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回顾分析

2015-05-07刘国兴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卓越计划安全工程培养目标

刘国兴,马 辉,李 季

(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北京东燕郊 101601)

0 前言

安全工程专业是我校第一个加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本科专业,自2012年开始招生以来,安全工程专业卓培班每年招收一个班,共35人。为了保证培养质量,对制订的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进行了多次修订。修订培养方案过程是一个持续过程,随着对教育部有关教学要求和规范、模式、体系的理解不断加深及培养方案的执行,发现了部分不尽合理之处需要修订。同时,培养方案的修订也是一个持续探索和创新过程,需要结合卓培目标要求和工程教育实践不断进行。下面是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修订过程的一些具体做法。

1 培养目标、标准的调整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1]。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在制定培养目标时明确指明服务矿山行业,在制定卓越计划的培养方案时,围绕培养目标的落实,考虑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的要求,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因此,方案注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的相互协调,注重实践教学和教学项目设置,使学生能够获得安全工程师基本训练,注意培养学生从安全意识到安全理念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培养方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基于项目的学习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自主学习)、共享知识(团队合作)、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总结知识(技术创新)和传播知识(沟通交流)的能力[2],能在矿山行业从事安全生产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和安全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按照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有机结合的原则进行人才教育与培养,并将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2 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变化

根据“基础适度、口径适中、强化应用、提升能力、注重特色”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以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构建安全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3]。

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依靠有特色的学校学习和企业学习双“管”模式构建课程体系结构。由于卓培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因此必须针对目标对课程体系重新进行设置。通过探索,改革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合理调整各类课程,对于有关的课程进行了整合,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

1)课程体系变化。在入学第一学期增设了16学时的《安全科学导论》,以加强学时对于专业的早期了解和感性认识。认识实习调整到第二学期末,时间改为1周,第三学期增加了2周的专业实习,专业实验室进行。

2)教学模式的调整

为增强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时不变的前提下,降低了理论授课学时,增加了讨论、项目、企业现场或安监煤监部门的实践学时,对各有关专业基础和前沿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等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变更。

(1)对于通识教育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适当压缩课时,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上,而且在上课的方式上适当调整,由多位教学质量比较好的教师共同讲授一门课程,或在课堂上只讲授部分学时,余下学时通过组织团队活动(如慈善、助人为乐活动),真正起到提高学生素养、团队合作意识,从而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2)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及前沿课采用课堂教学与生产现场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验验证、分析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适当降低课堂理论授课学时,以增加学生自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为主,使毕业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发展。

表1是安卓课程与普通本科课程对比。

表1 安卓课程与普通本科课程对比

续表

3 增设教学能力培养矩阵

在教学体系中,各教学环节(课程/项目)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各有侧重,对于能力的实现等级要求也有所区别,教学目标也应有所不同。为更好地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目标,需要对教学环节(课程/项目)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进行具体的量化,为此构建了能力培养矩阵,将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与课程体系中的培养环节两大因素分别排列成行和列,排列成矩阵图,然后根据矩阵图来分析学生的能力目标与相应课程或环节达成其目标的相关性或相关程度,以便从二维角度来双向调整。

能力培养目标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认知理解、基本应用、分析综合和辨识研究(见表2)。从获取知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五个方面,参照汕头大学的CDIO模式对能力培养矩阵[4]进行了重新构建,每学期构建了一个能力矩阵。将各教学环节(课程/项目)能力训练进行分解,能力培养更加直观(见表3)。

表2 能力培养目标层次表

表3 卓越计划能力建设培养矩阵表(第一学期)

4 不足及建议

1)培养标准如何进一步细化和具体、更加切合我国矿山行业的现实需要,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培养方案,摒弃培养的“万金油”型学生的传统思路,培养能迅速适应社会的新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由于能力、素质在培养过程中的贯彻和实现很难量化,如何评价达到预期目标,需要构建校内卓培学生能力培养的长效评价体系。

2)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通识课程中马列、思政课程学时很多,囿于有关限制,无法调整压缩学时。拟压缩理论学时,将剩余学时设置成实践项目,但是如何紧密与培养目标结合并实现需要研究。同时,对于数学、物理、电工电子等课程内容与培养目标是否完全贴合、能够进行学时和内容的调整也值得继续讨论。

课程之间有些存在交叉重复,实验内容也有一定交叉,如安全管理、安全系统工程和安全评价,需要进一步对课程进行整合。

3)教学模式改革广度和深度都有待进一步扩展。由于思路不够开阔或限于当前教学、师资实际情况,部分课程的教学模式没有变动或变动很小,计划变更的课程教学模式由于对于课程的掌握理解不够,在实施过程中未能进行充分变革,不够彻底,某些实践学时、内容都有待于进一步商榷。因此,需要广开思路,加大校际教学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汲取其他兄弟院校的成熟经验,使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更加切合卓培实际,更有利于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4)教学能力培养矩阵只是初步实现,有些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各种能力与课程的关系、与课程对应能力的层次和级别如何确定和实现?质量如何界定及评价?需要根据卓培毕业生的反馈进行更深入的教学研究来反复改进教学能力培养矩阵,对教学能够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5)实习环节缺乏实施具体措施和方法。培养方案和目标的实现分为在学校阶段和企业阶段两个阶段,在学校阶段方案容易获得更好的控制和实现,而企业阶段由于对于企业的积极性、参与性不足,更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可能导致“卓越计划”实施过程无法进行良好的控制,与目标出现偏差。由于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矿山,因此大量的实践环节在矿山进行,各种岗位操作技能实训需要在实际场景中进行。但矿山是个高危行业,国家和企业对生产安全十分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压力巨大,由于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考核没有相应的法规进行规避,导致企业对于学生实习视为负担。对于学生的实习实训或者不愿意接收,或者安排时间尽量压缩,因此实习时间、质量难以保证,跟班训练、学习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同时,在矿山伤害方面没有保险公司愿意开展相应的业务,学生到矿山一线实习期间,学生担心、教师小心、企业忧心。建议从政府层面,将接收实习学生与企业的税金等挂钩,形成物质激励制度,实习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发生事故单独考核,降低企业的安全压力,以更有利于卓培方案的落实。

[1] 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著,齐若兰译管理实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 周建平.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倾向性问题剖析——课程改革的视角,教育发展研究,2009.5.

[3] 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系,安全工程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2014.

[4] 汕头大学工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2011.

猜你喜欢

卓越计划安全工程培养目标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通商达天下 侨心联四海 南通警侨联动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依托“卓越计划”构建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我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前期决策阶段的建设需求分析研究——基于满足率/缺口率分析方法
基于“卓越计划”的制冷压缩机教学改革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
锡盟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提质增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