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的智慧

2015-04-29张英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26期
关键词:苦力富人穷人

偶尔看到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一个穷人,埋怨社会太不公平了,富人可以悠闲自在,而穷人天天吃苦受累。于是佛祖给了他一个公平的机会。把一位富人变得和他一样穷,然后给他们一人一座山,每天挖出来的煤当天可以卖掉买食物,限期一个月之内挖光煤山。穷人的方式是每天挖一车煤,然后卖钱买好吃的。而富人挖第一车煤不舍得吃好吃的,而是拿钱雇佣了两个苦力。第二天富人将苦力为他挖煤卖到的钱又雇佣了几个苦力。以后每一天都是如此。一个月很快过去了,穷人只挖了煤山的一角,每天赚来的钱都买了好吃好喝,基本没有剩余。而富人早就指挥工人挖光了煤山,赚了不少的钱,他用这些钱投资做起了买卖,很快又成了富人。

穷人之所以还是穷人,缺少的是富人的那种思维方式。荀子曾说过:借助于车马的人,不必自己跑得快,却能远行千里;借助于舟楫的人,不必自己善水性,却能渡江河。君子生性与别人无异,只是因为他善于借助和利用外物,所以就不同了。故事中的富人的智慧在于善“借”,借助别人的力量。

一位智慧的教师善于“借”,借力于学生。教师的“借力”不是无事一身轻,而是将价值更大化。

从前年开始我接到一个基础比较差的班级。班上总是有几个小毛头喜欢逃作业,逃订正,一下课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怎么能改变这种状况呢?想来想去,我觉得可以借用学生的力量。只有借用学生的力量才能起到几加几大于一的效果。于是,我就召集班上几个小组长集中开会,将几个小毛头分包下去,课堂上我负责,课堂之外他们负责。如果他们帮扶的对象有了进步,我就给这些小组长加分奖励。因为承包到人,又有了奖励机制,那些“包工头”的积极性非常高。每天上学第一件事,就是去催缴作业,并用本子记录下这几个小毛头每天的作业情况。一到课间,就检查小毛头作业订正情况,还主动充当小老师,教他们订正作业,很有点小老师的范儿。而且因为同龄的关系,跟那些小毛头更是近距离的,小毛头对他们也是充分的信任。而且学生带学生更是少了一份功利和躁气,更是多了亲和与友爱。而且这样的方式对这些学生来说是一种共赢的格局。优秀的学生为了辅导那些小毛头,会想方设法让他们能听懂,大家会像模像样的画图,会翘着大拇指表扬,会梳理和组织自己的语言,能够深入浅出。而语言是思维的一种外在表现,长久下来,优秀的学生思维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获得了提高,而小毛头也是受益的一方。在他们的帮助下,有几个小毛头终于走出了“贫困线”,有几个小毛头作业的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善。“借”学生一份力,翘起的是小毛头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的是优秀学生的思维力,这样的结果可谓两全其美。

一位智慧的教师善于“借”,借智于学生。教师的“借智”就是有意藏拙,更多的是一种退的智慧,只有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才站出来,给予点拨和引领。这样就将学生推向学的前沿,将更多的机会让给学生,从而成就和发展学生。现在很多老师,包括我自己都有一种骨子里的陋习,总是考虑的太多,放手的太少。喜欢抢学生的时间滔滔不绝。其实我们教师要不断做减法,将自己原先知道的清空,将自己当做一个儿童。只有将自己当做儿童才能拥有视角,才能如儿童一般在课堂和学生交流、呼吸。我们要不断地删繁就简,课堂用最简练的笔墨来表现。泼墨写意,才能生动传神。做到真的放手,借“智”于学生,课堂才能有真学、真问和真做。在上周设计了一节数学课,我努力向这方面靠拢,努力让课堂环节简单,而意味深远。课堂实施的过程中,我努力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交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使命交给学生。一节课下来感觉课堂真的有了生机和活力,课堂不再是教师和学生的单向交流,更有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有时候,学生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而这种能力需要一个契机将他们激发和推动出来,而教师就是那个推手。教师向后退多少,学生就会前进多少。所以,智慧的教师自己是“傻傻”的,充分信任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不断思考和活动的过程中经历和体验,而这种经历和体验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许会受益一生。

一个有方法的老师善“借”,会借就会有“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力量,就会事半功倍。会借,就会领略到思维“相荡乃成涟漪的美妙”。有人说“智者善借”,我想只有不断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如那位“富人”一样思维,我们才能成为智者,才能成为一位智慧的教师。

(张英,南通市通州区金沙小学,226300)

责任编辑:颜莹

猜你喜欢

苦力富人穷人
“背篼”生存处境微探
我为工作狂
“富人治村”:好得很,还是糟得很
你是时间的穷人吗?
从《满韩漫游》“苦力”形象转变看夏目漱石的中国观
像富人一样去思考——读《富人是如何思考的》
渐富人群
穷人的尊严
针针见血骂哭穷人
蔡昉:富足的“穷人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