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校公共选修课质量的探析

2015-04-27戴世英

企业导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公选课思考高校

戴世英

摘 要:公选课是高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高校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剖析了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提高公选课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公选课;质量;思考

一、高校开设公选课的必要性

(一)公选课的开设有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体系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在高校是教学工作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在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学生今后所从事的工作打下专业基础。而选修课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是对必修课的补充和拓展,目的是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摆脱专业学科的束缚,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因此,它在人才培养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必修课所无法比拟的作用。

(二)公选课的开设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由于学生的爱好和特长不同,家庭熏陶、成长环境、遗传基因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他们无论是在性格、爱好方面,还是知识、兴趣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高校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公选课所开设的课程,内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交际礼仪、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法律逻辑学、数学模型、运动与健康、职场英语、太阳能技术等等。内容包罗万象、新颖时尚,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

(三)公选课的开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高校学生作为跨世纪的人才,不仅应该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技术服务,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使自己成为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知识殿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开设选修课,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材施教,补充专业以外的知识。通过公选课的学习,理工科学生可以提高人文素质,提高文学艺术欣赏水平,文科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高校公选课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开设公选课的审查制度有待完善。高校公选课是由教务处在对二级学院下达下一学期教学任务时同步进行的教学安排。课程的开设由二级学院组织教师报名,报名结果形成《公选课开课手册》,教务处将《公选课开课手册》通过教务处网站向学生公布,然后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按照教务处要求开始自主报名。因公选课和二级学院的目标管理没有必要的联系。因此,只要教师自愿提出申请,学生报名数超过40人,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都会批准。但对所开设课程在学生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在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和培养学生个性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还缺乏科学的审查制度。

(二)学生选课盲目,缺乏指导。学生对于公选课课程的设置是不重视的,只有在接到教务处的选课通知时才意识到选课开始了。在选课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自己要选的课程以及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不了解,选课时难免出现盲目选课的情况,凭着自己的兴趣或单纯看课程名称进行选课,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学分数而选课。学校没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对学生的选课进行选前培训或指导,包括对所开设课程的内容介绍、学科的发展前景、与学生的专业或兴趣的联系程度等,造成学生选课目的不明确,影响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和全面发展。

(三)教师重视程度不够。高校中的教学环境,对教师所讲授课程的课程性质的重视程度有一定的影响。教师最重视的课程顺序应该是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基础课,最后是公选课。可想而知教师对公选课的重视程度。而教师的重视程度,则影响到教师对公选课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在教授专业课所花费的备课时间要大于公选课的备课时间。其次,教师对专业课的专业知识要更精通。最后,在公选课的考核方式上应多样化。

(四)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高校公选课课程设置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是人文精神向学生身心内化;再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最后是全方位规划课程体系,加深文化基础。现在,对公选课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表现在:课程设置只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到其他领域的知识,课程设置追求实用和有趣,缺乏理念的指导,导致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不高,教师在知识结构方面有欠缺,最后教学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五)考核形式应多样化。公选课考核的目标应该是考查教学目标的实现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现在公选课的考核形式除了健美操、音乐欣赏等适合实际操作考核的课程,其他课程一般多是随堂或学校统一组织,采用开卷笔试的形式。考试内容都是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并且考试时还可以带任课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考试成绩的构成由平时出勤、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平时测验成绩、结课考试成绩等几部分组成。可见考试只是形式,并不能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更不能实现开设公选课的教学目标,达不到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

三、对公选课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对公选课内涵的理解缺乏深度。公选课,顾名思义即公共选修课,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专业领域来理解有两种视角:其一,公选课是面向全校各年级、各专业学生,依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的综合素质类课程。旨在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跨年级、跨专业的选修课。其二,公选课是高校为适应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的角度出发,由学生自我做主,自主选课,由学校统一组织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开发学生心智,开阔学生视野,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国家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高校只是把公选课简单定义为是对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补充。在教学活动中,学校和教师对公选课只有在报课前才能提及到,而平时无论是教学研究,还是教研活动,都没有进一步的深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管理部门也只停留在考试的组织上。因此,高校由于对公选课内涵的理解缺乏深度,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对公选课认识的偏差。首先,学校对公选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必修课无论是课表的编制、教学过程的管理,还是考核方式,学校都有相关的制度或专项要求。而公选课在排课时间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上要让位于必修课;任课教师没有上课前的试讲,讲课过程中,学校很少组织听课;考核方法单一。其次,教师在讲授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承担公选课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把主要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必修课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在思想上对公选课重视不够,业务没有必修课研究的深入和透彻,影响了公选课的教学效果。最后,学生对公选课的选择具有盲目性。他们不是从丰富自己的学识、开阔自己的视野、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角度进行选择,而是哪一门课程容易获得学分就选择哪一门课程,只求达到学校规定的学分而不求质量。

四、提高公选课质量的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审查制度。审查制度是保证公选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首先学校及二级学院要对公选课的开设在思想上给予充分的重视。公选课教师申请报课结束后,学校应组织相关教学方面的专家,制定公选课审查的标准,从课程设置的必要性、课程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中的作用,到知识的普及性、教学内容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等方面,对课程逐一地进行严格的审查;对已入选课程的任课教师,实行试讲制度,试讲不合格的教师不允许上课;已通过审查的课程,规范教案。因此,只有建立有效的审查制度,才能保证公选课的教学质量,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减少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加强选课指导。在公选课选课前,学校没有课程的相关介绍和信息,学生只能依据课程名称完成选课。由于对所选课程缺乏了解,所以,学生在选课后发现与自己的爱好或兴趣不一致,必然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减少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就必须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首先,以当学期所开课程为蓝本,精心制作《选课手册》。《选课手册》应包括公选课的课程设置,内容及简介、任课教师所授课程、教学经历、研究方向及教研科研成果等情况,使学生了解相关信息,避免盲目性。其次,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公选课应修满的学分数,同时要求学生应在规定的领域内选学一些课程,纠正学生选课的偏差性。通过选课指导,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提高教师对公选课的重视程度,培养学术名人。提高教师对公选课的重视程度,就要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把公选课的教学摆在与其他专业课等必修课同等重要的位置。认真研究教学方法,精心备课,改革考核方式,精通公选课知识,提高公选课的教学质量。同时,学校应组织在学生中评教较好的公选课教师到其他院校学习和考察,也可跨校交流,到校外讲学,打造自己学校的公选课学术名人,提高本校学生的认知度,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公选课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实现公选课教学的目标。

(四)优化公选课课程设置,完善公选课课程体系。公选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并在训练学生基本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可见,公选课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公选课的设置必须围绕公选课的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应对公选课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现在公选课课程资源基本包括人文科学类、艺术类、社科类、工程技术类等项。学校应依据各专业在校的四年间,把公选课分为基础课程、素质教育课程、学术研究型课程,构建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跨专业、跨领域的课程体系。

(五)改革公选课考核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公选课考试应根据课程类别的不同,建立适合评价公选课学习成果的成绩构成,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基础类的课程应采用开卷笔试的方式,使学生在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知识能灵活运用;艺术类课程可采用可操作性较强的多种多样的考核方式;学术研究类课程采用撰写学术论文、答辩、调查报告等方式。学生成绩的构成制定严格的评分制度,加大平时成绩的权重,加强过程考核,避免学生平时不上课,结课考试混学分的现象。

当代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要求大学生在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更要培养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完善学生人格,不断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袁文翠,于文娟,马瑞民.大学公共选修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

[2] 冯莎.新建本科院校公共选修课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2014,(5).

[3] 闫梅红,张鸽.高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8).

猜你喜欢

公选课思考高校
高校音乐欣赏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