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步古道

2015-04-29杨珺伊

意林图解作文(小学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阳关水洼扁担

杨珺伊

晨起,推开缀着木纹的栅栏,踏上青砖铺成的古道。

想必是昨夜迷蒙的细雨沾湿了房檐上层叠的青瓦,剔透的水珠正沿着青瓦的间隙滴落,在氤氲的空气中,折射着朝阳的光芒。

漫步在崎岖蜿蜒的古道上,不大不小的雨恰好浸湿铺设着青砖的古道,留下浅浅的水洼。失脚踩进了水洼里,惹得水光一阵潋滟。眯缝着眼打量着四溅的水花,勾起嘴角,沿着蔓延的台阶,踏着坑洼的水洼,抬着脚丫把带起的雨水高高扬起。

一路往下。哪还顾得上染上水渍,欲湿的裙摆?天知道,怎会迷恋上雨水浸过木屐,滑过脚尖的感觉?只是随心所欲罢了!好似挣脱了囚笼,无论怎样放肆、嚣张,谁会管你?

不经意地回首一瞥,一抹鲜嫩欲滴的翠绿突兀地撞进眼帘。俯身拭去那垂挂在嫩叶上晶莹的晨露,并未舒展开的嫩芽宛如青涩的豆蔻少女,白玉凝脂般的容颜,未启丹唇却先闻笑声,眉眼间尽是风情。不似成熟繁茂的叶开得那样张扬,却足以使路人驻足。

在寂寥的晨光里,一声声有力的吆喝打破沉闷。卖豆腐的老汉挑着剥落了红漆的扁担,竹箩被麻绳拴着,挂在扁担上。随着老汉沉稳的步调,新鲜豆腐的清香沿着弯弯的小路荡漾开来。

痴痴地望着老汉竹箩里白花花的豆腐,可怜巴巴地咽口水。老汉见状憨厚地笑着,手脚麻利地切下一小块豆腐,塞进我嘴里。刚出炉的豆腐带着暖意在嘴里化开来,不加修饰,不用调味,最原本,最朴实的味道。愣神间,老汉已挑着扁担走远,绑着头巾的额际淌着汗水,点缀着盛夏的清晨。

青黛色的炊烟向着湛蓝色的天空袅袅地汇聚,不知是从谁家升起的。身侧古道旁紧闭的门扉微微颤动,妇人抬着堆放着脏衣服的木桶,推门离去。古旧的木板门上贴着崭新的门联,缀着金粉的红底宣纸衬着用浓郁的墨色染成的狂草大字。

漫步在眼前好似无限延伸的古道上,一路寻觅,一路赏景,一路体验……

(指导教师:谢莲英)

好词好句好段

漫步古道,那残存的路石,正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古道两旁的参天枫树,枫叶早已红透,一阵风吹来,枫叶便如跳舞的女子般悠扬而下,曼妙地与路面依偎。这一棵棵古枫,高大挺拔,直插云霄。它们有的并排站立,树枝分别向两边伸展,如背靠背的伙伴,有的紧紧相依,像相扶相携的夫妻。这边如佝偻着背的老人,那边似含蓄的姑娘。每一棵枫树,都有自己独特的姿态。(好词:沧桑 悠扬 曼妙 依偎 高大挺拔 直插云霄相扶相携 佝偻 含蓄)

其他描写古道的好段

漫步古道,两侧数百年高龄的黄桷树虬枝粗劲,茂叶遮天,参天古树下的青石径被往来人群磨得水亮。这里曾走过贩盐贩茶的马帮,走过辗转于川黔两地的客商,还曾走过入缅作战的远征军将士。如今,马帮的蹄声早已远去,但古道不仅保存下来,沿途还留有不少摩崖诗、词、题刻,经过修缮后更突出了自然、野趣、人性化的特点,像一根蜿蜒的绳线,把散落在南山这一侧的古朴民居、山峰、古墓、寺庙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串联在一起,成为人们探古寻幽的胜地。(好词:茂叶遮天 辗转 修缮 蜿蜒)

名家描写古道的名篇

诗人站在这儿,与朋友依依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然而,最初在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这阳关古道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杀杀……于是,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寅公《阳关古道苍凉美》)(好词:依依不舍 离愁别绪万般无奈 清冷)

写作亮点:被文中无处不在的诗意给深深打动了。蜿蜒的古道,晶莹的晨露,卖豆腐的老汉,青黛色的炊烟,及精致的灯笼——作者心思缜密地一一描绘,读来如在画面中穿行,诗意盎然。

你还可以这样写:作者采用近镜头将一个小小的细微的景致精雕细琢,自然而然展现出一种诗意,给人极强的画面感。你也可以采撷途中遇到的另一些细小又浪漫的景致加以描绘,比如道旁种田的农人,从朴实的衣帽穿着、怡然自得的神态等来表现他们自食其力的满足,这里刻画起来越是细致入微,越能打动人心。

猜你喜欢

阳关水洼扁担
水洼边的童年
杨存怀:“土专家”挑起增收“金扁担”
遥望阳关
金扁担
小水洼
小水洼
跳过小水洼
熊爸爸的扁担
挑扁担
卢氏县朱阳关镇杜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