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教学法在《针灸学》中的应用效果循证评价

2015-04-26江月霞陈日新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针灸学循证证据

江月霞,熊 俊,洪 静,陈日新

(1.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江西 南昌 330006)



PBL教学法在《针灸学》中的应用效果循证评价

江月霞1,熊 俊2*,洪 静1,陈日新2

(1.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江西 南昌 330006)

目的:评估PBL教学法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为改进《针灸学》教学提供有效循证依据。方法:系统全面检索当前相关临床研究文献,按照循证医学五级分类标准,对于能够评价标准的证据,从高到低选用,采用 Epidata 2 建立评价表数据库。 采用统一编制的“文献质量评价信息证据采集表”,对近年来发表的《针灸学》教学中PBL教学法应用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9篇文献符合研究需要。缺少高质量A级文献证据,B级文献证据4篇,C级文献证据2篇,D文献级证据3篇。结论: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比较有明显优越性,符合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PBL;针灸学;循证医学;证据等级

PBL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师生教与学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和总结5个基本环节。PBL 教学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最早于1969年由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引入医学教育,他把临床问题引入基础课中,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形成了一种由教师指导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小组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师单纯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与传统的 LBL模式有着根本区别[1]。

《针灸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课程,是中医教学中的重点课程,该课程体系包含了经络学、腧穴学、刺法灸法学及针灸治疗学,具有知识点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等特点[2]。所以,本课程对于正确使用针灸防治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以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针灸的兴趣为目标,对传统的针灸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就显得非常迫切。然而,对不同专业的本科生,不同的教学内容,PBL 教学效果是否能够达到预定目标?为此,我们将对PBL教学法在《针灸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循证评价,探讨PBL 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以期为改进《针灸学》教学方法提供参考,并为《针灸学》授课中采用PBL教学模式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来源

以计算机检索为主,数据库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12年)、中国知网(CNKI,1979-2014年)、维普数据库(VIP,1989-2014年)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群(WF,1998-2014年),其中中国知网包括硕博学位论文数据库、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文献数据库。

1.2 文献检索方法

根据不同的数据库特点设计相应检索词。为了保证查全率,采用关键词检索,中文检索词为“针灸学”“PBL”等。所有检索均截至2014年4月30日。

1.3 评价对象确定

1.3.1 纳入标准 ①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观察类论文,包括一次研究和二次研究;语种为中、英文;②论文要有一定的样本数,至少不少于10例;③医学生的年龄、性别来源不限。

1.3.2 排除标准 ①个案、验案报道类文献;②动物实验类、综述类文献;③其他非临床疗效观察类论文;④重复发表或检出的文献。

1.4 文献筛选

由两名检索员通过数据库检索获得《针灸学》文献的题目和摘要,而后逐条获取文献全文,审阅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在重复发表的文献中,如果存在文献类型不一样,而具体内容相同的文献,则取公开发表的经同行审议的期刊论文为准,如某篇学位论文与期刊论文,具体内容相同,舍去学位论文,仅纳入期刊论文。如果同时存在多种语种,以中文文献为准。最后根据整个文献筛选过程绘制流程图,以供检验。

1.5 文献证据评价方法

1.5.1 证据分级标准 按照经典的循证医学五级标准:A级:收集质量可靠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后作出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结果;B级:随机方法使用正确的随机对照试验;C级:设有未使用随机方法的病例对照研究;D级:无对照的病例系列观察;E级:描述性研究、专家意见、病例报告等。

1.5.2 文献证据选择策略 两位评价者独立阅读文题和摘要,根据文摘显示,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排除后,阅读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全文,以确定是否真正符合纳入标准。两位评价者交换核对纳入研究的结果,通过讨论确定有分歧的临床资料是否纳入试验。按照循证医学五级标准从高到低选择相应的临床证据。选择临床证据的顺序依次为系统评价/Meta分析、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较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研究、叙述性研究。

1.6 文献质量控制

采用文献管理器 Noteexpress1.9进行质量控制。文献的管理流程包括:题录、摘要的导入/导出、不同库间文献的合并、重复文献的自动筛选、文献的筛查、全文的链接等。两名筛查员独立阅读文题和摘要,逐步筛选文献,以确定是否真正符合要求的文献。最后还要交叉核对纳入研究的结果,有分歧时通过讨论协商解决。

1.7 数据分析

采用 Epidata 2建立评价表数据库,录入数据并进行核对。数据分析主要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按照策略进行检索,通过阅读检索得到的文献题目和摘要,逐步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查合格文献。经阅读文题、摘要、全文后,最终纳入11篇临床研究论文。具体文献检索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

2.2 文献证据分析

2.2.1 发表年份 在9篇文献中,2008年1篇,2009年1篇,2011年1篇,2012年2篇,2013年4篇。文献数量逐年上升,说明目前中医药高等院校各学科均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2.2 发表期刊 9篇文献均为期刊论文,其中卫生职业教育3篇,时珍国医国药、复旦教育论坛、赤子、中医药导报、中国现代药物应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各1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篇。

2.2.3 作者地域分布 按照第一作者所在研究机构统计,纳入文献分布于 6 个省市,位居前列的是广西省3 篇[3-5]、湖北1篇[6]、上海市2篇[7-8],其次是黑龙江省1篇[9],江西省1篇[10],山东省1篇[11]。可见作者地域分布不平衡,可能与临床教学中对PBL教学模式认识的发展状况有关。

2.2.4 文献类型 在纳入评价的9篇文献中,均为临床研究类报道。9篇临床研究均为原始研究,随机对照试验有4篇,半随机对照试验有2篇,非随机对照试验有3篇。

2.2.5 研究人群 在纳入评价的9篇文献中,8篇文章均为同年级的医学专业五年制实习生,1篇为不同年级的医学专业五年制实习生。2篇文章提及研究人群为本校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2篇为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1篇为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生。

2.2.6 干预措施 在纳入评价的9 篇文献中,7篇临床研究论文采用PBL配合任务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为干预措施,具体措施为分别在课堂讲授前、讲授后、讲授中导入病案,提出任务,设置情景,使学生可以参与教学过程,由原来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2篇论文采用PBL结合问卷调查,自制问卷调查表对两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我评价、教学方法满意度进行调查。

2.2.7 对照模式 在9篇文献中,对照组均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由教师带领学生对患者病情进行“望闻问切”、辨经辨证分析、结合针灸操作演示,进行诊断、鉴别诊断,提出治疗意见。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老师重点讲授。理论授课教师在 72 学时内完成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知识的传授,临床实践 18 学时。试验组为PBL教学:老师认真对讲授内容进行准备,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精心构思,问题设计难度循序渐进,严格注意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及逻辑关系,充分把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有机结合,并注意各个学科之间的相关联系和相互渗透,最后制定针灸治疗方案,PBL教学过程基本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问题;第二阶段,资料查询;第三阶段,分组讨论;第四阶段,实验课示教;第五阶段,小组自评;第六阶段,教师总结。

2.2.8 文献证据质量 所纳入评价的9篇文献中,缺乏高质量A级证据,B级证据有4篇,C级证据2篇,D级证据有3篇。

2.2.9 研究结果 所纳入的9篇文献中,A级:缺乏高质量的A级文献资料; B级:两组学生的理论水平及临床技能一定会有所提高。特别在实践能力上有显著提高,PBL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原来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自主分析判断,并且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该方法有利于将已有现代医学基础的学生思维步从微观到宏观、局部到整体、孤立到联系的转变,引导学生正确掌握中医思维方法和中医理论学习。C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学改革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既能“授之以鱼”,又能“授之以渔”,达到了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教学效果。D级: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让学生参与课堂;以示范教学为主,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自学,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学和交互讨论代替传统的大班授课,便于密切师生联系,形成双向交流;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讨论假设,总结”的五阶段教学新方式在见习部分引入PBL教学可以不影响本已较为紧张的课堂教学,同时也符合见习提高临床能力的目的。

3 讨论

医学教学方法从最初的师承式教学方式到现在的学院式教学,中医教育者一直在探索一条最佳道路。由于中医学学科的特殊性和现代大学教育的大形势影响,如何将中医学这一源于临床的实践性学科归还于临床实践已成为中医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针灸学》作为中医的主干课程,也是一门临床与理论联系最为密切的教学学科,而关于《针灸学》应用 PBL 教学法的文献报道中缺乏证据评价的循证总结性报道。本人通过查阅文献发现,PBL教学法模式新颖,深受学生喜爱。①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用一定的时间精力去查找资料;②培养学生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总结、质疑;③营造良好的氛围。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念,新颖的模式及顺利解决问题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但同时PBL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与不足:①学生角度:学生觉得主动查找资料是件麻烦的事情,且现在可查阅资料有限,常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自学要求;②老师角度:对带教老师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管理、临床教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挑战,而学生临床见习实习时间较少,如何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紧密结合临床需要探索。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我们辨证看待PBL教学中的出现的优劣势。

通过对PBL教学法在《针灸学》中应用效果的循证评价分析,发现所纳入评价的9篇文献中,缺乏高质量A级证据,B级证据有4篇,C级证据2篇,D级证据有3篇。从证据结果分析看,应用PBL教学法能提高教学效果、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临床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通过对照组和试验组比较发现,采用了PBL教学模式的试验组,其学生的素质得到很好的培养,无论是对文献的查阅、动手、创新、撰写论文的能力,还是自学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同时,也提高了针灸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明显提高了学习效果。此外,也提高了相关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论文撰写规范,内容充实,优秀毕业论文数量有所增加。

PBL 教学方法与传统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的不同,不是传统教学中强调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强调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结合,强调团队精神,强调支持与引导等。因此,针对医学生的特点,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不可采用“填鸭式”授课法,而应采用“启发式”授课法,PBL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方式。这种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模式与临床实习教学的目的一致,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中心,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求索者,而且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和复习相关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当然,就目前现状来说,PBL 教学模式尚需进一步完善,但其将来会在教学中更深、更广泛地应用,将是医学生教学的发展趋势。

[1] 汪青.国内医学院校PBL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剖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0,8(5):88-91.

[2] 具紫勇, 徐祎春, 陆永嘉, 等 .在针灸培训教学中引入 PBL教学的可行性[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7(2):11-13.

[3] 朱英,陈日兰,杜艳,等.《针灸学》课堂理论教学改革初探[J].中医药导报,2012,18(5):124-125.

[4] 聂容荣,杨华,江伟.PBL 教学法在针灸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8):243-244.

[5] 申翔.传统教学法与PBL教学法结合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9):77-78.

[6] 徐珉,孟培燕.针灸学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8):80.

[7] 傅勤慧,裴建.针灸学见习教学改革的临床实践[J].复旦教育论坛,2009,7(4):92-96.

[8] 李会婷.高职高专《针灸学》教学方法浅谈[J].赤子:中旬,2013(7):119.

[9] 张秦宏,孙忠人,岳金换,等.基于能力培养的《针灸学》教学改革实践[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0):2498-2499.

[10] 石贤贵,李瑞春,毛佳强,等.早临床班《针灸学》教学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24):77-78.

[11] 王旭,吕昆.医高专针灸学“实训主导”教学改革尝试[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1):52-53.

(责任编辑:宋勇刚)

Evidence Based Evaluation on Effectiveness of PBL in Acupuncturology Teaching

Jiang Yuexia1,Xiong Jun2*,Hong Jing1,Chen Rixin2

(1.Ji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 330006,China; 2.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 330006,China)

Objective: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PBL in Acupuncturology Teaching,provide available evidence in improving Acupuncturology Teaching.Methods: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search available clinical research literatures,choose available evidence according to the five grad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use Epidata 2 to build Evaluation table database.Evaluate quality of recently clinical research literatures about application of PBL in AcupuncturologyTeaching by using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literature information evidence collection table.Results:There are nine clinical research literatures meet the requirement.Lacked Grade A evidence; 4 Grade B evidence;2 Grade C evidence; 3 Grade D evidence.Conclusion:The PBL teaching method has the obvious superiorit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and is suitable for teaching of the new trend of teaching reform.

PBL; Acupuncturology;Evidence-Based Medicine;Level of evidence

2015-01-03

江西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课题(2012jzjg-40);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056)

江月霞(1988-),女,江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循证针灸教育方法。

熊俊(1983-),男,博士,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治医师、 讲师,研究方向为循证针灸教育方法。E-mail:xiongjun196071@163.com

R245

A

1673-2197(2015)07-0141-03

10.11954/ytctyy.201507074

猜你喜欢

针灸学循证证据
针灸学教材中行针手法来历考证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手上的证据
手上的证据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针灸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军事院校针灸学任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