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坛已无史铁生

2015-05-05愈之

中学生博览 2015年5期
关键词:在世史铁生写作者

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恰如庄生梦蝶,当年我在地坛里挥霍光阴,曾屡屡地有过怀疑:我在地坛吗?还是地坛在我?现在我看虚空中也有一条界线,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史铁生《思念地坛》

三月的北京,温暖宜人。我独自在地坛公园里漫步,想象着史铁生来这里的情景。

他摇着轮椅进来,看草木生长,看落叶飘摇,看岁月流转。有时候他会带着一本书,有时候他手里握着笔,有时候他只带了孤单与失落。他说地坛里的一切,仿佛都是为了迎接他而准备的。这个坛子也因为有了他的到来而拥有了另一种韵味。

记得第一次读到《我与地坛》的时候,我对自己说,如果可以,一定要去这个园子,看看那座古老的祭坛,听听麻雀的歌声,寻找史铁生呆过的痕迹。然而,当我如愿以偿,世上已无史铁生。

朋友说我这是多此一举,史铁生曾经在另外一篇文章中说过他不怎么来这里了,他说这里早已变得面目全非,失去了原本的安宁与祥和。何况倘若他还在世,并且来这里,还让我见到了,我要对他说什么呢?告诉他我是他的读者?我特意来地坛偶遇他?让他知道为了这次旅程,我用完了所有稿费?

对于朋友的质问,我哑口无言。只能安慰自己:有些情感,是旁人不明白的。

2010年12月31日,陈超宇发信息说:你喜欢的作家去世了。我问他哪位作家,他回了“史铁生”三个字。等待回复的期间,我脑海中列了一串名单,其中唯独少了“史铁生”三个字。只觉得,他活得这么艰辛,应该得到上天的眷顾,活至百岁,否则太对不住他的坚韧了。

为了纪念他,每一年我都会买一本他的书,从逝世前一段时间的作品合集《扶轮问路》,到代表作《我与地坛》和《命若琴弦》,再到不太著名的其他书……一年一本,每本都有“纪念史铁生”的字样。

我说不出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想以这样的方式思念一个人,因为他用一生的时间,写了一个接纳自己的故事,关于残疾与爱情,关于写作与生命。字里行间流露着的那份坦然与真诚,时常轻易地让我潸然泪下。我知道,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在别人的文字中看到自己想写又不敢写的内容,并不是一件好事,却也不坏。

或许正因如此,我才会用买书和决意去地坛的方式来纪念他吧。

记得有一次,我去参加止庵老师的讲座,他谈到史铁生,他说他们是好朋友,得知史铁生逝世的消息后他很难过,想写点什么,又一直写不出来。他看了很多悼念的文章,有人说史铁生去了天堂,在天堂里对在世的人幸福地微笑。

末了,止庵老师总结道:“真如别人说的那样,他在天堂过得很好的话,我们就不需要为他感到难过了。”

编辑/付洋

冯瑜,笔名愈之,90后写作者,广州某校经管类出身,“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典型人物,忙时读书写作,闲来旅行摄影,用看展览听讲座逛书店点缀生活。

猜你喜欢

在世史铁生写作者
海德格尔“在世”学说对解决环境危机的启示
白马
论写作(创作谈)
历时七年精心编纂《史铁生全集》出版
写作
路过史铁生的情感世界
《史铁生作品全编》出版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
对海德格尔“此在”概念的解读
电子产品信息覆盖下生命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