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正式学习:音乐教育的新时空

2015-04-29钱亚萍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26期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师

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谓非正式学习是指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场所发生的,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传递和渗透知识,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外学者首次提出了非正式学习的概念。“非正式学习”是相对于“正式学习”而言的,“正式学习”通常是指在学校进行的学历教育。“正式学习”是一种非常切实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帮助学生获得程序性的、系统性的和指导性的音乐认知和审美体验。但学校的学习时空极其有限,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又是千差万别,“正式学习”在某些方面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如:对教材上的一些必学歌曲不喜欢,却爱唱生活中流行的歌曲;对口琴、竖笛等课堂乐器不感兴趣,但其他乐器却玩得很好……“非正式学习”自由、轻松、愉悦,可以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更加宽广、多样的体验场,而且这种学习无处不在,潜移默化,能对学校音乐教育起到很好的补充和辅助作用,更好完成“在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并培养对音乐的持久兴趣”的课程目标。

印度诗人、哲学家泰戈尔曾在他的自传中描述过一段学习音乐的经历: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来了,他就住在我家,他犯了一个大错……决定要教我音乐,而最终,学习并没有发生,不过,我倒是确实从他那里不经意地随手偷来了一些知识。在这段经历中,正式学习的任务对泰戈尔来说枯燥乏味,但那位音乐教师在为他人表演或自行演奏时,泰戈尔在无意识的放松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被某个音乐内容所吸引,从而自发地投入。这种自发性的学习来源于内心对音乐的需求,这些“偷来的知识”更加容易被接受,也更容易产生效果。往往润物无声就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因此说,音乐非正式学习具有自发性、体验性、娱乐性等特点,是非有意而为之的行为。非正式也就没压力,因而是轻松、愉悦的,音乐的愉悦功能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因此,非正式学习为音乐教育打开了一个新的广阔的时空,音乐教师应充分关注这个领域的学习资源,并从专业的角度给学生以引导、扶助,乃至参与、分享。教师要做一个放风筝的人,将学生放飞于更加广阔的音乐天地,让学生去领略音乐时空的五彩斑斓。

一、导引:非正式学习的前期干预

韦斯顿·丘吉尔曾说过一句话:“我随时准备投入学习,但是我不喜欢被教。”非正式学习首先是建立在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的自发行为,学习的过程靠学习者自我调控。因为没有严格的组织和要求,没有明确的教学结构,其目的可能是偶然性的;因为内容不确定,所获得知识的方式是未知的;因为学习的场所不确定,其结果也是无法预测的,有时还会产生学习偏差,适得其反。教师的前期干预尤为重要,应对学生的非正式学习进行有效指导和引领。

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选择“非正式学习”的内容。学生开展非正式学习时选择的内容并非直接来源于老师,其知识来源的渠道是多元化、社会性的,可以是家人、朋友、媒体等等。而课堂之外学生最喜欢的音乐主要是流行音乐。在流行音乐面前,他们没有压力,可以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可以更自由、敏锐地感受心灵的释放和震动。音乐的好坏不在于是否“高大上”,更重要的是“适切性”和“精神性”,并不是所有流行音乐都具有优秀的品质和审美价值,都能给予少年儿童精神滋养,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甄别音乐的优劣,选择内容健康、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音乐,拒绝低俗、颓废的音乐,来滋养生活。还可推荐一些轻音乐来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调节健康情绪等。此外,老师还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听民族的、世界的经典作品。如推荐学生收看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了解和感受通俗、流行、民族、美声等多种唱法,了解民族艺术和世界音乐,还能从中学习音乐知识;引导学生收看奥运会、亚运会的开幕式演出,聆听世界顶级音乐家的现场演绎;引导学生观赏北京APEC开幕式演出,领略美轮美奂的传统音乐文化精粹,感受用世界性的舞台语言演绎出的魅力中国……

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非正式学习”场所。非正式学习往往在一个生活实景时空里发生:一些机构中(影剧院、音乐厅等),一些组织中(如器乐队、合唱团、舞蹈队等)或每天的环境中(如家中看电视、商场购物、大街散步等)。这样的场所有情景生成,学生是以身心体验的方式去感受音乐,因而对美感的体验更为深刻。如提倡有条件的学生经常随父母一同去大剧院、音乐厅等欣赏经典剧目;提倡学生前往电影院观看“冰雪奇缘”等有代表性音乐特征的优秀影片;倡导绿色上网,提供一些专业音乐网站如酷我音乐、百度音乐等,去查找信息、获取知识,有目的地搜索、聆听一些优秀音乐。但有些场所虽然有音乐环境,却并不适合学生非正式学习,如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提到的一些不适合未成年人前往的场所: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酒吧、正在放映未成年人不宜观看的影视节目的影剧院或者录像厅等。这些娱乐场所一般以成年人为服务对象,供成年人休闲消遣。这些场所需要一定的消费,而中小学生没有可靠、稳定的经济来源;此外这些场所人员复杂,有时还有色情和暴力场景,中小学生对待事物的辨别能力和控制力还比较薄弱,如果长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活动,很容易接受不良因素刺激,形成扭曲的心灵,所以教师的引导和干预非常重要。

二、扶助:非正式学习的远程介入

非正式学习虽然是学生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可教师对学生的音乐非正式学习过程不可置之不理,而应有意识地加以关注。这种远程介入式的关注能起到扶助的作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学习效果,避免放任式和低效化。但教师的远程介入要把握好一个度,关注而非控制,不是给学生整齐划一的要求或统一的框架,否则就失去了非正式学习的意义。因此,教师的介入需要艺术性,也需要方法和策略。

学生音乐非正式学习有听、看、唱、奏、演等多种方式。在非正式学习开始之前,老师对其可能发生的行为准备可以提供帮助。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最早提出了著名的“脚手架”理论,既为缺乏经验的学习者提供脚手架或支持,进而建构学习。教师可提前对一些可能发生的音乐学习、可能接触的音乐活动搭建一些“脚手架”,提供相关的方法、建议或相关技能。如:有意识引导学生带着“音乐的耳朵”去聆听生活中的音乐,既要聆听校园里的音乐,也要聆听社会生活中的音乐,在不同场合、各类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转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去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积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生活的有心人,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获得更多的音乐信息,这对学生非正式学习的有效开展有重要意义。

学生开展音乐非正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帮助其提供一些路径和方法。如“伙伴组团式”就是一种较好的途径:鼓励住在相同或相近小区的同学,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点自发地组织各类非正式学习小组,小组学习时可对某一时代、某一国家、某种风格的音乐进行研究性学习:如某小组成员都对加拿大少年歌手贾斯汀·比伯比较感兴趣,他们可以共同研究该歌手的个人单曲、相关专辑、R&B hip-hop的演唱风格等等,从中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具有较大帮助。可为小组提供一些学习线索,对音乐课本的学习进行课外拓展:如课堂欣赏了《溜冰圆舞曲》后,鼓励学习小组从各自关注的角度自发去搜集资料,有的去学习、了解圆舞曲的起源、发展,有的去欣赏《春之声》等世界有名的其他圆舞曲,也有的去了解学习基本舞步,更好感受圆舞曲这一生命力最强的自娱舞形式;欣赏了管弦乐合奏《春节序曲》后,有意识地捕捉生活中运用的场景——春晚等,感受节日的喜庆氛围,并搜索世界各地庆祝新年的各类音乐表现方式……这样的非正式学习虽然看似脱离了教师的控制,实际上与音乐课堂教学一脉相承、相得益彰,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此外,教师可打通社区、校外机构、家庭的资源渠道,为学生更好地开展音乐非正式学习创设条件。如与社区进行很好的互通,了解社区将组织开展哪些音乐活动,在社区组织群众性文艺广场演出等活动时,鼓励学生去欣赏观看,并向社区积极推荐有音乐特长的学生,为学生表演创造条件;了解校外的专业机构如文化中心、艺术宫、少年宫、舞蹈学校等优秀的项目或节目展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性地参与;并能和学生家长积极沟通,倡导有条件的家庭为孩子提供音乐活动所需的设施设备,如音响、网络、乐器,帮助孩子开展有益的学习活动等等。

三、分享:非正式学习的后续跟进

斯坦福大学荣誉校长约翰·斯通出席“2002年北京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50%以上的知识和技能是从伙伴或同学那里学到的。”对中小学生而言同样如此,同伴交流、分享既是一种非正式学习的形式,又是学习的成效反馈。教师应该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后续跟进,以课堂为阵地,以班级为单位,积极为学生非正式学习的成果分享提供交流的平台。

学生音乐非正式学习交流、分享的时间可根据教学实际设置,如:课堂教学的进度、非正式学习与课堂教学内容的关联性等等。交流、分享的时间可长可短,灵活安排。有时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分享某个学习小组或某个学生的学习成果,有时可以放在教材内容结束后,作为学习的拓展。还可以结合迎新年、庆六一等组织节日活动专题音乐会,或在学期末举行汇报演出等等。

学生音乐非正式学习交流、分享的形式可丰富多样。为了突出非正式学习“自我发起”的特点,分享的内容和形式可以以学生自主申报为主,组织形式上,老师可适当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如:经典音乐榜、网络神曲推荐会、班级好声音、Happy新歌榜、小小演奏家、热舞秀秀场等等。学生可以推荐、介绍、复述、谈感想,也可以进行表演。如学生将非正式学习中体验到的、喜欢的内容,做成PPT,在上课时和班上的同学分享,这和美国一些地方的Presentation音乐评价方式不谋而合,就是教师给学生一个主题,类似于研究性学习形式,学生在课外完成,然后在课堂上交流。不管采用哪些方式,交流活动都以鼓励、促进为目的。

教师在学生非正式学习的后续跟进时,还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反作用于课堂音乐教学,如将一些流行音乐因素引入课堂,为学习带来意外的惊喜:周杰伦的R&B和中国风深受学生喜欢,教师可以尝试用其元素和动感节奏,对教材歌曲进行二度创编,加入说唱、伴唱、创编二声部,让歌曲更加立体、饱满,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杜威也特别强调非正式学习的教育意义:“不仅社会生活本身经久不衰需要教导和学习,共同生活本身也具有教育作用。”事实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非正式学习,并不是抛弃正式学习,远离教材内容。作为音乐课程的补充形式,非正式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可尝试以开放的态度去容纳、吸收甚至借鉴、应用各种非正式学习方式,来改进和丰富传统教育方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方面将具有重要价值。

(钱亚萍,张家港市白鹿小学,215600)

责任编辑:赵赟

猜你喜欢

音乐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音乐
圆我教师梦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