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茵陈蒿汤对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管内皮功能及血管动脉硬化程度的影响

2015-05-08刘天戟吴若然赵忠岩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茵陈蒿高脂血症脂蛋白

刘天戟,吴若然,姜 南,赵忠岩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重症医学科,吉林长春130033)

茵陈蒿汤对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管内皮功能及血管动脉硬化程度的影响

刘天戟,吴若然,姜 南,赵忠岩*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重症医学科,吉林长春130033)

高脂血症(hyperlipoidemia)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影响到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人健康的病症,长期高脂血症可导致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与脂肪肝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1],同时引起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全球每年约有12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和中风,在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数超过300万人以上,该病已成为我国愈来愈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将成为我国卫生经济的巨大负担[2,3]。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脂是预防和控制这些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手段。不断涌现的降脂药物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高脂血症,尤以他汀类药物为主,但是西药降脂停药后易反弹,且可引起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如胃肠道症状、头痛、眩晕或皮疹,且新药研发困难。而中药以传统辨证论治为基础,纠正高血脂后血脂不易反弹,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可长期服用,宏观辨病和微观辨证相结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4]。茵陈蒿汤中所含的醇溶性的黄酮类、香豆素类成分具有降血脂作用,已被大量的动物实验所证实,但目前尚缺乏充分的临床实验资料。本项目通过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探讨茵陈蒿汤对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动脉硬化程度的影响,为推广国药提供临床依据。

1 临床治疗

1.1 一般资料

选取45-75岁中老年患者68例,其血脂水平符合下列一项或一项以上者:①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6.22mmol/L,②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2.26mmol/L,③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L<1.04mmol/L,④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4.14 mmol/L。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在45岁以下或75岁以上;③半年内曾患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死、重大手术后或严重创伤患者;④因肾病综合征、痛风、甲状腺机能减退、急性或慢性肝胆疾病等所致的高脂血症;⑤由药物(β阻滞剂、吩噻嗪类、某些避孕药、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等)引起的高脂血症,纯合子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⑥正在使用甲状腺素、肝素治疗药和其他可能影响血脂代谢药物,及近2周曾采用降血脂措施的患者;⑦合并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⑧治疗不合作者;⑨妊娠或哺乳期妇女。随机分为中药组、对照组、联合治疗组。3组患者在年龄、血压、血糖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观察指标

①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末测定患者血中TG、TC、LDL、HDL水平,判定患者血脂代谢的改变情况。②治疗前后采血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Endothelin,ET-1)水平,评估药物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③采用无创动脉硬化测定仪测量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此评估治疗前后血管动脉的硬化程度。血脂由我院检验科生化指标检验室及放射免疫分析室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完成,操作由专职医师完成,质控严格;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及动脉硬化测定由心内科实验室完成;颈动脉内膜厚度由我院超声科专职医师采用国际先进的超声检测仪完成。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阿托伐他汀(20毫克1次/日口服)降脂药物治疗;中药治疗组给予茵陈蒿汤口服(茵陈蒿30克,栀子15克,大黄9克,煎煮3次,500毫升,分6次口服,每日3次);联合治疗组采用常规降脂药物联合茵陈蒿汤口服治疗,剂量及疗程与对照组及治疗组相同,三组疗程均为4周。

1.4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血脂代谢指标中,三组患者在治疗后TG、TC、LDLC均有所下降,HDLC均增高,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联合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血脂代谢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管硬化程度相关指标中,PWV、ABI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IMT变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PWV降低、IMT变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中,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NO升高、ET-1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指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比较(±s)

表1 3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比较(±s)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中药组(n=25)指标对照组(n=23)联合治疗组(n=20)治疗前治疗后TG(mmol/L)2.15±0.22 1.63±0.15△2.17±0.28 1.57±0.21△2.13±0.26 1.32±0.19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TC(mmol/L)6.23±0.20 5.43±0.31△6.22±0.19 5.25±0.39△6.24±0.32 5.10±0.45△LDLC(mmol/L)3.87±0.28 3.37±0.21△3.82±0.29 3.25±0.27△3.85±0.34 2.88±0.28△HDLC(mmol/L)1.21±0.08 1.36±0.05△1.20±0.09 1.37±0.05△1.19±0.10 1.40±0.10△PWV(cm/s)1620.78±52.85 1430.25±89.83△1630.55±60.24 1450.87±70.87△1619.02±50.77 1220.04±86.12△*ABI 0.82±0.12 1.12±0.08△0.81±0.07 1.09±0.04△0.83±0.10 1.13±0.11△IMT(mm)1.03±0.08 0.87±0.04△1.02±0.07 0.86±0.06△1.03±0.06 0.79±0.04△*NO(μg/L)50.36±10.23 85.03±11.18△46.56±12.10 80.24±12.89△48.01±11.25 110.75±12.56△*ET-1(ng/L)98.92±9.25 78.74±9.20△94.33±8.78 76.1±7.94△95.3±10.01 60.51±8.35△*

3 讨论

高脂血症是指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动脉硬化、高血压病、脂肪肝等多种疾病以及衰老的重要诱因。随着我国居民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脂血症的发生率正在迅速增加,严重影响到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人的健康。高脂血症属中医学湿浊范畴,中药因以现代医学的诊断检查为依据,以传统辨证论治为基础,宏观辨病和微观辨证相结合,在高脂血症的治疗中逐渐得到重视。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的茵陈蒿汤,是我国医药学著名古方之一,由茵陈、栀子、大黄组成,具有利胆退黄、清热利湿的功能,历代名医都将其作为治疗黄疸的首选[5],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对损伤的肝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6]。其中臣药栀子有刺激动脉内膜细胞增殖修复的作用。佐药大黄有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及过氧化脂质的作用。香豆素类化合物也是茵陈蒿汤中一种主要有效成分,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具有扩张血管、降血脂、防止氧自由基的生成,抗凝血等作用[7]。

茵陈蒿汤能抑制外源性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吸收,抑制内源性的合成,以影响血脂的分布、运转、清除和改善肝内脂肪代谢。有研究证实[8]茵陈蒿汤可使高脂饲料诱导的脂质代谢紊乱大鼠的甘油三酯、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降低,HDLC含量显著增加,改善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本研究中3组患者治疗四周后复查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则明显升高,可见茵陈蒿汤有明显调脂作用,且本实验中中药组用药前后肝、肾功能等检查均无异常改变,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血脂异常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结构,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使动环节。血管内皮作为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在维持正常血管张力和预防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9]。ET-1为目前发现的作用最强的缩血管物质,而内皮细胞所产生的NO是目前发现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内源性血管舒张因子,在内皮细胞损伤后均可发生明显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血管内皮的损伤程度[10],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和转归有确切的关系。他汀类药物可通过上调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增加,同时减少超氧化阴离子以减少NO的灭活,增加NO的生物利用度而间接减少ET-1的合成[11],但因其有明显的代谢和肝脏毒副作用,在老年患者中一般难以接受长期服用。茵陈蒿汤中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扩血管、促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等作用。本实验中药组治疗后患者NO均较前明显增高,ET-1明显下降,可见茵陈蒿汤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后NO、ET-1改善更加明显,为中药、西药联合应用以更好的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高脂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12]。高脂血症时甘油三酯、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可使血液黏度升高[13],高胆固醇可激活血清补体系统产生C5b-9复合物,加速LDL氧化生成OC-LDL,损伤血管内皮,破坏血管屏障功能,引起脂质沉积,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14]。本实验中采用踝臂指数、脉搏波速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评价动脉损伤程度。ABI是踝部动脉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最高值之比,因其简单、无创而被广泛应用于外周动脉疾病的筛查[15-17],而外周动脉疾病是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患者TG及LDLC升高,钙质、血小板在血管壁内层堆积,平滑肌细胞增生,血管损伤、血栓形成,导致ABI出现异常[18]。脉搏波传导速度是指脉搏波在动脉系统的两个既定点间的传播速度,是由左室射血产生的压力沿动脉树以一定速度传播而产生的,本实验采用的是PWV,为无创性手段监测、测量方法简便且精确、重复性好,其数值因动脉壁弹性的减低、动脉的扩张性变差、僵硬度的增高、血液密度的增高而增大,且严重程度与主动脉或其他大动脉血管分值的僵硬程度呈正相关,为评价动脉功能改变与僵硬程度的经典指标,能较好的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19]。IMT更加直观提示动脉损伤程度,姜一农等[20]研究认为IMT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是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手段。阿托伐他汀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以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缩小斑块体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本实验治疗后患者ABI、PWV均较前明显降低,IMT明显变薄,且联合组ABI、IMT好转较对照组更加明显,说明茵陈蒿汤同样可以抑制动脉硬化的形成,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既往研究表明茵陈蒿汤能减少LDL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直接损伤,保护血管内膜免受脂质过氧化,使胆固醇逆转运加快,防止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减弱血脂异常的危害,故能减少对血管的破坏,改善血管动脉硬化程度,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茵陈蒿汤在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中调节血脂代谢、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管动脉硬化程度的作用进一步得到了确认,且联合西药治疗效果更加可观,随着国内外学者对茵陈蒿汤化学成分认识的逐渐深入,对中药的开发和利用也越来越全面,茵陈蒿汤将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1]王庆博,李进华.不同负荷游泳对高脂血症大叔血清部分炎症因子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9,16(9):104.

[2]Wu Jy,Duan XY,Li L,et al.Dyslipidemia in Shanghai,China[J].Prev Med,2010,51(5):412.

[3]Ma J,Wang Z,Song Y,et al.BMI percentile curves for Chinese children aged 7-18years,in comparison with the WHO and the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references[J].Public Health Nutr,2010,13(12):1989.

[4]武 涛,相 芳,王晓旭,等.关于脂肪肝和高血脂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5(4):221.

[5]孟 姝,邢 尚.经方-茵陈蒿汤的化学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09,5(8):172.

[6]徐国萍,白 娟,舒静娜,等.茵陈蒿汤的药理研究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1):63.

[7]孙远南,冯 健.茵陈蒿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1):11.

[8]林曼婷,范 应,陈少东,等.茵陈蒿汤调节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0):2427.

[9]贾胜英,黄全跃,周祁娜,脂比泰与阿托伐他汀的调脂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12):909.

[10]胡 智,刘英明.普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者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2):112.

[11]刘 扬,李招兵,沈严严.不同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的比较研究[J].重庆医学,2011,40(6):586.

[12]丁绍祥.脂质代谢失调作为慢性应急原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1):2153.

[13]李志勇,陈德智,诚昌琴.HbAlc与血脂、血液流变性的相关性探讨[J].重庆医学,2011,40(20):2040.

[14]Huang Q,Qin L,Dai S,et al.AIPI suppresses atherosclerosis by limiting hyperlipidemia-induced inflammation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dysfunction[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13,33(4):794.

[15]Armstrong DW,Tobin C,Matanqi MF.The accuracy of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for the detection of lower extremity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J].Can J Cardiol,2010,26:e345.

[16]王明海,于振海,张曙光,等.踝肱指数在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3:58.

[17]Aerden D,Massad D,von Kemp K,et al.The ankle-brachial index and the diabetic foot:a troublesome marriage[J].Ann Vasc Surg,2011,25:770.

[18]赵 琪,胡增祥,窦 静,等.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与踝肱指数的关系[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8(5):350.

[19]Inoue N,Maeda R,Kawakami H,et al.Aortic pulse wave velocity predicts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Japanese men[J].Circ J,2009,73:548.

[20]姜一农,路 岩.高血压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早期评价[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1):23.

2014-11-07)

长春市科技计划项目(12SF50)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茵陈蒿高脂血症脂蛋白
脂蛋白(a):携带武器的坏蛋
磷脂酶相关脂蛋白A2在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的应用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讨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作用机制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茵陈蒿汤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调控肝癌细胞增殖与凋亡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茵陈蒿汤配方颗粒成型工艺的优化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60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