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孩子写出身边的美

2015-04-29马选刚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3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生活

马选刚

【摘 要】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不善于捕捉生活中的题材,同时又缺少深入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机会,再加上作文时没有积极思维、寻找有价值的题材,写出来的文章往往缺少生活的气息。为了培养学生认识生活和选材的能力,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参加各种活动,在体验生活的同时积累材料,同时调动学生作文兴趣,打开思维的大门,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关键词】

小学作文 题材 生活化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兴媒体的飞跃发展,孩子们的接触面越来越广,对社会的了解相对以前资讯落后的时代,学生的生活空间不知道拓宽了多少,只要我们稍微仔细观察一下,便可发现不少孩子对时事新闻或身边的生活琐事知之甚详。由此可见,在作文教学方面,孩子并不缺少写作素材,而缺少的却是发现素材的眼光。古人所言“处处留心皆学问”是有着充分的道理的,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走进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发现写作素材,写作灵感,只有丰富的实践体验,才能妙笔生花。

一、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师要经常引导并带领学生参与生活,观察、体验生活,积累有关材料,互相交流所得,记录他们的见闻和感受,使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备、误解时的难过与愤慨……引导学生把这一切装进自己的“作文素材库”。开辟第二课堂活动阵地,“玩”出文章——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如湿地文学社、自然科学社、雏鹰广播站等,学生们通过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的活动,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与感受,如果记下来,留下的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更是生活的印记,生命的律动。

二、用爱心感受生活,写生活中的事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唯有让学生置身于生活之中,切身感受生活五彩斑斓的一面,才会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而只有对生活充满热情和爱心的人,才会发现生活的真、善、美。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一句话,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充满幻想和想象的内心世界、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做到了这一点,小学生能绘童心、露童趣、叙童乐,就能写实在的事物,写丰富的想象,抒发真情实感。多引导低年级的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了解、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或者要他们走到社会上去,体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再用笔把他们记录下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一句,就写一句;能写几句,就写几句。下面是几位学生课余活动中的现场习作。

“说完,您就把把外套浸泡在水里,过了一会儿,就用双手来回搓着,虽然您是那么用力,但是还是觉得根本无济于事。你又找来刷子和洗衣板,每刷了一会儿,又拿起来瞧瞧是否干净了。”——学生习作《妈妈,母亲节快乐》

“活动开始了,徐月娥同学弓着腰,昂起头,蹬在起跑线上,明亮的眼睛坚定地凝视着前方,随着黄老师的一声令下,她犹如一支离弦之箭快速向前冲……”——学生习作《魅力大课间》

可见,生活是广阔的海洋,教育学生,只有热爱生活,才能积极地投入生活的怀抱,才能从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

三、 用评价点亮生活,品味生活的精彩

作文评价是学生习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储存,完成见闻、思想、情感等信息的输出。作文评价一是夯实表达基本功,即做到“能以妙笔绘春秋”,用扎实的训练提高写作技巧;二是要打开学生思路,调动生活积累,减少训练作文的“假”的因素,以激发动机,提高兴趣,促进生活作文的良性循环。此外,还要重视写中指导,除了传统的课堂巡视、个别指导外,可以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采用“现说现录”“现评现改”的“现场教学”新方式。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有说到写、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既让学生高效地掌握基本的习作知识与技能,又真切地体会到了作文的轻松快乐,还完整地呈现了作文的过程与方法。这样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的课应该是比较理想高效的。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活的书只能活用,不可死读,新时代学生是用活书去生产、去实验、去建设。”小学语文教材中,各册安排了一定数量的习作训练,以前作文指导由于老是模仿、依样,所获得的结果总比别人慢几个节拍。罗索就曾断言:“人类事业的创造原理是希望……一切使人成为伟大的都是从要得到好东西的尝试中产生出来的。”生活是“活”的,要有活的教材,就要将教材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只有活的教材,才能培养出活的人才,这活的人才就是创造人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作文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基本技能之一。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就有多广。只要我们认真学习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我们的作文教学与研究,我们的作文教学与研究必将拥有一片广阔的蓝天。

【参考文献】

【1】魏桂中搞好小学作文教学之思考【J】.教育艺术,2011(01)

【2】王敏峰,对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问题的浅析【J】. 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05)

【3】张孝芬.共趣引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11)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生活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