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味经典 触摸诗韵

2015-04-29李芳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1期
关键词:望湖宋诗首诗

李芳

【摘 要】

古诗短小精悍,却字字珠玑,常常是一字道破天机。苏教版高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入选了多篇哲理诗,编者似乎在提醒我们,高年级的古诗教学应当向着更纵深的内涵延伸。结合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我引导学生对看似“简单”的宋诗进行品读,让孩子们在一咏三叹中逐步走近诗人,触摸诗韵的芬芳。

【关键词】

古诗 品读 苏轼

“老师,苏轼是大文豪,可他的这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却很简单,看来他不擅长写诗啊!”这是班级里颇爱思考的林在预习后得出的结论。我诧异不已,是什么让她“轻视”了不凡的苏轼呢?

打开语文书,看着那简简单单的二十八个字,我明白了:正因为这首古诗的“简单”让他们差点与品味经典擦身而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所入选的四首精读古诗都是出自宋代。比较唐诗,宋诗更注重理趣,编者似乎在提醒我们,高年级的古诗教学应当向着更纵深的内涵延伸,而这首“简单”的古诗正是我教学的试金石。

课前,学生们早已预习了古诗,短短的诗文,他们早就背诵得滚瓜烂熟。由于古诗中的确没有特殊的典故,所以,借助注释他们对整首古诗的大体理解令我也感到比较满意,一切似乎又再次印证了林所说的“简单”。然而,诗人要表达的情怀深藏于字里行间,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他们还只是看到了冰山一角,我并不打算就此罢手,真正的品读才刚刚开始。

古诗短小精悍,却字字珠玑,常常是一字惊人,一字道破天机。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和语感积累,我此时所必须进行的则是诱导他们“咬文嚼字”,不断去锤炼语句,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和诗人运用语言文字的高超本领。

于是,我从这首古诗中几个出彩的动词入手,引导学生注意字斟句酌,推敲揣摩。古诗“文约而意丰”,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不多时,“老师,这‘跳‘乱体现了雨的大。”“这里的比喻很生动,雨点像可爱的娃娃!”……诗人以淡淡的笔墨,勾勒出的晴雨图,在学生们进一步的品读后,终于浓墨重彩地呈现出来。“我们差点就要错失这一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了,是吗?”学生们会心一笑。

在赏析中,学生向诗人学习了习作的技巧,这样的隐性学习不但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品评、鉴赏的能力,这将使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受益匪浅。

古诗常留给我们无穷的想象空间,对于这首古诗画面的联想,我并未花太多的时间,因为对于他们而言,显然过于“简单”。而我的更高要求,则是更侧重于古诗精巧构思中的多处艺术留白。“言虽尽而意无穷”,尤其是宋诗,更是蕴涵着一定的哲理,我要讓学生走近诗人,“渐入佳境”,去感悟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感。

诗歌是诗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作者的生活年代不同、心情不同写出的诗歌的内容、风格也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题目也是如此。因此,我组织学生通过搜集来的资料理清了苏轼的生平和诗写作的时代背景,让学生站在诗人的角度去分析诗歌、阅读诗歌,让他们从“旁观”变为“投入”去体验诗歌的感情。当一个较为丰满的苏轼呈现在学生面前时,除了赞叹外,一些敏锐的同学发现了奥妙:“老师,苏轼的人生真的是大起大落啊!”“那么,他的表现呢?”我乘胜追击。“他一直挺乐观的。”“在这首诗中,你觉得他会想表达些什么?”一阵议论过后,那一双双高举的小手、一张张洋溢着兴奋的脸庞无不彰显着他们已经明了的喜悦,“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出自学生口中这样精彩的解释不正是诗人的心声吗?聪明的他们已经和苏轼情脉相通,产生了共鸣。

古诗的学习如果只是一对一,那么,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积累将会很贫乏。于是,在学完一首古诗后,我们应当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有意识地加大学习古诗的量,以诗带诗,将这些熠熠生辉的明珠“串联”在一起,既有助于理解,又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如品读完这首诗,我要求学生将诗人同时写下的《望湖楼醉书》另四首进行比较阅读;找出同样能够表现诗人豁达心境的《定风波》等诗词吟诵;课余,更是开展了对雨景描写的其他诗人、诗作的归类、吟诵……

这样的拓展,打开了课外阅读的新视窗,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古诗阅读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更大的好处是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让学生进行组诗自学,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他们在与这些经典的接触中,感受到自己所知仅是沧海一粟,从而激起更强烈的学习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语文底蕴也就变得深厚了。

古典诗歌是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它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因此,在充分的感悟后,我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朗读训练,要学生带着感情反复诵读,并读出古诗的韵味,因为那种带有一定韵律的“吟诵”“歌咏”更能体现古诗的意境。

我要求学生能模仿教师进行“平声长,仄声短”的吟诵,并配上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能在自我涵咏,自我陶醉的腔调下感受到古诗的美。一些学生兴致所致,仿照苏轼的《水调歌头》(邓丽君、王菲所唱)也和着音乐唱了起来。也许音韵与诗词不是那么协调,但在他们那陶醉其中的浅吟低唱中,心与诗人靠得更近,既升华了情感,陶冶了情操,又加强了对古诗的记忆。

此时,林眼睛晶亮地说道:“老师,苏轼的确是位很伟大的诗人呢!”

“老师,题目的‘醉解释为‘陶醉是否更加恰当呢?”

……

我莞尔一笑,这样的经典阅读真的让我们都“醉”了!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猜你喜欢

望湖宋诗首诗
宋诗五首(书法)
望湖楼下水如天
《上课没人抢》
宋诗新解
宋诗新解
久别情
我想写首诗给你
雷雨
I Like Drawing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