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农地规模经营的金融支持研究

2015-04-24宋元梁

山西农经 2015年9期
关键词:农地借贷农场

□宋元梁 齐 驰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陕西农地规模经营的金融支持研究

□宋元梁 齐 驰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重要的转型发展期,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为紧迫,农业现代化中的农地规模经营问题也引发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农地现代化规模经营中,无论是引进先进设备和管理经验,还是良种培育和技能培训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依靠经营者自身有限的资金积累,显然无法满足农场经营所需的资金需求。本文以陕西家庭农场、种粮大户、龙头企业等农地规模经营主体的调研为背景,通过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陕西农地规模经营中资金借贷途径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资金借贷途径主要受每年投入费用和农地规模经营主体类型的影响。

农地规模经营;多元logistic回归;农地规模经营主体类型

针对农地规模经营,近些年来,党中央一号文件也都不同程度的提出要发展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2014年1月,党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表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持续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并通过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等措施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鉴于农地规模经营已成为我国一项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通过必要的农村金融支持,从而加快推进农地规模经营方式,已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重要突破口。因此,研究农地规模经营生产方式的金融支持对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西方国家对农地规模经营问题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关于农地规模经营的理论,最早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古典农业经济学家杨格的适度比例学说;二是关于农村金融的理论,德国以合作形式最早产生了农地金融制度,美国政府则采用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方式,日本则在充分借鉴了欧洲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19世纪末设立了农林渔业金融公库,向农业、林业、渔业建设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国内对农地规模经营主要从农地规模经营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实现条件、实现途径等进行研究,李忠国在对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进行考察后指出:在所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企业(即农场主)的经营规模会随着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扩大从而适应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郑文凯和胡建锋等则认为,实现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有两种主要途径:一种是土地集中式,另一种是合作服务式;倪志远等学者认为:实现规模经营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使得大批农业劳动力可以转移到非农产业上去,并在非农产业领域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二是一批有资金、技术和富有管理经验的农户愿意耕种更多的土地并专门从事农业生产。国内对新型农村金融的研究主要从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及互助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廖继伟等认同互助社增加了农村资金供给,使农户在满足农户资金需求方面较其他正规金融组织具有较高效率;剧锦文、李劲民等学者则研究表明,小额贷款公司的绩效能起到增加农户和中小企业资金供给的作用,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有利于引导民间借贷规范发展,从而弥补了现有农村金融服务的不足。但同时,国内基于实地调研的农地规模经营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更没有针对陕西的农地规模经营的金融支持研究。

本文借鉴前人对农地规模经营和农村金融的研究成果,通过对陕西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生产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调研,以规模经营主体资金借贷行为来反映金融支持程度,通过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陕西农地规模经营的金融支持现状进行了必要的实证分析。

1 基本理论框架

1.1 数据来源

此次数据于2015年2月通过对陕西省各地区实地问卷调查所得,共收回问卷50份,剔除掉回答明显错误、漏答等问卷,有效问卷为48份,针对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等农地规模经营主体的实地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查,调研地区分布于陕西省15个市、区、县,具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

1.2 变量的选取

根据调研问卷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本研究采用问卷中农场生产经营中的资金借贷途径作为被解释变量,资金借贷的途径反映了金融机构和政府金融支持政策的现实情况;选取农场主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农场负债、规模经营面积、承包期限、农业机械数量、经营土地收入、每年投入费用、对农地规模经营优惠政策的了解程度、农地规模经营主体类型等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各变量的具体取值如表1所示:

表1 指标选取中各变量的取值

2 实证分析

2.1 方差分析

通过spss20.0对资金借贷途径影响因素中农场主性别和年龄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如下表2和表3所示结果:

表2 农场主性别对资金借贷途径的影响

从表2中可知,F检验统计量为0,显著性水平为1,远大于临界水平值0.05,所以接受原假设,认为农场主性别对资金借贷途径没有显著的影响。从表3中可知,F检验统计量为0.882,显著性水平为0.614,大于临界水平值0.05,所以接受原假设,认为农场主年龄对资金借贷途径没有显著的影响。综上可知,农场主的个人特征,如性别、年龄等对集中居住意愿没有显著的影响。依照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原理,我们对其他相关变量进行类似分析,初步可选取出农场资金借贷途径的影响因素。

表3 农场主年龄对资金借贷途径的影响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指标的选取,结果表明,负责人文化程度、农场负债情况、生产经营中最大困难、规模经营面积、农业机械数量、对农地规模经营优惠政策的了解程度、承包期限、固定资产投资、经营土地收入、主要经营产品类型以及外部基础设施环境状况等因素对农地规模经营的资金借贷途径没有显著影响;每年投入费用与规模经营主体类型这两个因素对资金借贷途径有显著影响。

2.2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2.2.1 模型的拟合情况

模型拟合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模型拟合信息

表4的结果表明,模型的拟合信息包含了仅截距项和最终模型的具体情况,其中P值为0.001,模型结果显著,回归有效。

2.2.2 模型的似然比检验。我们对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的自变量进行分析,经过反复筛选自变量,剔除未通过理论检验的变量,即似然比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大于0.05的变量。最终模型得到的自变量的似然比检验情况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最终模型的似然比检验的P值都小于0.05,结果显著。从表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农场类型和每年投入费用在考虑了其他因素的影响情况下,对资金借贷途径的影响显著。

2.2.3 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建立。由多元Logistic回归基本原理及对模型的初步检验,建立两个 Logit模型,如式(1)和式(2)所示:

表5 似然比检验

其中,P1为与其他资金借贷途径相比,选择民间借贷方式的相对概率值,P2为与其他资金借贷途径相比,选择金融机构借贷方式的相对概率值。X1和X2分别表示每年投入费用和规模经营主体类型。

3.2.4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根据spss统计分析软件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如下表6所示的参数估计结果:

根据参数估计表,以其他的资金借贷途径为参考类别,可以得到最终的模型如下式(3)和式(4)所示:

其中,X1表示每年投入费用,X21、X22分别表示规模经营主体类型分别为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和龙头企业。

从以上两个模型及参数估计表我们可以得出,与通过其他途径借贷资金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的方式相比,资金借贷途径主要受每年投入费用的多少和农场的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结束语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资金借贷途径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农场资金借贷途径主要影响因素为每年投入费用和农场类型的结论,具体如下:

1)实证结果表明,就农场每年的投入费用对资金借贷途径的影响来说,每年投入费用较少的农场选择民间借贷途径的可能性较大,而每年投入费用较多的农场则更倾向于选择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金融机构途径借贷的途径来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资金紧缺问题。

表6 参数估计

2)就农场的具体类型对资金借贷途径的影响来看,对于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而言,其选择民间借贷的可能性较大,而倾向于选择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途径贷款的则主要为龙头企业等农场类型。

3)大力发展和完善农村信贷体系,简化涉农贷款的必要手续,使无论家庭农场、种粮大户,还是龙头企业等形式的农地规模经营主体,都能够在农村信用合作社、商业银行等实现快速融资,为促进农地规模经营地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1]Andrew Dorward.1999.Farm Size and Productivity in Malawian Smaller holder Agriculture.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1:141~161

[2]李忠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形式若干问题的思考[J].农村经营管理,2005(11):20-21

[3]郑文凯,胡建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现实选择[J].瞭望新闻周刊,2006(13):40-41

[4]倪志远.论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约束条件和实现途径[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1999(1):75-79

[5]廖继伟.新型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路径研究——以四川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10(7):48-54

[6]剧锦文,李劲民.山西平遥、内蒙古鄂尔多斯小额贷款公司之比较[J].生产力研究,2010(5):1-7

1004-7026(2015)09-0027-04

F323.9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5.09.16

宋元梁(1960-),男,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和人口经济。

猜你喜欢

农地借贷农场
农场假期
农场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一号农场
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资本运作的影响
当前农地出租趋势的实证分析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
丰收的农场
深化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理性思考——兼论农地分类所有制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