢痕或白内障手术、视网膜静脉阻塞或眼血流等因素, 都与糖尿病患者双眼视网膜病变有明显的关联[1]。本文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高度近视相关性, 现将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内分泌科诊断为2型糖尿病, 眼科检查一眼屈光度≥-6 D, 另眼为正视眼的22例患者纳入研究。患者糖尿病病程、年龄、性别不限, 均散瞳检影或电脑验光。行直接和(或)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和眼底彩色照相, 以及OCT、FFA检查。患者屈光度的计量以散瞳检影或电脑验光检查结果为准。其中, 屈光度-(6~8)D的13例, >-(8~12)D的9例。根据FFA检查结果判断视网膜病变程度。轻度或中度近视、另有眼底疾病、眼外伤病史、激光光凝治疗或玻璃体手术史、眼底模糊以致影响诊断者以及严重心脑血管、血液系统疾患者不纳入本研究[2]。

1.2 方法 采用共焦激光眼底扫描系统行FFA检查和图像分析。FFA检查按常规方法进行。频域OCT检查应用OCT仪行双侧眼底黄斑部扫描。以中心凹为中心, 进行水平及垂直方向线性连续扫描, 水平方向由左向右、垂直方向由下向上进行, 扫描区域为0.6 cm×0.6 cm, 扫描模式为512×128,并将特殊网像储存于计算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黄斑区主要为黄斑水肿、渗出、黄斑前膜以及视网膜厚度改变[3]。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对双眼黄斑水肿的OCT图像及FF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根据OCT检查结果将黄斑水肿分为:①无黄斑水肿;②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③弥漫性黄斑水肿;④黄斑囊样水肿。FFA结果分为:①无DR;②轻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③中度NPDR;④重度NPDR;⑤增生性糖尿病视膜病变(PDR)。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行检眼镜和FFA检查, 结果显示正视眼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呈多个类型, 分布于全阶段, 高度近视22只眼中, 无明显DR 10只眼, 占45.5%;非增生型DR(NPDR)12只眼, 占54.5%。对侧正视眼22只眼中, 无明显DR 1只眼, 占4.5%;NPDR 13只眼, 占59.1%;增生型DR(PDR)8只眼, 占36.4%,其中并发牵引性视网膜脱离2只眼。高度近视眼和对侧正视眼PDR发生率之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7, P<0.05)。见表1。OCT检查结果显示, 高度近视22只眼中,无黄斑水肿16只眼, 占72.7%;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1只眼,占4.5%;弥漫性黄斑水肿5只眼, 占22.7%。对侧正视眼22只眼中, 无黄斑水肿2只眼, 占9.1%, 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2只眼, 占9.1%;弥漫性黄斑水肿5只眼, 占22.7%;黄斑囊样水肿12只眼, 占54.5%。正视眼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高度近视眼组发生的几率明显增高, 且程度重。高度近视眼和对侧正视眼黄斑囊样水肿发生率之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5, P<0.05)。

表1 高度近视眼和对侧正视眼FFA比较(n)

3 讨论

高度近视眼的病理改变主要是脉络膜血管层退行性变、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变薄、玻璃膜变薄和感光细胞层及整个视网膜的萎缩变性及形成裂孔。本研究结果显示, 高度近视与糖尿病患者双眼视网膜病变程度不对称有明显相关性, 高度近视22只眼中无一例出现PDR, 黄斑水肿的发生也较对侧正视眼明显减少。提示高度近视可能是抑制DR发生过程中的的一个重要眼内保护性因素之一[4]。近视程度与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血流减低呈正比。高度近视作为DR的保护性围素可能与其眼底脉络膜和视网膜血管系统血流灌注不足有关, 高度近视眼其眼球血管的血管壁变异程度大, 3~40岁即可出现微小血管血管床老化改变, 最后会导致脉络膜大血管管腔内的血栓形成, 最终视网膜血管闭塞[5]。血流的低灌注阻止了在发生DR之前高灌注对视网膜血管的物理损害及继发的化学性损害, 从而降低DR的发生。提示高度近视眼中减少的血流在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中作为一个重要保护因素。另外,高度近视患者患眼后巩膜扩张, 导致玻璃体体腔容积扩大, 随年龄增长易发展为玻璃体后脱离(PVD)。有研究称, 完全性PVD可能抑制PDR的发生, 高度近视与DR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其机制可能与视网膜的血流低灌注及玻璃体后脱离有关。但本组患者例数较少, 且与中度和轻度近视没有对比分析, 也未与DR的危障因素进行比较分析, 这是本研究的不足。

综上所述, 可以推测患者既往高度近视与其患糖尿病导致双眼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不对称有明显相关性, 糖尿病患者既往高度近视对其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非常明显, 且近视度数与其保护程度正相关。

[1] 严盛枫, 王康孙, 杜炜, 等.近视性黄斑出血24例临床观.中华眼底病杂志, 1996, 12(4):220-222.

[2] 安建斌, 韩瑶, 张彤迪.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期血流动力学研究.眼科研究, 2013, 23(1):79-82.

[3] 王小川, 余扬桂.不对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眼局部相关因素的关系.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4, 14(2):87-88.

[4] 李凤鸣.眼科全书(下册).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573-2580.

[5] 赵堪兴, 杨培增.眼科学.第7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杜, 2009: 235-70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8.068

2015-01-19]

132200 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总医院

猜你喜欢

黄斑水肿视网膜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ELM及IS/OS完整性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预后视力的影响
裂孔在黄斑
眼前突然一片黑?可能是它出了问题……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眼白的发黄区块是“黄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