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步天下

2015-05-06吴清源

学苑创造·C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棋坛吴清源对局

“琴棋书画”中的“棋”特指围棋。这项陶冶性情的智力运动起源于中国。最先是九路棋盘,之后逐渐发展并定型为十九路棋盘。黑白棋子,内蕴丰富,方寸世界,俨然宇宙。围棋于唐代从中国传至日本,但到了近代,因国家外忧内患,中华围棋水平竟一度逊于昔日弟子。直到一位天才棋士横空出世,这一局面才得以扭转,他便是后来被日本人尊为“昭和棋圣”的吴清源。2014年11月30日凌晨,这位围棋一代宗师走完了他长达百年的人生旅程,身后留下的,是震古烁今的全新围棋体系,是一段段不尽的传奇——

吴清源,姓吴名泉,字清源,1914年生于福建,后移居北京。吴清源的父亲曾留学日本,对围棋深感兴趣,回国时买了许多围棋书,这些书便成了吴清源迷上围棋的启蒙读物。吴清源七岁时开始接触棋谱,一见之后,顿时便着了迷。他早晨一起床就坐在桌子边打谱,一打就是一整天,甚至忘了吃饭睡觉。由于一直左手拿书,右手摆棋,天长日久,以至于手指竟略微变形。大约用了半年多时间,吴清源的围棋基本功就已练得差不多了。

吴清源父亲仗着有点棋艺,经常和别人赌赛。一次吴父下了很高赌注,谁知未至中局,就给别人占尽上风,只好借入厕为名,躲到厕所想办法去了。见吴父久久未归,对局者便不停嘲讽。一旁观棋的吴清源忽然冷冷说道:“我替父亲下几步好不好?”随后便像小孩子玩石子似的,不假思索地随手将棋子丢落棋盘,不过一二十手就转败为胜。对局者不服气,跟他再下一局,结果又输。吴清源的围棋天赋就此展露。

吴清源10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家里生计更为艰难。当时正是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时期,段祺瑞很喜欢下围棋,为了谋生,母亲拜托当时的名手顾水如将小吴清源引荐给了段祺瑞。

段祺瑞位高权重,而且一输棋就大发脾气,故门下棋手对弈时都刻意让他赢。然而吴清源初生牛犊不怕虎,一上来就将段祺瑞杀得七零八落。段祺瑞虽然不高兴,但还算尊重人才,并未因此中断对吴清源的资助,这使得吴清源不必刻意逢迎,也不必担心生计俗务,可以专注于精进棋艺。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围棋界一大幸事。

少年吴清源名声鹊起之后,常跟达官名流们周旋。当时中国社交界中,忌讳连名带姓称呼别人,认为那样是不尊敬别人。吴清源虽是个孩子,别人也都以大人之礼对待他。顾水如的一位朋友便给他起了个号,从“泉”字引出“清源”二字。从此,“吴清源”三字渐渐响彻棋坛。

吴清源12岁时,棋艺已经能和当时的国手一较高下。一天,他被福建老乡带到一家日本人开的俱乐部下棋,连胜日本高手。消息传至日本,日本棋手大为震惊!吴清源后来的老师、著名棋手濑越宪作看了他的对局记录,觉得他的思路天马行空,是不世出之才,于是跑去找当时的日本首相犬养毅,打算资助吴清源赴日本学棋。

犬养毅问濑越宪作:“你把这么一个天才带来日本,如果有一天他把你们全部打败了怎么办?”濑越宪作回答:“吴清源是百年难遇的旷世奇才,让他到日本学习是我的夙愿。”

当时,日本围棋的水准代表了围棋界的最高水平,而吴清源毅然肩负起了让中国围棋重新崛起的重担。1928年10月, 14岁的吴清源东渡日本,拜入濑越宪作门下。他在日本的第一个对手是条原正美四段,此人是当年日本棋院大赛的新科冠军。吴清源执黑先行,共下了3天,最终中盘获胜。此后,吴清源刻苦学习,棋艺越来越精进。从1929年到1932年,他虽段位不高,但却接连击败了诸多高段棋手,因战绩辉煌,又执黑棋为多,被日本人称为“黑先无敌”。

日本围棋自幕府时代起形成了许多棋理,这些棋理逐渐演变为棋手不可逾越的规矩。而吴清源从19岁开始尝试突破这些教条框框,并与另一位青年棋手、他一生的好友木谷实合著了《围棋革命——新布局法》一书,提出排除一切清规戒律,注重全盘掌控而不计局部得失的围棋思路。这在棋界引起轩然大波。新布局法奠定了吴清源日后在棋坛的地位,但因其思想已远远超出当时的日本棋手,打破了围棋界的传统观念,围棋权威们无不视之为歪理邪说。于是在1933年,吴清源迎来了与号称“二十年不败”的棋界权威、围棋革命最大的反对者本因坊秀哉名人(名人为日本围棋最强者称号——编者注)的对局。

突破传统的新布局在社会上引发很大争议,再加上吴清源又是来自中国,一时间各种抗议信甚至恐吓信铺天盖地而来——“吴清源你完全藐视传统,藐视权威,任意妄为,居心何在”“今夜你的房子将会被烧掉”……面对如此责难,吴清源依然故我,孤身奋战,新布局法汹涌而来,招招不依常理却又妙法天成。本因坊秀哉深知吴清源的实力,并未轻敌,但依然难以招架。由于秀哉是棋坛霸主,因而在对局中拥有特权,可以随时宣布暂停,自己想好后再弈。结果秀哉被逼得一共暂停了13次,这盘棋也下了足足三个半月。而在这期间,吴清源同时还要参加秋季比赛和新闻社主办的比赛等对局。

虽然秀哉在160手走出绝妙手,终盘胜出两目,从而反败为胜,然而棋界一直有传说,这步棋实际上是秀哉的得意弟子前田陈尔所想出来的。而且经此一战,新布局法反而更加流行,甚至前田陈尔在师父过世后也改以新布局法出招。

越过旧时代领头人秀哉这座高山,吴清源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从1933年到1946年这13年的时间里,吴清源通过参加《读卖新闻》举办的“镰仓十番棋”,确立了棋坛第一人的地位。十番棋被称作“悬崖边的白刃格斗”,为升降格制,是净胜对手4局之后对手自动降格的一种残酷赛制。按照日本围棋传统,在升降赛被迫降格是一生中最大的耻辱,在古代甚至意味着棋手生涯的终结,一些棋手甚至因此剖腹自杀。对当时客居日本的吴清源来说,只要落败,他连立锥之地都不会有。但在这13年中,吴清源与当时最知名、最耀眼的7名棋坛明星人物一共进行了95盘对局,其中除棋界元老雁金准一在1∶4落后,眼看大势已去弃赛之外,其他对手全部被吴清源击败而降格,有的还降了两格。直至后来无人可战,升降十番棋不得不结束。这一战绩震古铄今、空前绝后,创造了一个天下无敌的“吴清源时代”。

与棋盘上的辉煌相比,吴清源的生活却是坎坷曲折。为了学习围棋,他加入了日本国籍。之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作为华人的吴清源却在日本所向披靡,招致了许多日本人的敌视,而不少目光浅陋的国人也不认同他,认为他不该加入日本籍。他受到人们的诟病、唾骂乃至迫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居无定所,辗转漂泊,竟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日本棋院除名,而且全家都被取消日本国籍。

帮助他度过重重苦难的,是他淡泊豁达的人生态度。吴清源说:“我一生只有两件事,真理和围棋。”生活中的他沉默少言,清心寡欲,生活简朴,视金钱、名誉如浮云。据他的夫人回忆,在进行十番棋较量之时,他前往参赛,就像出一趟门一样轻描淡写,回家后也只字不谈输赢。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曾问他:“你保持这么好的竞技状态,输了棋之后会做什么呢?”吴清源答:“复盘。”“赢了棋呢?”“也复盘。”听上去好像没有什么新意,但是实际上呢,下面的问法就显示了川端康成的高明之处:“那你输了棋回家,情绪低落,第二天要比赛了,你怎样来平衡呢?”吴清源回答说:“实在是没有斗志的时候,就会背诵文天祥的《正气歌》。碰到苦恼的事,有时感到压力,就会背诵白居易《对酒》诗中的‘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贫随富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这一段。”正是这样的平常心,让他生命里的那些苦难——无论是棋盘上的苦战、身体上的病痛,还是生活的漂泊和清苦,包括如日中天时遭遇车祸后的精神错乱和棋力下降,都在他棋子的一敲一落中化为云烟。

吴清源晚年致力推行两件事,其中一件是提携后进、促进中国围棋的发展和围棋的国际化。其门下人才辈出,连续八年称雄名人赛的林海峰、棋圣三连霸的王立诚,围棋界第一位女子九段芮乃伟均是他的高足。这些华人棋手或在日本纵横驰骋,或在世界棋坛笑傲江湖,以超绝的技艺和雍容的气度让对手心服口服。

另一件事,是潜心研究和推广“21世纪新布局”。吴清源认为,20世纪是个非常悲惨的世纪,光是世界大战就爆发了两次,特别是亚洲经历了更多。21世纪已经是个科技高度发展、文化多元交融的时代,最重要的就是实现形形色色的“调和”。他认为围棋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生命的哲学。从中国传统文化中,他悟出了对弈的最终目的,是从中领略圆满调和的“道”,追求棋艺和人生的共同完美。他说:“围棋的最终目标不是胜负,而是调和。”“调和”每个棋子作用的那一手,才是恰到好处的妙手。胜利要靠当对手下得不够合理时,抓住其不和谐的漏洞来取得,而不是靠过分争势来获胜,也就是说,棋手关注的应是如何能够下出更好的棋,而不是胜负、功利,这正是21世纪围棋与20世纪的本质区别所在。

多少年来,在人们的习惯里,胜负是围棋最终的指归,“和为贵”的思想在这个领域是站不住脚的。即便是最专业的棋手,在对局过程中,也不可能保持完美的和谐。吴清源自己也经历过十番棋的风风雨雨,然而他在耄耋之年却将中日两个民族针锋相对的围棋理念融会贯通,独树一帜地举出“调和”理论,标志围棋艺术的至高境界。

正是这种淡泊名利、纯粹求道的围棋精神,使吴清源远远超越了一般争胜负的棋士,体现出一种极其充盈丰沛的人格。金庸先生曾说:“在两千年的中日围棋史上,恐怕没有第二位棋士足与吴清源先生并肩。这不但由于他的天才,更由于他将这门以争胜负为惟一目标的艺术,提高到了极高的人生境界。”从这个意义来看,“棋圣”之誉,实至名归。

猜你喜欢

棋坛吴清源对局
不贪为赢
天才胜负师
花言巧语
欣慰
第29届欧洲象棋锦标赛对局选评
百岁吴清源:一生一世一棋局
赵国荣先胜吕钦
死于安乐
谭景洋我个性我存在
对局中的平衡观战斗力量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