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含英咀华 品味隽永

2015-04-29董利芳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3期
关键词:神韵品味古典

董利芳

古典诗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发扬光大,不仅因为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因为为它内涵丰富,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精神支柱。教学和欣赏我国的古典诗词,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加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让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更加流光溢彩。

一、意境再现法,品味古诗词的意境

品味诗歌可以先从它的意境开始,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把诗歌优美的意境传递给学生。鼓励学生认真阅读和品味诗歌,感悟到艺术的享受。比如:《天净沙·秋思》这首词中,短短28个字完美地再现了意境美一大特色。教学中可以先引导学生品味这首词,找出全诗的意象。学生阅读几遍以后,很容易发现总计描写9个事物,即9个意象。这时还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这些意象互不关联,作者又是如何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呢?这时通过多媒体对作者的生平进行简介,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游子生涯,通过思考明白了这些散落的珍珠是靠一根线索,也就是作者的羁旅愁情进行串联的,形成了一个整体,熠熠发光,又像是一幅优美的画卷,让人浮想联翩。这正是本首词所要表达的意境美。这时播放视频和朗读录音,学生的头脑中就会浮现出一幅幅清晰的画卷,思维完全沉浸在画面的想象之中,意境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有了意境,学生如亲身感受,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时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把感受到的意境用语言表达出来。他们就会跃跃欲试,说出心中的感受,不难想象肯定有这样的描绘:枯藤缠古树、乌鸦停枝头、小溪潺流淌、农舍悄然立,游子骑马上……学生完全浸润意境美的享受之中难以自拔。

二、风景再造法,再现古诗歌的神韵

意境有了,一切美景都浮现在学生的想象中,古诗歌的神韵若隐若现。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凭借想象,把作者所描述的景物图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描绘出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至于形式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学生的喜好或特长,可以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也可以写成抒情的现代诗歌,只要能够描绘出古诗词中的风景,再现古诗歌的神韵,都能对古诗词的理解有所帮助。当然这也要结合具体的诗词来确定,量体裁衣会更为得体。有的可以编成一个小短剧,如《清平乐·茅檐低小》等。有的篇幅较长,可以把它编成多幕剧,利用多媒体并配上音乐,如《石壕吏》《陌上桑》等。还有的也可以以舞蹈的形式来展现,比如我们可以对《关雎》进行这样的表现形式来体现对诗歌的理解:音乐缓缓响起,鸣叫声不断。一位女生扮演的美丽少女正在河边劳作,被婉转的鸟鸣声所吸引,无意的回头中看见一位男同学扮演的帅气少年也在微风中踏着舞动脚步。先远离后又慢慢靠近,音乐也由先前的缠绵忧伤变得婉转轻快,同时播放画外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成功的风景再造,让学生进得去出得来,既从总体上把握诗歌的精髓,又再现了诗歌的神韵。

三、联系生活法,运用古诗词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祖国文学宝库中的明珠,更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精神支柱。我们除了要求学生诵读,理解和鉴赏,还应该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在与人交流或习作中中灵活自如的加以运用。教学时可以创设一个情境,同学们一起春游,来到了高山脚下,一番努力之后,终于登上了山峰的最高点,此时此刻,我们可以用哪一句是来表达我们的心情呢?同学们立刻就会吟诵出“无限风光在险峰”“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当然也有的同学会说出“高处不胜寒”。无论是哪一句诗词,都是同学们平时积累的结果,都能联系实际,恰到好处的引用。这就是古典诗词的无限魅力!再比如我们也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一场考试结束了,个别同学考得不太好,想用一句话来安慰她,可以问学生,用哪一句是比较合适呢?当有学生考试失意时,可以问其他同学,我们可以用李白的哪句诗来劝慰他?估计大家都会想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另外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或道理都可以用古诗来阐明道理,显得深入浅出,浅显易懂。教学中可以不时地设计出这样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将学过的古诗词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学以致用,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更高涨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古诗词的学习中来。古人写诗重视意境,往往具有深远含蓄的特点,学习中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联想空间,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入其境、悟其神”,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主观情感。

四、同类迁移法,更加全面的理解诗歌

心理学研究表明,同类事物往往会产生正迁移。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往往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所生发的情感也不尽相同,而且不同的时间段也会有不同的情感。因此要想全面了解一个诗人或词人,仅仅品读他的几首诗词,一般很难准确把握和揣测出来。教师在讲解诗人的某一首诗词的时候,应同时借助这位诗人的其他文章加以综合讲解和比较,才能了解诗人一生所经历的情感历程。这就是知识的迁移,迁移不仅表现在同一个作者的诗词上,有时还可以将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作品找出来进行纵横比较和评析鉴赏,不仅能让学生对所学的诗篇全面透彻的了解,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我国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和无限魅力。以大家熟悉的苏轼的《念奴娇》这篇诗为例,教学时可以把它与苏轼的《赤壁赋》进行对比欣赏,学生很快就会发现都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游历赤壁时所写的作品。但一首诗作以颂周瑜而怀古伤今,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之情,而另一首诗作者则是寄情山水时乐观开朗的心态。同类的知识迁移让学生对诗人及其作者了解的更加全面而深刻。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在时代的感召下,古典诗词的魅力将大放光彩。作为教师我们应担当起传承者的重任,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学以致用,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把古典诗词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神韵品味古典
清远冲淡 神韵天然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品味桂峰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怎样读古典诗词?
墨舞神韵
石榴:秀美东方神韵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