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拒绝语文课堂的“伪讨论”

2015-04-29刘楠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3期
关键词:语文课语文课堂形式

刘楠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语文教师们都把转变教学方式作为研讨的主要话题,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是语文教师现阶段进行的最有益的尝试。在所做的各种尝试当中,合作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最受关注,最常见的形式是分成学习小组,就某个拓展延伸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由以前的“满堂灌”转化为关注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上来。这是教育发展进步的表现,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听过试过数次这种以合作小组的形式讨论法授课之后,对其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笔者有如下的思考。

一、语文课讨论的实质作用

为何要进行讨论?讨论式教学法是指经过教师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就某一重要问题各抒己见,并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交流,互相启发探讨、以寻求获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课堂讨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之间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展开讨论;另一种是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在进行总结后,全班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探讨。不论哪种形式的讨论,作用是为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积极鼓励他们开展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有效的讨论能让学生们都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参与进来,不会只做旁观者。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化为主动思考,自己的体验、判断能迅速及时地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这能极大地激发他们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这是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著名的教育家埃德加富尔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而讨论法能促进他们思考分析。学生们为了在交流中有良好的表现,往往更加集中注意力,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运用自身的生活常识和知识积累,分析判断,冥思苦想。而在交流中,同伴的新的思想观点,又进一步点燃其思考的激情,让他们去发现、探索、思考。所以,讨论法教学的效果往往会超过老师一言堂的预设,学生的接受程度一定会比较高。

二、目前语文课讨论环节的几种表现

讨论这种形式其实并没有语文课堂的独特性,数学课,生物课都可以进行,所以讨论只是形式,不应该是目的。但是目前的一些为语文课设计的讨论环节,却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表现一:没有明确目的的讨论。一上课,读完文章就让学生讨论,讨论的理由是看完文本后的感受。这样讨论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一致的观点,还是就如茶话会一样,没人在小组内讲讲自己的感受即可呢?

表现二:没有实质作用的讨论。老师问了一个拓展问题,大家已经在下面喊出自己的答案,可是老师为了展示自己的环节,却让学生在组内先进行讨论。忽略学生的回答,自顾自地为了讨论而讨论。

表现三:没有要求记录的讨论。学生们在小组内热烈而又漫长的讨论着,可是在班内发言时,却没人举手,被提问站起来回答的学生也说不出合乎逻辑或者建设性的答案,甚至忘记了自己组内讨论的全部内容。至少要把讨论结果的大体框架记录下来吧。

表现四:没有最终结果的讨论。老师布置讨论,学生讨论后发言,可是教师却没有最终的总结与评价,只针对各组的发言给予表扬,却没有自己的指导,或者有的老师还要说,这个问题其实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这样的讨论浪费了多宝贵的时间啊!

三、如何

猜你喜欢

语文课语文课堂形式
可怕的语文课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