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寿君:薪火何相传

2015-05-04叶娟

军工文化 2015年2期
关键词:核工业中核核电

叶娟

核建人的“大篷车”文化

记者:身为一名“核二代”,一位核工业历史的“同龄人”,您如何看待中国核建的事业发展与核工业文化一脉相传?

王寿君:1999年,党和国家做出了把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改组为集团的重大决策,并把总公司一分为二:研究机构、产业链条等归中核集团,建造与安装等业务抽离出来,成立了中国核建。

中国核建刚组建时,集团处于亏损状态,可谓一穷二白。当时的核电发展政策尚不明朗,在核领域的建设任务几乎为零。但是核建人深知肩负国家赋予的使命,再困难都要坚持“以核为本”这个核心不动摇。在我之前的上一届领导班子始终抓住核工程、核电站建造这个“杀手锏”不动摇,在最困难的情况下采取了多种措施,把从事核工业建设方面的人才千方百计地留住,保障了职工队伍的稳定。2001年,集团扭亏为盈,到2013年,资产总额与成立之初相比增长了7.8倍,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中国核建60年不间断搞核工程,30余年不间断从事核电工程建设,就是因为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核”使命。中国核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自己的本,自己的源。而中核集团和中国核建,这两个集团本来就是孪生兄弟、同根同源。

记者:在核工业创建与发展的60年里,您如何看待我国核工业建设安装这支队伍?您曾经说过:“要让核建人更有尊严的工作和生活”,为什么会这样说?

王寿君:我国核工业建设是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建安队伍在核工业历史上始终扮演着拓荒者的角色。他们身上始终有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奉献牺牲精神。如今,中国核建这支队伍,已经在军工工程、核电工程、工业与民用工程建设领域打造出了自己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国内外享有声誉。

形象地讲,核建人很像“吉普赛”人,有一种“大篷车”文化。他们在荒郊野外,盖起一座座厂房、装起一件件设备,之后却将工程交给使用单位,他们又被一辆辆大卡车拉着,赶往新的建设工地,开始新的施工任务。我们的第一代核工业建筑安装队伍,他们在飞沙走石、高寒缺氧的野外作业,住的是油毡为顶、篱笆抹泥为墙的简易工棚,吃的是干馒头、老咸菜;在西南三线建设中,他们的家人没人照顾……

可是,60年过去了,人们知道原子弹、氢弹、核潜艇;知道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等“两弹一星”元勋们;却很少有人去了解核工业的建安工人。很多人可能会记住工程本身,但却很少记得建安队伍。相比科研工作者,建安工人并没有受到同等的尊重。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重视,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学习与尊重。

真实的故事是讲述出来的

记者:中国核工业走过60年,中国核建是否会考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宣传那些曾经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过不平凡的事情的建安工人?

王寿君:会。在核工业里流行一句话:“祖国不会忘记你”。但是,我认为现在首先得让祖国知道你是谁。如果不知道,何谈忘记不忘记?核工业60年的发展历程中,有许许多多隐姓埋名、默默奉献的人,这里面不仅有科学家,还有广大的普通劳动者。

2014年是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成立15周年,2015年又喜迎核工业创建60周年。2014年,集团公司出版了《中国核建历史图片选集(1955-1999)》、《流金岁月——42位核建人访谈回忆录》、《我们的故事》等书籍。同时,也并不是说1月15日核工业创建60周年座谈会和16日我们中核建设集团“践行核工业精神主题报告会”结束后,我们对核工业精神进行宣传和推广的文化活动就结束了。而是应该以此为契机思考与探索,接下来如何进一步抢救和挖掘核工业精神和文化。

我在国资委任职期间,曾到大庆油田去开会,期间,中石油给大家播放了一部记录片,片中记录了铁人王进喜当年工作的情景:突然出现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粉,王进喜当即决定用水泥代替;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浆池却搅拌不开,王进喜就甩掉拐杖,奋不顾身地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井喷终于被制服。

看记录片的时候,我在想这个片段是怎么记录下来的呢?当年危难之中,王进喜纵身一跳的瞬间,难道有人在拍摄?后来才知道,这部纪录片是事发后一段时间,大庆集团及时组织人员情景重现拍摄下来的。那个时候邀请王进喜本人本色出演,才得以留下这段真人真事的纪录片,让后代及全国人民更鲜活地感受到了大庆油田的精神。现在来看,这部纪录片显得非常珍贵和有意义。

核工业,在过去由于高度的保密性,很多有意义的历史性的镜头、图片和文字都没有记录和保存下来。如今,我们应该及时的挖掘和抢救,向社会公众宣传反映核工业精神的真人真事。第一代核建人大多都已经80岁了,有的人甚至已经去世,所以更应该抓紧时间组织这代人去写回忆录。

真实的故事是讲述和叙述出来的,而不是编写出来的,等到这一代人都走了以后,再去编写,就不真实了。一个企业应该有属于自己企业的优秀人物、典型人物,还应该有总结撰写这类人物的文学作品。比如说《水浒传》里的一百零八将,其实每个朝代都有类似的人物,只是《水浒传》把这些人物总结撰写了出来,所以直到今天,大家都还记得北宋的这一百零八将。

记者:2014年7月,中核华建以增资控股方式组建拥有70%股权的中核纵行(北京)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简称中核旅游)。您是否很早就考虑过将旅游公司作为桥梁,来传承核工业文化、弘扬核工业精神?

王寿君:关于核工业旅游文化事业,我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工作时,就已经有所考虑了。当年,有一次我陪同时任国资委副主任王勇去核工业四○四厂去视察。在参观过四○四厂的展览馆后,王勇很激动,晚上还写了一首诗。第二天早上他把诗拿给我看,后来还将那首诗留给了四○四厂的宣传部。那个时候,我就感觉到,核工业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最初的那些五厂三矿等单位是很值得让更多的人参观和了解的。但后来因工作调动,此事就搁置了。

在国资委监事会工作时,我有机会去航天科工、兵器、船舶等集团公司深入调研,发现其他军工集团都在组织员工及公众参观展览、考察老基地。比如,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这方面的工作就很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们很合理的利用军工文化资源来跟公众做沟通工作,赢得公众对企业的理解、信任与支持。

记者:您曾经多次强调要让为核工业作出贡献的老同志们及家属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在这方面,集团有怎样的考虑?

王寿君:1999年,中国核建从核工业总公司分出来时,有6万多职工,这当中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他们的青春年华是献给核工业的,也是献给国家的。

对于建筑这个行业来讲,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养老。建筑工人年龄大了再去爬脚手架、干重活等不安全,也不理性和人性。所以,我们需要及早考虑好这些从一线工地上退下来的职工的再安排问题,让他们转战到二线,搞一些“三产”。

2013年11月,中核华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中核华建不仅承担着集团公司非经营性资产、非主业资产等国有资产“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保值增值”的职责,同时逐步整合资产管理、物业服务、后勤保障、特色旅游等业务,形成集团公司新的业务板块,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确保后方稳定。目前,为改善离退休职工居住、医疗、养老条件,让曾经为核工业奉献过的离退休职工共享改革成果,集团公司批准中核华建建设绵阳退养服务中心、宜昌医疗康复养老中心。同时,为改善职工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中核华建正在推进深圳华泰小区、燕郊基地北区改造等工作。

核文化旅游的“联邦制”

记者:那您觉得在核工业领域开展文化旅游事业,时机是否已经成熟?相比于一般性的旅游文化产业,核工业的旅游文化事业有哪些优势?

王寿君:开展核工业旅游文化事业,目前,条件已经成熟。中国核工业走过60年,积累了丰厚的军工文化资源。而且大多科研单位、工厂及基地都有自己的招待所、食堂,平时利用率并不高,核工业搞旅游文化事业也可以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再利用。

与传统的旅游业相比,核工业旅游文化事业将是一个多维度的旅游产业。我们有几个优势:一是我们核工业的许多科研单位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就是一个现成的文化旅游景观。

二是会有很多人对我们的事业感兴趣。一批是普通社会公众,核工业的文化与精神应该让全社会更多的人来了解与学习,尤其是青年人;另一批就是老核工业人,60年过去了,很多曾经在老工厂、老基地工作过的核工业老人,离开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对他们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有着深厚的感情,很愿意再回去走一走,看一看;还有一批就是很多曾经在核工业四○四、二○二厂等老核工业大厂、基地工作过的职工以及核电站的青年职工,我们可以为他们创造机会,增加参观与学习的机会。

三是核工业的单位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这些单位周边也有很多历史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人们在参观核工业基地的同时,也能了解当地的历史与文化;这些与核工业文化相关的资源,不仅仅可以用来旅游,还可以与核工业的历史结合,用来搞文化创作,拍电视剧、电影、纪录片等。

记者:下一步,中国核建将如何开展核工业文化旅游事业?

王寿君:核工业旅游文化事业,不仅仅是中核旅游一家单位的事情,更需要得到核工业整个系统内的各家兄弟单位的支持与联盟。2014年12月12日,中核华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武汉召开中核旅游推介会暨战略合作座谈会,并与秦山核电公司、江苏核电、中核北方元件公司、中核四○四公司、江西省华东核工业工贸总公司、新华发电等6家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核工业文化寻根之旅。下一步中核旅游会逐步与更多的相关单位进行战略合作,共同发展。核工业旅游文化事业,是一个“联邦制”,而不是一个“共和国”。

记者:您是否考虑过,开展核工业文化旅游的同时,也可以向大众传播核科学知识、核安全文化?

王寿君:核安全文化与核科学知识的传播是两个概念。

由于受美国三喱岛等三次核电站事故的影响,同时由于公众对核电缺乏了解,我国公众对核电站的安全还持有怀疑,甚至有恐核心理。面对此状,我们有理由,借开展文化旅游的良好契机,向公众开展核电的科普宣传和核安全文化传播。

很多时候,其宣传形式不一定非要是传统的科普讲座,方式方法可以多样化。因此,寓科普宣传于核工业文化旅游,也不失为一个新颖而巧妙的宣传方式。

我第一次去法国参观核电站的时候,核电站安排我们用餐,法国人跟我们一起吃吃二回路、三回路的水养的鱼。起初,我有点不敢吃,但后来一想,人家法国人也吃,咱还怕什么?吃完后,我从心理上感觉到了法国核电的安全性。相比而言,这种体会式的宣传更有公信度。

对于核电安全问题,我以为我们应该更理性、更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历史上有过三次重大的核电事故,但这并不能代表和说明核电站本身是不安全的,是危险的。核电站本身也是有寿命的,应该退役的核电站还在运营,势必会出安全事故。我们不能因为第一代技术的核电站出现了核安全问题,就彻底否定了整个四代技术的核电安全。这些关于核安全的细微理念,应该在开展旅游文化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传播给公众。

猜你喜欢

核工业中核核电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
中核集团发布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强核报国 创新奉献
中核集团否认与“华宇”有染新新贷竟还敢拿“中核集团”虚假宣传
中核集团与天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中国核电生长
中核集团获2016“一带一路”建设案例奖
浙能电力:中国核电IPO最大受益者
贺核工业60周年
欧洲主要国家核电运营情况
世界核电缓慢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