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MART原则的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研究

2015-05-05杨喻淇李永波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年10期
关键词:教学实验经济学原则

杨喻淇, 李永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经济管理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80)

基于SMART原则的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研究

杨喻淇, 李永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经济管理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80)

针对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参与度低、教学目标不明确等问题,采用SMART原则改进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的开展方式,使学生能够目标明确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基于远程、并行、交互性要求,给出了高校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SMART原则在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给出了基于具体性的课程预习布置、基于可实现性原则的自主学习组织、基于可量化和可测评性原则的多向交流讨论组织,以及基于相关性原则的课外拓展学习布置等4种教学实验开展方式。

SMART原则; 经济学课程; 实验教学

经济学模拟实践教学将实验、实训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1],对经济学理论学习做出科学的验证或展开演绎,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通过模拟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严谨的作风,因此对于相关专业学生掌握经济学知识与技能具有重要意义[2-3]。

1 经济学课程教学实验的价值

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是实现经济学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目前,普通学校实习经费与实训资源普遍不足[4],学校无法为每名学生提供经济学理论实践场所,导致学习过程中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停留在书本知识的记忆层次,无法发掘经济学理论的价值,造成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性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的研究获得了广泛关注,比如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以及实验平台开发等项研究。在模拟的实验环境中,学生根据经济学课程内容的要求,自己动手,利用实际的宏观或微观经济统计数据,借助于仿真实验平台完成经济数据分析与经济政策的制订与检验等[5-6]。学生通过实验,对经济学工作的全貌有清晰直观的了解,既能培养动手能力,又能加深对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经济学实际工作内在联系的认识。

2 经济学课程教学实验设计

经济学实验课程除了要考虑课程建设的一般要求外,还要考虑教育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改变而产生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的诸多变化[7-8]。在经济学实验课程设计中需要重点把握:第一,不能把经济学实验课程看成是整个经济学实验教学系统的代名词;第二,整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支撑的环境[9];第三,搞清经济学实验课程是“软件课程”还是“课程软件”的问题,否则,无法界定经济学实验课程的具体形态,容易造成实践中的技术至上和经济学实验教学支持平台的低水平重复开发,也很难进行标准化的网络课程质量评价与管理[10]。

根据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实验的远程、并行、交互性等要求,需要为实验设计选择合适的开发架构,并要考虑系统总体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接口设计,以提高系统对数据的处理效率。系统应具有远程操作与管理功能,因此软件设计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的网络结构模式。在该结构下,系统功能的实现集中在服务器端,学生通过浏览器访问服务器,实现对教学实验系统的操作和管理。

整个实验设计可以划分为3个主要的程序实体,即经济学课程理论、算法程序和Web服务器主程序。数据处理程序将所有学生的教学实验要求发送给Web服务器进行处理,Web服务器接受客户端发送的页面、数据、操作等请求,并返回相应的视图和结果。Web服务器通过传递参数调用算法模块,并接收算法程序返回的运算结果。经济学课程教学实验采用分层设计方法,从上到下分别是表示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和数据层(DL)。表示层位于整个体系的最上层,也是和用户关系最紧密的一层,主要用于接收学生的输入数据、页面操作等请求,并把后台程序返回的数据和结果以适当的形式反馈给该学生,其主要作用是为用户提供一个友好的交互式操作界面。

3 基于SMART原则的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

3.1 基于SMART原则的教学方式

德鲁克先生在1954年提出的SMART原则成为目标管理的核心思想与准则。对于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来说,SMART的含义为:实验教学目标明确(specific)、实验教学指标可以衡量(measurable)、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经济学课程教学实验目标之间具有相关性(relevant)、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11]。

(1) SMART原则与经济学实验教学[12]。根据SMART原则,教学目标应具体、详细,课前预习、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都要具体,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目标应该是明确的,而不是模糊的,应该有一组明确的描述,作为衡量是否达成目标的依据。对于经济学专业来说,每一门课程都能自成一体,各门课程之间又相互关联,因此要根据每一门课程的侧重点制定清晰、明确的实验教学目标,让参与者清楚经济学课程实验中的重点与难点,对于重点与难点内容要加大实验的课时与检查力度。

(2) 基于具体性原则的预习任务布置。课前预习是提高教学实验效果的必要措施。经济学理论与实验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部分经济学课程实验任务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陌生性,由此导致畏难情绪。因此在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开始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具有重要意义。根据SMART原则,要使学生掌握“具体”、“明确”的课前预习任务与目标,即用具体的语言清楚地说明学生要达成的经济学课程教学实验目标与标准。

(3) 基于可实现性原则的自主学习组织。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具有开放性、自主性、自律性的特点,因此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组织,提高学生的探索性、积极性是提高实验效果的主要措施之一。根据SMART原则,自主学习组织应具有可实现性。所谓“可实现性”其实就是在经济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达成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借助于多媒体、动画制作等技术使教学内容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展现。为提高实验教学的进入性,集成通信技术与软件技术,并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从而构成的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极大地丰富教学的形式,提高了受教的便利性与效率。

(4) 基于可量化和可测评性原则的多向交流讨论组织。传统的经济学课程教学普遍采取的是教师问、学生答,或者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形式,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无法体会自主思维、自我发展的乐趣。借助于SMART原则的启示,建立基于可量化和可测评性原则的多向交流讨论组织,根据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对实验大纲进行取舍,合理设计一系列实验任务与教学内容。问题要具体、鲜明,还要有适当的难度。难度太小启发的思维有限,难度太大则启而不发,而创建一种新型的课堂交往形式,提倡多向交流,提供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既满足了学生想说的欲望,从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又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想法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学生也能够在一种幸福的体验中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还能使整个化学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5) 基于相关性原则的课外拓展学习布置。“相关性”是指实现某个教学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关联情况。如果某个教学目标实现了,且对其他的目标完全相关,或者说相关度很高,那么,此时教学目标达成才有实效。课外的拓展学习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实验从学校走入家庭,从常规实验进入微型实验,探究活动逐渐深化,逐步提升,学生亲历了一种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完善的探究过程,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样做,再次“升华”了教学目标。

3.2 基于SMART原则的经济学课程实验实例

以计量经济学课程中的回归分析教学实验为例,根据SMART原则,实验教学目标与任务应具体、详细,使学生掌握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据此实验课程任务主要有3个部分,即数据确定、模型构建以及结果的解释分析。为学生制定的预习提纲具体如下:

(1) 确定对象。确定好要研究的数据对象是进行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首先要考虑的,在这里是指某一类型、性质的经济历史数据,比如年度GDP、CPI、房地产景气指数等。我们所要挖掘的经济学规律事先是不可能知道的,但要探索的方向应该是可预见的,所以一定要有个清楚的目标,即决定要干什么,盲目地去研究经济数据是不可能成功的。

(2) 数据准备。数据准备由国民经济数据取样、数据特征探索、分析和预处理4个步骤构成,这时还需决定选择的问题及选择一组合适的数据。通常情况下,在不经过处理的原始经济数据以及经过平滑与稳定化处理的时间序列数据基础上创建一个数据集。数据集就是把大量数据源的数据组合起来,再放在一个一致的数据集中。源数据可以涵盖几个数据立方体、数据库等。从中搜寻一切和需要挖掘的对象相关的内、外部数据,进而找出合乎数据挖掘的数据。然后去除空值数据、噪音数据和不完整数据等,并且探究数据的质量,为下一步做铺垫,从而决定数据挖掘的类型。接下来进行数据变化,这个过程就是将数据粗略地变形一下,化为可供挖掘的简单模式。数据归约能够获得数据集的归约描述,归约后的数据愈加的简单并且具有效果,也能获得较为相近的分析结果。创建一个确实符合挖掘的模型才是最后能达到目标的关键。

(3)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这一步是实验课程的核心。建立模型的时候要考虑清楚以后的基本思路。在数据挖掘之前一定要明确选择什么模型,一旦选择合适的模型后,其余的工作都可以自动完成,我们只要训练模型就可以了。

(4) 结果评价和分析。解释并分析结果,分析其隐含的经济学价值。在我们的使用过程中伴随数据的相互差异,其准确性必然也各有差异,所以一定要对其产生错误的类型和成本进行分析。而我们的方法往往都要针对课程实验的操作步骤而确定。

下面通过实例进行说明。假设某城市统计得到的三产月度投入与产出数据。根据计量经济学课程要求,需要学生能够根据三产投入与产出月度时间序列数据,分析该城市三产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制定货币或财政紧缩、中性或宽松的政策。为了便于对数据进行观察与分析,采用柱状图画出不同产业的投入与产出,如图1所示。

图1 产出与投入的柱状统计图

根据上述数据变化趋势和规律,考虑其中蕴含的随机性因素,选取ARMA(自回归滑动平均)经济计量模型分析其规律。

部分历史数据含有随机波动成分,可以采用指数平滑法进行建模来完成预测,

(1)

式中Y为实际值,t为时间,F为预测值,e为偏差,a为模型系数。式(1)可以改写为以下形式

(2)

以此类推得到

(3)

多中b为系数,k为采样点。即移动平均模型及MA模型。 如果时间序列{Yt}的变化因为其自身因素变化而变化的话,可以把Yt看成一个多元回归模型,而影响Yt的参数是Yt的历史数据,这样可得到如下模型:

(4)

因为影响Yt的不是其他因素,而是它本身,而该模型又属于回归模型,因此式(1)被称为自回归模型,简称AR模型。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是AR与MA这2个模型有效搭配建立的模型,从而建立一个在短期预测中精度很高的预测模型。 ARMA模型的公式为

(5)

其中P、q为模型阶数,θ与φ为模型系数。

在实验课程中,采用Eviews工具进行ARMA数据挖掘,Eviews是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程中广泛使用的数据分析软件,计算ARMA参数较为快速准确,比较适合用来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将图1数据输入Eviews,分析自相关、偏自相关,并分析、计算模型参数,结果如图2、图3所示。

图2 Eviews对阶次的分析结果

图3 Eviews对模型参数的分析结果

根据上面Eviews分析结果,得到该城市3个产业经济投入与产出的运行趋势模型,从而判断经济发展是过热还是衰退,从而制订货币或财政紧缩、中性或宽松的政策。

4 结论

通过SMART原则在经济学模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将其原则的运用贯穿于实验开展的整个过程,从而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经济学模拟实践教学中,诸如布置预习、确定教学目标、处理各个教学环节时,若能借鉴SMART原则,以此为指标来考量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那么在这样的基础上组织的模拟实验教学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创新热情,从而能够革除当前课堂中的一些弊端,构建生动高效的课堂模式。

References)

[1] 张伯伟,华均.经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1):5-7,12.

[2] 何文森,杨华军,江萍,等. “四级阶梯型”教学法应用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4):182-184.

[3] 梅虎,徐向龙,辛东东,等. 基于综合能力培养的经济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6):186-189.

[4] 孙畅.经济学实验课程设计的探索性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4):179-182.

[5] 陶国林,曾晓松,肖夏.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关键问题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4):197-199,203.

[6] 李炳莲,黎东升.经济学实验课堂教学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7):115-116.

[7] 张柠.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3):294-295.

[8] 马慧景,马玉青,穆书涛.经济学实验教学法改革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2(3):58-60.

[9] 刘文燕,佟继英.西方经济学实验教学法应用探索[J].当代经济,2009,21(9):116-117.

[10] 谢玉诚,茅宁莹,陈露,等.经济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J].新西部:理论版,2013,26(6):154-155.

[11] 刘祯.评价管理研究的SMART原则[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3,32(1):54-58,136.

[12] 周彦斐.运用SMART原则优化项目教学过程探究[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9(4):94-96.

Research 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Economics course based on SMART principle

Yang Yuqi, Li Yongbo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Qingdao 266580,China)

The SMART principle is adopted to modify the teaching way to handle the issue of low degree of participation and ambiguity of teaching objectives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Economics course. The modification can help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teaching process with an oriented goal,and improve their enthusiasm to gain better learning effect. Complying with the remote,parallel and interactive requirements,the design of college Economics courses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given. On this basis,the SMART principle is adopted to finish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Economics. A preview of courses based on the particular arrangement can be achiev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elf-learning organization. It gives a communication organization based on quantifiable and measurable principles. An expansion-related extracurricular learning arrangement i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relevance.

SMART principle; economics course; experimental teaching

2015- 07- 01

杨喻淇(1995—),女,河南长垣,本科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经济学专业

E-mail:243146604@qq.com

李永波(1971—),男,山东昌邑,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经济学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经济学.upclyb@126.com

G642.0

A

1002-4956(2015)10- 0203- 04

猜你喜欢

教学实验经济学原则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经济学
基于PLC的冲压成型自动化教学实验系统设计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经济学的优雅
利用Matlab GUI实现光学信息处理教学实验的动态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