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中有“形” 读之有“情”

2015-04-29张晓华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3期
关键词:有情刘翔标点符号

张晓华

【摘 要】

为了在表达时更生动,人们在写文章时常常会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有时也可以起到朗读提示的作用。尤其是比喻手法的运用,往往带有很大的形象性,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把握所比事物的特征,帮助自己读好有关语句。

【关键词】

朗读 想象 写人 标点

所谓朗读,就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通过朗读可以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情于声,从而变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这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合自己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心中有形,读之有情

为了表达时更生动,人们在写文章时常常会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有时也可以起到朗读提示的作用。尤其是比喻手法的运用,往往带有很大的形象性,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把握所比事物的特征,帮助自己读好有关语句。

如《荷花》一课中描写荷花样子的一句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里,作者形象地把荷叶比作大圆盘,荷花形态各异,既生动又给人以美感。在指导朗读时,我就先引导学生想象一下荷花盛开的不同的形态,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朗读到“冒”时应加速读才能表现出荷花盛开的生机。

二、心中有情,读之有情

写人的文章往往需要在叙事过程中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展开情节和表现人物心情,读好这些句子有助于学生体会人物品质,进而感受人物形象。因此,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应重视指导学生关注这些句子,读好这些句子。

如《你必须把条鱼放掉》一课中不乏描写小主人汤姆心理活动的句子,其中有几处通过写对话表现出汤姆当时心情变化。其中学生体会到了汤姆钓到鱼兴奋的心情和父亲的这斩钉截铁的话,如何把握这一矛盾,读出该有的速度呢?此时,我就这样启发学生:汤姆钓到鱼,速度就应稍快,因此可以处理成先快后渐慢,声音也可以处理成由响到急(矛盾)。学生这样一读,汤姆矛盾的心理便在心中变得清晰明了,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父亲的那种严谨的态度。

三、心中有数,读之有情

要使学生的朗读到位,读出韵味来,教师势必要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朗读技巧,教会学生确定句中重音的基本方法。

我在引入《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的教学时,发现学生朗读课题时重音的处理出现了五种情况,一是强调人物“我”,二是强调方式“应该”,三是强调态度“自豪”,四是强调事情“感到”,五是强调“自豪”的对与错“才对”。但是联系课文内容一看,显然只有第三种处理方式是正确的。于是,我就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联系课文内容一探究竟:你认为哪种读法是正确的?为什么呢?学生通过研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后,一下子就明白了:课文主要突出的是小骆驼应该感到自豪,所以重音该落在“自豪”这两个字上。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用这种方法来读一读,就能更好地体会到在朗读中把握重音处理的方法。

四、心中有人,读之有情

小学语文课本里有许多写人的文章,这些文章都是通过具体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和体现人物品质的。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又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等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品质。教师如果能指导学生读好这些重点语句,对于把握人物性格,体会人物品质,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如《翻越远方的大山》一课,充分表现了刘翔不断超越世界强敌,超越自己的崇高品质。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第3--11节,先找出让自己最感动的地方,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融进文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刘翔不畏艰难的光辉形象,学生心中对刘翔的那种崇敬之情便油然而生。

五、心中有标点,读之才有情

标点符号在朗读中作用很大:“标”表示停顿之外,“点”提示语气、表达情感的作用。有时尽管是语句相近的句子,却由于所用标点符号的不同使得传达出的感情迥然不同。对此,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把握这些标点符号传递出的情感信息,朗读时注意情感的表达。

如《翻越远方的大山》这一课中,刘翔说的这句话与另一句辨析:

“我打败了约翰逊?是真的吗?”

“我打败了约翰逊!”

这两句话仅仅相差一个字,却由于所用标点符号的不同而表达出大相径庭的语气:前者写出刘翔疑惑的心态,后者则写出刘翔打败强敌后震惊的心态。学生理解了这两个标点符号所表达的不同感情,就可以准确地读出前者将信将疑、后者深信不疑的不同语气。

六、心中有境,读之有情

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一篇课文的朗读经过几遍训练,学生基本上能做到读通读熟读流畅,但往往容易流于平淡,语气语调缺少变化,很难打动听者的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是“平面型”而不是“立体型”。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在指导当中引导学生注意文本语意上的变化,感受文本语势上的起伏。如此,才能使学生在朗读时通过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语势的升降等变化,读得抑扬顿挫、跌宕有致、张弛有序。

还是以《翻越远方的大山》为例。课文开始写刘翔面对约翰逊,刘翔认为约翰逊是遥不可及的大山,语气低沉;刘翔在赛场比赛部分则应读得紧张,尤其是与成功失之交臂时,更应读得急促强调,从而烘托出当时紧张的气氛。最后成功了的喜悦,在学生把握了前后不同的基调后,我用引读的方法带领学生对比朗读前后两部分文字,再次感受前后语速、语调、语势以及情绪上的变化,进而使得学生不仅读得自然流畅,更是达到传情达意的要求。

有人说,听读一段充满感情的语言文字,犹如欣赏一首悠扬悦耳的乐曲。那,不是一件很快乐、很欣慰的事情吗?为了这个美丽、快乐的梦,我们在朗读教学这片园地上不懈地探索着,实践着。当孩子们喜欢上朗读,学会了朗读时,课堂上便会不时地奏起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歌。那时,语文课将成为孩子们的向往,成为师生共同奏响音乐、施展才华的舞台。

猜你喜欢

有情刘翔标点符号
“浙”里有情,“宁”有大爱
我们班的“标点符号”
愿你2020有情有钱没病没灾不后悔
落红有情
标点符号争吵记
标点符号的争论
笔,是有情的
刘翔宣布退役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寻找真实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