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种渠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015-04-29林坤阳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3期
关键词:小羊文本素养

林坤阳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学观念不断更新,随之也出现了许多小学生语文素养缺失现象,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双向思维、个性发展、创造潜能等,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心怀课标,把准学段脉搏,有效地完成学段中的课时任务,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下面浅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整合文本,拓源导流

1.充实文本,发挥想象。艺术讲究的是“着墨处是画,无墨处亦是画”。文学是一种艺术,教材中的很多文本在叙述描写时留下了诸多想象、思考的空间。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空白点,激发孩子们大胆想象,放飞自己的灵性,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诠释“空白”,充实文本。教学《荷花》时,其中有一段“……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读到这,我顺势提出问题:“还有谁会走过来告诉我它的见闻呢?”简短的沉默之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露珠在我身上滚动,告诉我溜冰的乐趣” “青蛙跳上来,告诉我捉虫的快乐” “蝴蝶飞过来,请我欣赏她优美的舞姿” “小鸟飞过来,唱起动听的歌儿”……就这样,一句句充满诗意的童言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学生便可在他们独具个性的自由表达中描绘绚丽精彩的世界。

2.拓展文本,尝试创作。在学习文本的同时,如果能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延伸:从文本走向生活、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习”走向“讲述”。那么,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表达的欲望就会更强烈,表达的兴趣会更加浓烈,表达所需的素材也会更丰富,个性化语言也能得到施展。

二、多维互动,深化体验

1.抓动情点体验。小学语文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情真意切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课文的动情点,带着生活体验去品味作者流淌在笔尖的悲欢离合、壮志豪情、酸甜苦辣……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在理解诗意后,引导学生入境悟情:“好友乘船东去。李白站在江边思绪起伏,与孟浩然的交往还历历在目:他们曾经一起_____……这是多么快乐的时光啊!”播放哀伤音乐,教师又渲染:“可是现在,白帆远去,他们再也不能一起_____…… 他们幸福的日子就这样被‘孤帆远影带走,请你们替作者抒怀。”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样的引领,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

2.扣形象处体验。文章有些内容作者用浓墨重彩详细描摹,生动形象,并隐含着作者波澜起伏的情感。像这种形象的语段,教师要引领学生品赏,加强体验,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如《观潮》第四自然段“潮来时”的教学,由于学生没有现场观赏过,形象指数低。我就先让学生读正确,读通顺,再播放战马齐头并进和浪潮飞奔而来的视频片段,感受势不可挡的场面。并让学生自由读、想象读、引读中反复体验。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形象感悟当时作者观潮的情景,在配乐汇报读中学生情感油然而生,使人听了仿佛置身于观潮的人群中。

三、鼓励质疑,发展思维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动脑,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分氛围,让学生大胆质疑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发展思维的创造性。书是靠学生自己去读懂的,教会学生读书可受用一辈子,语文课本充其量只是个例子而已。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贵能令三反,触处自引申。”以启发式教学为例,不少教师仍止步于“我问你答,我启你发”的浅层次上,结果学生的主动性、求异性都受到伤害。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引而不发,跃如也”。

于是我大胆尝试,以学生为中心,留足够时间让学生先想、多想。教师给学生引路架桥,学生学会自己走路过桥。方法上,主要让学生互问互答,取长补短,或改由学生问老师,共同切磋。教师以参与者身份融入到学生中,这样做使教师便于拨动学生心弦,点燃好奇之火;扫除障碍,解开症结,指点柳暗花明处;矫治思维“盲点”,拨正思维歧途,师生都进入“积极思维的王国”,教学相长。

1.教师设疑,学生作答。如教《乌鸦喝水》一文后,我设问:“乌鸦还可以怎样喝到水呢?”一个学生说:“它可以使瓶子倾斜,就可以喝到水了。”另一个学生说:“可以用石头打掉瓶口,因为乌鸦身上有羽毛,不怕割伤,这样就能喝到水了。” 还有的说:“还可以在瓶子里插一根长长的吸管,这样就能喝到水了。”这些答案都符合实际,是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结果。

2.学生质疑,学生作答。课堂上,我经常适时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提好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求,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如《狼和小羊》中有一句话——“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一位学生提出问题:“小羊会被狼吃掉吗?”听到他的问题,我认为值得同学们进行探讨,就鼓励他们自由发表意见。大部分同学认为小羊会被狼吃掉,也有部分学生看法却不同,比如有个学生的发言:“狼扑向小羊时,由于太急了,小羊一蹲,狼扑空了,掉进小河里。”还有一个学生认为:“正在狼扑向小羊的紧急时刻,猎人的枪声响了,狼被击毙了,小羊得救了。”

这样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推着教师跑,其课堂氛围是多么的活跃,教师的教学得心应手,学生的学习达到了最佳的境界,这种一举两得的方法激“活”了整堂课,确实让课堂“活出生命的意义”。

猜你喜欢

小羊文本素养
软萌小羊诞生记
毛茸茸的小羊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狼和小羊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