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教研效率提高实验研究

2015-04-26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结构图网络资源教研

林 伟

(闽侯县青口小学学区,福建 闽侯 350119)

如何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有效地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高教学效果特别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是现代教师教育研究一直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之一。教研活动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手段,对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结合网络资源,促进教师教研活动更高效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基于信息技术平台共享网络资源”与教师教研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提高教师教研活动效率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如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有效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闽侯县青口小学学区的107 名学科教师。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知识互动”的书籍资料3本,了解关于“知识互动”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以此提供理论基础和选题的依据;并查阅关于人际互动的测量方法的相关书籍,学习人际互动网络的测量方法,为本研究提供方法支持。

2.实验法

(1)实验设计

本次测试采用“单组前后测设计”,在实验处理之前增加了一次前测,通过前测获得所抽取样本的初始水平或心理特征,再与单组后测结果进行比较,以分析实验处理效应的一种实验设计方法[1]。单组前后测设计虽然在社会学及心理学的研究方面,无法排除练习效应以及历史、成熟因素的影响,使其研究设计的结论缺乏可靠性,但在社会网络分析中,由于不存在练习效应,以及实验干预历时时间较短的原因,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较小,因而在社会网络分析的实验研究中,较多采用前测—实验处理—后测这种设计模式。

(2)指标选取

教师的教研活动,其本质是教师就教育教学中的某个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因此,教师教研活动的效率,主要体现在教师之间互相探讨和研究讨论的程度,表现为教师之间的知识互动的频繁。因此,本研究把教师教研活动中的“知识互动关系”作为实验所要收集的指标。

(3)实验过程

所有参与试验教师在开始测试前,先进行一次教研活动中的知识互动关系的问卷前测,前测后,再开展“共享网络资源”的实验干预。在经历了一次的教研活动的实验后,对教师之间的知识互动关系再一次进行测量,并对两次测量的结果进行差异检验。

3.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教师在“共享网络资源”前的教研活动知识互动情况,本研究根据社会测量法对互动网络测量的要求,设计了教师教研活动中知识互动调查问卷1 份,在实验前对教师进行测量。活动过程共发放调查问卷107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07 份,回收有效率100%。

4.数据统计法

采用Ucinet6.0 for Windows 软件对本研究收集的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该软件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欧文(Irvine)分校的一群网络分析者编写的。现在对该软件进行扩展的团队是由史蒂芬·博加提(Stephen Borgatti)、马丁·埃弗里特(Martin·Everett)和林顿·弗里曼(Linton Freeman)组成的。[2]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处理前后教师之间知识互动网络的特征

为了解被试教师在“共享网络资源”前后教师之间知识互动的特征,对两次调查问卷的结果分别输入电脑进行编码,并运用Ucinet6.0 软件的Netdraw 程序,得到相应的“共享网络资源”实验干预前后教师之间知识互动矩阵与拓扑结构图。图1、图2 显示了被试教师在“共享网络资源”实验干预前后的知识互动的拓扑结构图及其相应的简化了的矩阵。

从图1 与图2 的比较可以看出,在对教师进行“共享网络资源”实验干预前,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较为稀疏,教师互动关系中的强关系也较少,整个教师群体之间的知识互动网络分成若干内部关系不强的互不相连的组件。图1 的拓扑结构图显示了被试教师的知识互动网络中,出现了较多的孤立者,如节点44、35、85、29、65 等,表明这些教师未能参与到教师之间的知识互动中来。这些现象表明,“共享网络资源”实验干预前,教师之间的知识互动处于较为无序的状态。

在图2 中,可以看到,被试教师之间的知识互动网络中,没有出现一些孤立者,所有的网络成员,都参与到知识的互动中来;并且,实验后教师互动网络的所有组件内部,都有着较频繁的互动,较多的互动关系为强关系。已有的社会网络研究的成果[3]表明,在这样网络的内部,信息能较为流畅地传播,并且,由于教师之间的充分的互动,也使得这些小网络内部,比较可能产生创造性的互动结果。这些现象表明,“共享网络资源”实验干预后,教师之间的知识互动较实验前频繁、有序。

图1 “共享网络资源”实验干预前教师之间知识互动的矩阵与拓扑结构图

图2 “共享网络资源”实验干预后教师之间知识互动的矩阵与拓扑结构图

(二)实验处理前后教师之间知识互动网络密度的差异检验

从“共享网络资源”实验干预前后教师之间知识互动网络的拓扑结构图可以看出,在开展实验后,教师之间的知识互动明显多于实验前,整个网络的密度也比实验前高。从一般情况来看,似乎可以得出“共享网络资源”对于提高教师之间知识互动的正向作用。但事实上,笔者仍然无法确信,在实验干预前后,教师之间知识互动关系频繁度的差异,是否是由于抽样误差所引起,因此,有必要对实验前后教师之间的知识互动关系的密度的差异再进行统计检验,以检验这种密度差的来源。为此对“共享网络资源”实验干预前后教师互动网络的密度进行差异检验,检验结果如图3 所示。

从图3 可以看出,参加实验教师在“共享网络资源”实验干预前,教师之间的知识互动网络的密度为0.0047,互动关系的方差为0.0047,而在对教师实施“共享网络资源”实验干预后,教师之间知识互动网络的密度提高到为0.1521,互动关系的方差为0.1290,两个互动网络的密度均值之间差异为-0.1474。这个负值表明,实验干预前后生生互动网络密度的差异方向为后大于前。

图3 “共享网络资源”实验干预前后测得教师之间知识互动的密度差异检验结果

从图3 可以看出,如果进行双尾检验,其概率值为0.0002,而由于已经事先通过两个互动网络的密度均值之间差异的负值知道了实验干预前后教师互动网络密度的差异方向为后大于前,因此,此时可以拒绝原假设而接受被择假设,认为,在对教师进行“共享网络资源”实验干预前后,教师之间的知识互动网络的密度得到了提高,即“共享网络资源”提高了教师之间的知识互动。

三、结论与建议

“共享网络资源”的实验干预促进教师之间形成一种较为紧密的知识互动关系,知识互动的关系网络与实验前相比,更易于教学信息的传播,有利于教师之间产生创造性的互动结果。所以,在中小学的教研活动中,可以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采用网络教研的形式,促使教师之间加强知识的互动。

[1]佟立纯,李四化.体育心理实验与测量指导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2]陈兴.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下抚宁县业余体校运动队人际关系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0.

[3]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第2 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结构图网络资源教研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组织结构图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概率知识结构图
第十九届中共中央组织结构图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网络资源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谈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资源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运用
对等网络资源搜索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