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方治疗气滞心胸型胸痹临床观察

2015-04-26乐,冯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心胸胸痹气滞

高 乐,冯 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自拟方治疗气滞心胸型胸痹临床观察

高 乐,冯 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目的:观察自拟方治疗气滞心胸型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胸痹心痛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方口服汤药治疗。两组患者均以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疗效。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82.76%,对照组为68.97%;治疗组心电图改善率89.66%,对照组为72.4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方治疗气滞心胸型胸痹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胸痹;气滞心胸型;中医药;临床研究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是中医内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病证,其临床表现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相似。笔者于2012年起应用自拟方治疗气滞心胸型胸痹,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胸痹心痛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乏力甚至胸痛。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9例,治疗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2岁,平均病程5.27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1.5岁,平均病程5.1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考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编写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和 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公布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胸闷、胸痛,疼痛放射至肩背、前臂和胃脘部,气短,身体乏力,心悸,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腹胀闷,得嗳气或善太息,舌质偏暗,苔薄或薄腻。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选取的研究对象均符合西医冠心病及中医胸痹诊断标准,中医证型属于气滞心胸型,心电图ST段有改变者。排除不符合中医辨证的患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患有重度心衰、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休克的患者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病症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冠心病常规治疗(扩张血管、抗血小板凝聚、调脂、降压等),如患者心绞痛急性发作,可含服硝酸甘油。实验组患者在上述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自拟方治疗,药物组成:柴胡15g、枳壳15g、瓜萎20g、半夏15g、薤白20g、茯苓15g、白术15g、远志(炙)10g、丹参30g、党参15g、甘草10g、石菖蒲15g。每日1剂,每剂煎2次,分早、晚饭后温服。7天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

1.5 疗效判定标准

1.5.1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显效:胸闷、胸痛、气短、心悸及乏力等症状消失,心电图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减轻,间歇期延长,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无效:主要症状及心电图无明显改变。

1.5.2 心电图疗效标准 显效: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段恢复正常或回升大于0.1mV,倒置T波转为直立;有效: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段恢复大于0.05mV,但小于0.1mV,或主要导联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7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8.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2 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

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 (n)

2.3 服药安全性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测均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因生活压力大、劳逸失调,加之情志不节,引起肝失疏泄,气机不畅,阻滞脉络,则气滞血瘀,胸阳不展而发病。临床研究认为胸痹的发生与气滞、瘀血相关,主要病机是气滞血瘀阻遏脉络,气血运行不畅,发为“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故笔者在治疗中从气滞立论,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络为基本法则,应用自拟方治疗气滞心胸型胸痹。方中柴胡、枳壳疏肝理气;瓜蒌、半夏化痰降浊;薤白通阳散结;丹参活血化瘀;茯苓、白术、远志、石菖蒲化湿行气;党参、甘草补气和中。全方诸药合用,配伍分明,起到活血化痰、理气通络的作用,以奏通则不痛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瓜蒌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丹参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均有影响,具有改善微循环、抗凝、降低血黏度的作用[2]。综上所述,应用该法治疗气滞心胸型胸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周首邦,张旺琼,唐荣成,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0):1072.

[2] 田代华.实用中药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44-1448.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12-14

高乐(1991-),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

R256.22

A

1673-2197(2015)07-0122-02

10.11954/ytctyy.201507062

猜你喜欢

心胸胸痹气滞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奇怪的爸爸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打开心胸,就能融入”
心胸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别做奇怪的人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