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护的是熊猫,不是蜂桶

2015-05-05刘冉霞

中国西部 2015年21期
关键词:栖息地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文/刘冉霞

守护的是熊猫,不是蜂桶

文/刘冉霞

摄影/高华康

蜂桶寨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宝兴县东北部,地处邛崃山西坡,是一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环境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蜂桶寨自然保护区于1979年正式建立,总面积39039万公顷,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区域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0.65%、7.42%、21.93%。目前,保护区内有珍稀脊椎动物300余种,维管束植物1050种。1869年法国传教士兼生物学家吉恩·皮埃尔·阿曼德·戴维在如今的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内的邓池沟首次发现大熊猫,使“动物活化石”大熊猫享誉世界,并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熊猫热”。

蜂桶寨自然保护区成立至今已有30多年了。这30多年中,保护区在保护和救助以大熊猫为主的珍稀野生动物及保护其栖息地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如何让保护区的生态结构和周边群众的经济增长和谐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采访了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董伟和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勇。

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内的邓池沟天主教堂

怎样保护大熊猫

据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勇介绍,蜂桶寨自然保护区是国家建立的28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区域内现有野生大熊猫37只。就 “保护区在保护大熊猫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这个问题,王勇表示,当前保护区的主要工作,就是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保护大熊猫个体本身,同时协助一些大专院校和专业的科研机构从事一些有关大熊猫科学研究的项目。现阶段,大熊猫栖息地存在破碎化、岛屿化的问题,尽管国内一半以上的大熊猫栖息地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但这些保护区随着各地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被人类居住点、封闭型高速公路、大型水电站、围堰水库等形成的屏障分割为互不连接的“孤岛”,阻碍了大熊猫正常的迁徙、婚配行为,不利于大熊猫基因的交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即将出台新的保护措施,就是通过建设一些大熊猫走廊带,尽可能地将这些破碎化、岛屿化的大熊猫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大熊猫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还有就是对人工繁育的大熊猫,通过迁地保护的策略,将圈养的个体熊猫放归野外,实现大熊猫种群的扩大化,最终建立迁地保护与就地保护的良性互动。

就平时的日常工作而言,对大熊猫最主要的保护措施,就是巡护和监测。要加大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力度,严禁非法采挖保护区内的竹子,排除大熊猫保护中的人为干扰,使大熊猫栖息地达到正常的自然恢复状态,提高大熊猫对保护区内自然环境的适应。在大熊猫栖息地内布设监测样线,用一些科学有效的手段对大熊猫栖息地进行定期检测,掌握区内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变化情况,适时地对区域内大熊猫及其栖息地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大熊猫的健康成长。对会造成大熊猫疾病或者食物减少之类的问题,早发现早解决。

协调大熊猫保护与地方生产生活间的冲突

保护区的自然保护和周边群众经济发展的问题,一直是制约保护区自然发展的瓶颈。对“如何让保护区的生态结构和周边群众的经济增长和谐发展?”这个问题,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董伟表示,自然保护区周边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群众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也比平坝地区的居民更大,森林砍伐、放牧、割竹打笋、偷猎等成为保护区中人为干扰的主要表现。实践证明,依靠科学技术帮助保护区周边群众脱贫致富,改变山区群众靠山吃山的习惯,减轻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是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此为契机筹集发展资金和项目,按照可行性、难易程度分步实施,推进生物能源、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广泛使用,为保护区周边的群众提供替代能源,减少对柴薪和木材的利用。在此基础上,要大力发展经济林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保护区周边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在有条件的地区,指导群众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让保护区周边群众在保护森林资源中收益。

董伟说,我们会带领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周边的群众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采用良种良法,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来改善一些过去不适合生态建设的陋习。比如说,我们帮助保护区周边的群众建沼气池,让他们有了可以代替柴薪并且使用起来更加便捷的能源,就可以减少他们对保护区树木的砍伐。我们指导保护区周边的群众养蜂、种蔬菜,这样既可以提高他们的收入,又可以减少他们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保护区周边的群众,往往因保护区为保护生态资源采取的限制措施而无法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周边的资源,所以帮助他们发展经济、帮助他们提高收入、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水平也是保护区的职责之一。通过这种与保护区周边群众互惠互利的协议保护模式,让他们自身不再保护区内破坏自然资源的同时,还能为保护区提供一些偷猎、破坏自然资源的犯罪信息,增强人们的自然保护意识。对保护大熊猫而言,这种限制人为活动的方式,不仅为大熊猫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对区域内的珍稀动植物资源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①神木垒天然根雕园 摄影/程蓉伟

②③宝兴当地群众救治野生大熊猫 摄影/高华康

保护大熊猫的意义

大熊猫被称为“竹林隐士”,是动物界的“活化石”。国家和许多自发的组织、个人都为保护大熊猫付出了很多,那“我们保护大熊猫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王勇回答道,宝兴县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结合地带,是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的横断山区,其境内99.7%为山地,当地独特的地理位置、高海拔的地形地貌都让宝兴有了生物多样性的可能。宝兴县内现已查明的模式动植物多达312种,其中模式动物130种,模式植物182种,是全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世界濒危动植物的避难所”“动植物王国”,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域”。所以,宝兴县通过对大熊猫和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也将促使宝兴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建设的提高,使当地的区域多样性得到增强。大熊猫作为一种在地球上生存了800万年以上的生物,对它的保护,是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保护的一种促进。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其实也是保护当前区域内其他动物的栖息地。当然,大熊猫也是一种代表,它的繁衍和种群扩大化,都展示了我国自然保护区中生态环境的优良。除此之外,对大熊猫的保护还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护。保护大熊猫不仅是保护了大熊猫及其他生物与人类一样在地球上生存的权利,也将为改善全球的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贡献一份力量。

作为中国特有的动物品种和中国国宝,大熊猫还是友谊与和平的象征。建国以来,中国曾先后将23只(其中17只来自宝兴)大熊猫作为国礼送出,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蜂桶寨自然保护区,作为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充分地说明了当地的气候环境是非常适合大熊猫生存和繁衍的。据董伟介绍,从蜂桶寨自然保护区正式建立至今,保护区内的大熊猫数量,一直是在合理的范围内稳步增长。这不仅说明了建立保护区的正确性,也肯定了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方面作出的贡献。

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在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帮助周边群众脱贫致富,并实现了从对自然资源毁坏性的获取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转变。对于大熊猫来说,蜂桶寨自然保护区不仅是适合它们生存的重要场所,也保障了它们不受人为的干扰,在保护区内健康快乐地成长。(责任编辑/林染 设计/张籍匀)

猜你喜欢

栖息地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我们都爱大熊猫
寻找大熊猫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大熊猫
BEAN SCENES
大熊猫也消暑
抵达栖息地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与融资渠道探索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