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联合热敷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30例临床观察

2015-05-04叶壮益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8期
关键词:胸椎活动度手法

叶壮益

广东省汕头市中医医院骨三科,广东 汕头 515000

手法联合热敷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30例临床观察

叶壮益

广东省汕头市中医医院骨三科,广东 汕头 515000

目的:观察手法加热敷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法加热敷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包括测量颈背活动度,使用VAS评分法评估患者的疼痛。结果:患者治疗后的颈背活动度显著优于治疗前,且VAS评分的改善率达(28.33±21.38)%,临床疗效确切。结论:使用手法加热敷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手法;热敷;胸椎小关节紊乱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临床中较常见的疾病,由于人们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的不断转变,其发病率在逐年升高。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西医进行对症治疗,通常使用消炎、镇痛药来缓解炎症、疼痛和肌肉痉挛等症状[1],然而西医治疗的效果并不显著,且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该病。本次研究引入手法加热敷治疗该病,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知情并同意受试。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临床症状主要有上胸至头颈转动受限、中段胸椎侧转受限、下胸椎弯腰受限,患者主要有背部酸痛、沉重、钝痛等感觉。所有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为(30.71±12.38)岁,病程为2d至3个月,平均(6.5±2.4)d。

1.2 方法 治疗时以推拿手法为主,配合热敷等其他方法为辅,进行综合治疗。若患者处于急性期,通常会有明显的颈背痛,动辄加剧,患者常常辗转难眠。因此需要采用脱水、消炎和镇痛等治疗,缓解其急性症状。对于症状较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局部封闭治疗,以控制疼痛状况,通常用甘露醇和地塞米松,结合非甾体类的消炎镇痛药物(如莫比可)进行治疗。若患者处于缓解期,由于生理和病理变化,患者会有颈背部疼痛和僵硬感,且活动受限,部分患者会出现单、双侧上肢酸痛、麻痹和乏力等状况。本次研究在患者的缓解期使用手法加热敷治疗。在手法治疗中,可以结合使用不同的方法,如放松手法、旋转按压法和整理手法。放松手法需要患者取俯卧位,医生沿着患者的胸椎棘突两侧,以病变段为中心,使用滚法、禅推法或弹拨法使软组织松懈,维持10min左右;旋转按压法:患者取俯卧位,双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全身需要放松,医生在患侧,用一只手的手掌根按压椎健侧的横突,而另一只手的手掌根需要按压患侧以上或以下的横突。接着两手掌根和脊柱垂直的方向相对用力,旋转是指医生的两手掌根向逆时针方向轻巧、用力旋转,按压是指两手掌根向脊柱右前下和左前下方向进行相对的按压,旋转和按压需要一次性完成;整理手法:患者取俯卧位,医生以患者的病变部位为中心,进行轻柔的推、揉、滚、扣、按动作,持续10min[2]。以上手法治疗每天进行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热敷治疗的药方如下:透骨草30g,五加皮15g,木瓜20g,葛根30g,红花10g,川椒10g,伸筋草30g,冬瓜皮30g。中药热敷的温度控制在55℃左右,每天进行2~3次,每次1小时,治疗5d后重新换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包括测量颈背活动度,使用VAS评分法[4]评估患者的疼痛,进行综合判定。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和观察患者颈背部的活动度。VAS评分是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能客观反映患者的主观疼痛程度,评分范围是0~10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低。VAS评分改善率=(治疗前VAS分数-治疗后VAS分数)/治疗前VAS分数×100%

2 结果

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是(6.23±1.53)分,治疗后的VAS评分为(1.61±1.22)分,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改善率为(28.33±21.38)%。患者治疗前后的颈背活动度比较,治疗后患者的屈伸、侧屈和旋转的度数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的颈背活动度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种常见和多发的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颈背痛、僵硬感,且伴有单、双侧上肢酸痛、乏力等。中医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具有显著疗效,采用手法治疗以疏通经脉、理筋整复,然而在使用手法治疗时,会出现患处局部水肿,可能会加重背痛症状[3]。本次研究在使用手法治疗的同时,增加热敷治疗,可以缓解以上情况,获得更好的疗效。热敷药方具有舒筋活血、消除水肿的疗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状况。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颈背活动度明显升高(P<0.05),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因此,在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时,使用手法结合热敷治疗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明显改善颈背活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陈天成,张少群.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2012,33(7):927-928.

[2]郑宝,刘如兰.热敷方配合手法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症110例[J].陕西中医.2010,31(12): 1612-1613.

[3]陈建平.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体会[J].黑龙江中医药.2010,25(5):40-41.

[4]林勋,何天翔.手法复位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43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5):56-57.

R274

A

1007-8517(2015)08-0065-01

2015.01.20)

猜你喜欢

胸椎活动度手法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的X线研究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七步洗手法
胸椎真菌感染误诊结核一例
退行性腰椎侧凸后路长节段固定不同上端固定椎选择比较的 Meta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