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原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血液学相关分析

2015-05-08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微量微血管糖化

张 萍

(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青海西宁810003)

高原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血液学相关分析

张 萍

(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青海西宁810003)

通过临床流行病学研究,高原地区海拔在2 100 m至4 000m,居民因为长期处于低压缺氧状态,致使红细胞代偿性增加,血液粘稠度随着红细胞的代偿性增加而增加,所以易产生血栓[1]。在高原地区2型糖尿病中,45%的患者会出现微血管病。其特点是微血栓形成,基底膜变厚,这类微血管病变的特异性的症状[2],同时还会出现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中。本实验通过对血液学相关指标:HbAlc、PLT、MPV、PDW、U-mAlb、血清Mg2+浓度的水平检测,讨论分析高原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血液学指标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在青海省2 300m海拔以上地区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以WHO糖尿病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来判定。患者中男45例,年龄(48.9±19.2)岁,女35例,年龄(49.1±18.5)岁。将这80例患者分为3组,第一组为血糖控制比较稳定的,并且临床上没有出现微血管病变,第二组为血糖控制不太好但没有出现微血管病的,第三组为血糖不稳定并且同时出现了微血管病变的患者。再随机选择健康者80例作为实验对照组,其中男51人,女29例,年龄为(51.1±14.9)岁,均排除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肾病、肝病等各系统疾病。

1.2 方法

血清Mg2+测定采用二甲苯胺蓝法,HbAlc测定采用胶乳凝集法,U-mAlb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以上3项均由贝克曼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参数采用电阻法,由希森美康XT-1800I全自动五分类血球分析仪检测。做到操作标准,定期校正,全程质控,结果准确。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EpiData 2.0软件双人双规录入,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正态分布的指标应用±s表示。比较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率和构成比表示,比较使用χ2检验。双向有序资料的发展趋势用线性趋势/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学相关指标的测定与比较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HbAlc、PTL、U-mAlb、血清Mg2+的浓度显著增高,两组人群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所示。

表1 2型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各项指标结果

2.2 不同HbAlc水平各组PTL参数、U-mA1b、血清Mg2+的测定与比较

研究发现HbAlc水平增高,PLT、MPV、PDW水平随之增高,呈显著正相关;HbAlc水平增高,U-mAlb水平随之增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两项指标各相邻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lc水平增高,血清Mg2+有增高的趋势。结果见表1所示。

3 讨论

高原地区2型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的发展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增多、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增高、血清Mg2+浓度升高有密切关系,并且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呈正相关关系。

3.1 糖化血红蛋白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随着血糖不断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增高,血红蛋白和氧的亲合能力加强,不易释放氧,导致机体内组织细胞一直处于缺氧状态,并且蛋白质在体内会不断进行非酶糖化[3],所以不仅仅是血红蛋白,其他的蛋白组织也会非酶糖化。缺氧和非酶糖化与糖尿病并发症包括肾病、视网膜病变都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2型糖尿病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且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逐渐升高,呈正相关关系,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随着血糖的升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2型糖尿病肾病逐渐加重。2型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的发展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增多有密切关系。

3.2 血小板参数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受损后,部分胶原暴露,增加了与血小板的接触面积,血小板立即被激活,产生很多的反应。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数量也不断增高,并且新产生的血小板功能活跃,容易引发高凝反应导致微血管病变的发生[4]。本组资料显示,PLT,MPV,PDW这些血小板参数,在2型糖尿病患者组要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参数,尿微量蛋白逐渐升高,呈正相关关系,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血糖升高引起MPV增高,继而尿微量蛋白升高。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有密切的关系。

3.3 血清Mg2+水平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正常人群血清Mg2+通过肾脏排泄,当2型糖尿病出现肾脏病变影响肾脏正常功能时,会导致血清Mg2+排泄障碍致其浓度升高。本组资料显示,血清Mg2+浓度在2型糖尿病患者组要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的血清Mg2+浓度、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逐渐升高,呈正相关关系,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血糖升高引起血清Mg2+浓度升高,继而尿微量蛋白升高。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有密切的关系。

综上所述,在高原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监测HbAlc、血小板参数、血清Mg2+水平可以保持血糖的稳定,同时早期发现微血管病变的趋势,减少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5]。在临床工作中,出现不明原因的血小板相关参数升高、血清Mg2+水平升高与血糖升高同时发生时,除治疗原发疾病外,须警惕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1]沈阿萍.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检测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6):35.

[2]袁玉娥.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患者肾脏微血管病变中的价值(附120例报告)[J].哈尔滨医药,2010,30(04):239.

[3]黄红艳.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分析[J].内科,2009,2(04):110.

[4]徐淑娟,徐丽云.糖化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时的意义[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0(05):89.

[5]丁艳红,冯永军.糖化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参数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02):72.

张萍(1976-),本科,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的诊疗。

2014-09-15)

1007-4287(2015)09-1510-02

文章编号:1007-4287(2015)09-1512-03

猜你喜欢

微量微血管糖化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院外延伸干预模式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自护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nodules in a patient with 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A case report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