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读书的困境与突围

2015-04-29徐文军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26期
关键词:书籍读书专业

课程改革的实施主体是教师,它对教师的读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更多地、更深入地阅读教育理论,具备与教改相适应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读书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一、教师读书的现实困境

上海教育工会、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于2014年3月到4月主持的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读书现状调查的报告显示:81.8%教师每天阅读时间低于1小时,61.2%教师在过去一年的阅读量低于4本,79.4%教师一年购买的图书低于10本,69%教师藏书量在300本以内。同时,教师阅读活动以学校组织为主,占50.2%,自发组织较少,仅占27.3%。报告提出,教师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阅读动机不足、阅读方法欠缺、阅读资源缺乏和阅读环境不良等等。

应该看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群体对读书意义的理解更为深入,读书成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撰写读书笔记、召开读书交流会已经成为部分学校教师读书交流的常规方式。然而,在轰轰烈烈的读书口号宣传之下,在持续不断的读书活动之后,教师的读书现状依然不乐观。

1.教师“被读书”现象严重

课改中,一些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读书对教师成长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基于学校发展的需要,还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读书都应该成为教师的份内之事。但他们更多地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推动教师阅读,制定教师读书计划,订购书籍,布置读书任务,召开读书交流会等等。他们认为,只要是对教师专业成长有利的事就应该尽力去做。

学校领导们的一厢情愿,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作为读书主体的存在,教师对于学校的这种做法反感却不敢言,只好采用消极方式应对。一些人只是阅读规定内容的部分,再从网上下载读书笔记,简单修改后上交,应付了事。这种“被读书”的现象在不少地方普遍存在,而且有逐步蔓延的趋势。

2.教师阅读内容狭窄、数量不足

一项关于教师阅读内容的调查显示:课改背景下,有超过60%的教师在阅读时多以学科教辅类为主,有48.2%的教师选择了教育理论类,对于其他领域的书刊则很少涉猎,接近30%的教师没有随着自身专业发展阶段的变化及时调整阅读内容。这说明在各类书刊中,教师的阅读主要集中在教学、教育理论方面,其他领域的书刊涉猎较少,阅读范围比较狭窄,受职业需求的影响很大。同时,阅读数量更是不容乐观。上海的调查就显示,86%的教师在过去一年订阅的期刊低于2种,79.4%的教师一年购买的书籍少于10本,数量极其有限。

3.读书难以助推专业发展

虽然部分教师通过阅读,思想情感、理论积累、经验知识上都收获了不少,但这些读书带来的效益,却没有及时转化为专业发展的动力。究其原因,一是所读书籍来源于学校推荐,并不切合自己的阅读需求。二是即使是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理念上有所更新,精神上有所收获,但由于缺少与具体实践相联系的环节,不接地气,对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缺少有力的指导。调查显示,自我感觉能够对专业发展有切实帮助的不到30%。

二、教师读书的突围路径

1.阅读态度:从行政推动到自觉主动

读书更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需求和欲望,能从中获得精神的愉悦和满足,获得对生活和工作的智力支持。在用行政方法推动的“被读书”中,学校赋予了教师读书太多的承载,从师德培养到业务提升,从教学经验积累到教学观念行为转变等等。然而,教师们失去了自由阅读的空间和自主选择的权利,思维、情绪和情感体验处于一种抑制状态,因此,开展教师阅读活动,首先必须激发教师内在的读书需求。除了需要学校领导的清醒认识,还需要具体的充满智慧的引领。近年来,部分学校采用的教师读书征询单就是一种好方式。学校主动拿出部分资金为教师购买书籍,在购买之前对教师进行阅读需求的调查征询,征询单上详细列出了可供教师选择的类别、内容等书籍信息,甚至还预留教师自己填写的书目空格,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理论水平、兴趣爱好等实际状况进行选择。然后学校再根据每位教师在阅读征询单上填写的不同阅读需求,购买相应的书籍提供给教师阅读。此举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学校拿出资金购买书籍,显示了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显示了学校领导对教师的理解和尊重,也减轻了教师经常购买书籍而产生的经济负担。二是取消了行政命令式的摊派分发,增加了教师对阅读书目的选择权,由敷衍、应付的“被读书”,转变为积极主动、充满兴趣的“我要读”。教师读书征询单,一个简单却充满智慧的改变,使学校对读书的推动与引领更加人性化,也更有针对性。

2.阅读时间:从松散时间到制造空闲

老师们常说:“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熄了电灯,还想学生。”进修培训、参加教研、处理班务、迎接检查等等,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工作之余还要忙于家务,教育子女,读书的时间也就所剩无几,更不用说去享受书香世界里的那份宁静了。即使读书,也常常是利用上厕所、睡觉前的松散时间,根本满足不了对读书的时间需求。腾讯教育从2014年8月11日至2014年9月4日通过近42万份调查,从压力状况、收入状况、社会地位感知三方面试图展示教师群体目前的生存状况,调查结论显示:8成以上教师反映工作压力大。而造成教师压力大的主要因素除“个人财务状况”外,“工作量”和“学校的制度管理”分别占到47%和43%。教师工作压力巨大,哪里还有时间自主读书呢?

朱永新教授在《教师们为什么拒绝读书》中指出: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有多重因素恶化了教师的阅读状况,首要的问题是教师缺乏闲暇。作为教师管理方的学校应该千方百计为老师的自主阅读制造空闲。首先,要精简学校会议与活动。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和活动,坚决不搞,重要的会议和活动要控制时间,减少无关内容和环节,将时间硬性“挤出来”还给教师,供他们开展阅读活动。其次,学校可以将教师读书活动的时间纳入到正常工作时间之内,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给教师专心读书。在这段时间内,教师没有课务安排,也无需参加会议和活动,只做一件事,那就是读书。第三,引导教师们学会自我管理工作中的“松散时间”,午餐之后的休憩,手捧自己喜爱的书静静地阅读,何尝不是一种愉悦享受?学生阅读课上和孩子们共同阅读,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3.阅读内容:从专业发展到个性成长

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具备实施心理教育的能力,具备反思的能力,具备课程整合、设计和开发的能力,具备健全的专业情意等等,达到这些要求的必经途径就是不断地阅读学习。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宽,为了培养更多开拓型、创造型人才,教师的阅读面也必须不断扩大,否则很难适应这种发展趋势。

教育理论和专业发展书籍一直是深受老师们追捧的,因为阅读教材教辅或一些教育理论的书,可以直接应用于教育实践,比起阅读其他方面的书籍更为直接有效。事实上,传统的阅读思想、阅读内容的选择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要成为专业的教育者,更需要成为独具个性的、有自己风格特色的教育者,这就更加需要教师的阅读面不断扩大,思考不断深入。各种专业类的理论和学科教学策略类的书籍应该看,广博见识、怡情益智、修养身心类的书籍也要看。教师的发展,不仅要求他们具备专业成长方面的“这一桶水”,还要有提升人文素养、顽强意志、醇厚情感方面的“活水”。

4.阅读形式:从群体阅读到个体阅读

学校对教师阅读的关注,往往考虑的是教师整体阅读状况,面向的是全体教师,所以经常会提出全校老师共读一本书、写读书笔记的统一要求。这样的阅读形式更多地利于教师整体阅读水平的提升,而忽视了对教师个体实际阅读状况的关照,不利于教师个体阅读素养的提升。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必须在推进全体教师教学效益提升的同时加强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培养和锻铸。教师的阅读形式必须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从关注教师整体成长的群体阅读走向关注教师个体成长的个性化阅读。

阅读形式的转变需要有相应行动的具体落实。学校在推动教师阅读、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时,不仅要着眼于教师的整体阅读情况,还要更多地着眼于教师个体的阅读需求。对于专业理论薄弱的老师,多提供一些学科专业理论方面的书籍;对于教育教学经验不足的老师,多推荐一些教育教学名家的实践案例,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老师,多推荐一些诸如《做最好的老师》《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教师的20项修炼》等专业指导性更强的书籍;对于工作多年、教学风格不断成熟的老师,可以提供诸如周加仙等译的《理解脑——新的学习科学的诞生》,张民生、于漪主编的《教师人文读本》等唤醒思维、关注人的整体发展方面的书籍。

提倡从群体阅读到个体阅读,就是要通过阅读形式的改变,提高阅读的针对性,促进不同层次的教师获得不同的发展。

5.阅读实践:从单一活动到综合展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注重的是知与行的结合,这就需要教师在读书活动中将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读书效益,也需要学校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的读书思考与收获进行多方面的展示,提高教师读书的兴趣和主动性。

教育写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抓手。撰写读书笔记,成为大多数学校对教师读书情况进行评价考核时常用的手段,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单纯依靠这种手段对教师读书情况进行考评,可能会单调低效。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向研究性教师、专家型教师转变,这就倒逼着学校要采用多种实践性较强的方式,推进教师读书活动的开展。

设立“读书沙龙”。读书沙龙是教师读书交流最主要的活动形式之一。沙龙的优点是大家可以自由交流,在宽松的环境里发表各自的读书感受和见解。但这种自由不是散漫,开展读书沙龙前要有交流的主题和书目等前期调查与安排。为了营造轻松自由的环境,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教师书吧,为参与沙龙的老师们冲上浓浓的咖啡,配上轻缓的音乐,让大家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畅所欲言。

评选“读书先锋”。每个学校总有一些教师对读书充满激情而且收获颇丰,学校可以通过评选“读书先锋”给予表彰,对他们热爱读书的具体事例进行宣讲,让他们在教师读书活动的开展中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

开设“读书研究课”。“读书研究课”搭建了读书通向教师专业提升的实践平台,学校要鼓励教师将读书与教研融为一体,通过读书学习理论,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解决自身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新自身知识,开拓视野,获得“源头活水”,从而走得更远,做得更好。

(徐文军,南京财经大学附属小学,210046)

责任编辑:宣丽华

猜你喜欢

书籍读书专业
鲁迅与“书籍代购”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