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区集团化管理下教师流动机制的构建路径
——以石河子大学为例

2015-04-24赵红霞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集团化学区师资

刘 嫔,赵红霞

(石河子大学 师范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学区集团化管理下教师流动机制的构建路径
——以石河子大学为例

刘 嫔,赵红霞

(石河子大学 师范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师资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核心因素,师资力量不均衡配置是制约教育公平的关键点,而教师流动是师资力量最大限度均衡化的重要途径,中小学教师的有序流动是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合理追求和表现,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目前教师管理主要实行“教师校管”的方式,这尽管有利于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但是阻碍了教师流动。立足于石河子学区集团化管理下的教师流动现状,探寻教师被动流动原因,并提出构建合理学区间教师流动机制的现实路径。

教育均衡;学区集团化;教师流动

教师素质是影响学校教育活动过程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由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机制不健全,教师流动呈现出无序状态,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实现路径,优化师资配置,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

一 学区集团化管理下教师流动内涵

学区集团化管理下的教师流动,是指学区内教师进行互派交流,轮换执教,以消除师资力量过分悬殊,保障所有学生平等接受教育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而教师流动机制一般被认为是:为了保障教师流动的均衡性而形成的关于各级政府、学校和教师三重主体共同构建的教师流动的运行方式和规则体系[1]。教师流动作为学区集团化管理下教育资源重组的一种有力形式,优化了师资配置,推进了教育均衡发展,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2010年,石河子市被列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全国试点城市,并搭建了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学区内中层领导和教师的相互挂职和交流,推动了学区间人力资源共享和有效融合。

二 学区集团化管理下教师流动现状

(一)学区集团化管理下教师流动现状调查

1.基本信息

本研究调查对象是石河子市第16中和第11小的140名教师,第16中原是第四学区的被帮扶学校,后来脱帮成为第八学区中心校,而第11小原属于第一学区且被市一小帮扶,后来脱帮成为独立校。两所学校都是石河子学区集团化管理的模范学校和先进单位。两所学校教师基本信息如下:

表1 教师学历调查表

表2 教师职称调查表

表3 教师教龄调查表

2.教师流动实施效果

从总体来看,学区集团化管理下教师流动政策有显著实施效果,促进了人力资源有效融合,优化了师资配置,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推动了教育均衡发展。

表4 教师流动实施效果调查表

3.教师流动意愿不同

关于教师流动意愿,本研究从学历、职称和教龄三个维度来考察,发现不同教师群体意愿和态度不同。

调查发现:本科以上文化程度教师中有流动意愿占到了63.8%,而大专文化程度教师中该比例为50.3%,可见,文化程度越高的教师流动意愿越强;小教一级和中教二级教师中有流动意愿的占到了65.6%,小教高级和中教一级教师中该比例占到了47.5%,中教高级教师该比例占到了38.7%,可见,职称高教师流动意愿不大;16年以下教龄教师中有流动意愿的占到了64.7%,而在16年以上教龄教师中该比例占到了45.9%,可见,中青年教师流动意愿较大。

(二)教师流动现状问题

1.教师流动被动

从本次调查来看,虽然学区集团化管理下教师流动取得了很好成效,满意度很高,但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急需解决。从教师参与角度来看,有些教师怨声载道,对互派交流敷衍了事,存在着个别教师“人报到,教学技能、管理能力不报到”现象[2]。被流动到团场学校的一些教师很多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利益而被动流动,从调查结果看,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教师流动与教师个人职称评定挂钩,而非出自个人内心愿望去帮扶团场学校。

调查结果还显示,当前优质教师大多集中在市区内几所名校内,而薄弱学校、团场学校优秀师资则极度匮乏,教师流动后生活成本提高,人际关系要重新建立。流动到团场学校的教师无归属感和幸福感,无法真正融入到学校集体大环境中去,只管上课,对学校其他事情不管不问。

从学生学习角度来看,教师交流让学生情感产生波动,难以在短期内转变或适应,教师交流的某些模式降低了师生关系稳定性,增大了教学成本[3]。例如,在第八学区教师互派交流过程中,就出现团场学校教师交流到第16中后难以胜任教学任务情况,直接影响到总校教学效率和质量。

2.教师流动呈无序状态

从目前石河子十个学区教师流动来看,教师流动仅涉及到参与教师人数、学校个数,而没有达到优质流动。互派交流的教师一般都是短期执教,教师更换频繁,影响到教学整体效果。教师流动制度、政策和法规不完善,也使得教师流动呈无序状态,即现有教师流动打破了师资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均衡性配置,加剧了师资分布结构性矛盾。

从石河子目前现实状况来看,教师流动核心问题是教师质量问题,是如何向市区薄弱学校和团场学校流动优质师资问题。

对于如何搭建学区教师流动机制平台,如何确保教师流动机制有效运作,如何通过教师流动来促进教育均衡,推进教育公平,这些都必须有一套强制性措施和路径来保障。

三 学区集团化管理下教师流动机制构建路径

(一)深化学区建设,建立教师人才市场,搭建学区教师流动平台

1.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改革目前学区教师管理制度

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建立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轮岗交流机制,促进师资的合理配置”。使教师交流政策作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组成部分在法律上确立下来。

逐步完善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从制度层面弱化学校对教师交流的限制,实现优秀师资共享,淡化学校教师单位角色,使教师完成了从“单位人”到“学区人”,再到“系统人”的转变。

2.制定相关制度措施,促进学区间教师合理流动

学区集团研究制订了学区内教师交流实施方案,使教师交流的原则、方式和程序制度化。利用行政手段,促进优秀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使教师交流在学区间达到质和量上的动态平衡。石河子教育局规定,每年参加交流教师(含中层干部)原则上不少于20%,并逐年扩大比例,确保学区内各学科骨干教师比例趋于均衡。

3.讲究流动策略,保持学校工作可持续发展。

积极探索实施教师“局管校用”模式,以联盟发展学校间干部教师刚性交流工作为抓手,实现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有序双向流动。尤其应注意统筹优势学科、特色学科的骨干教师以及任教不足两年的教师交流比例,以保证学校优势学科、特色学科持续性,同时也避免了频繁更换教师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建立各项保障机制,促进教师流动长效性和持续性

1.通过民主化管理,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建立一套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师管理规章制度,力争体现学校所有教师权益。对教师评价应当科学、平等、合理、有效,多考虑教师的内隐劳动,不应以单一标准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另外,要健全教师申诉制度,畅通管理部门信息,使教师受到不公正待遇时,有维护自己合法权益途径。

2.转变思想观念,变被动交流为主动交流

学区管理者要树立以教师交流促进教育均衡的发展观,教育均衡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方向,而教育均衡不等于教育平均,它是教育领域多方面资源的合理配置,教师交流可以促进师资配置合理化。

学区管理者应树立科学流动观,从教育全局出发,把转变教师思想观念作为核心工作,将教师流动政策对教育质量提高、教育均衡的意义内化,让广大教师真正从内心接受教师交流。教师在流动过程中,难免产生诸如薪金、情感、人际交往等现实问题。只有了解了教师实际心理需要,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师改变,让教师从“被动交流”转变为“主动交流”。

3.通过人性化管理,做好交流教师的关心培养工作

人性化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形态。为了使某一项政策有效,需要的不只是广泛的权威和用以支付实施代价的拨款,良好的控制和政策实施技术也是必须的。[4]对新参加交流的教师,学校要加强关心和培养。开学前,学校主动征求教师意向,开学后,组织系统学习和培训,帮助互派交流的教师尽快了解对方学校规章制度、校园环境、学校特色等基本情况。在工作及生活中,对他们多关心和帮助,通过集体活动、学习培训和文体活动,使他们逐渐融入新工作环境。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高效的学区内教师流动模式

1.优化师资结构,提升教师交流有效性

从教师专业、学历、职称、教龄、能力素质等多个层次出发,使参加交流教师结构合理化。另外,应考虑学区内学校之间层次结构,合理搭配,给薄弱学校施展的空间。通过学区内教师互派交流和跨校兼课等方式,对教师流动统一进行调配,形成相对科学、有序的流动方式,既考虑到教师本人意愿,又不影响学校教育质量。

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师流动方式

教师交流方式应灵活多样,通过变外力型刚性流动为具有实效、可持续的内力型流动,避免统一却不人性的刚性规定,实行柔性人性化政策导向。例如,石河子在学区内教师流动形式上主要采取柔性流动,分为“短期流动”和“长期流动”。“短期流动”以学期为单位,每学期互派挂职干部和流动教师,以一个月为时限;“长期交流”以学年为单位,每学年互派挂职干部和流动教师,以一年为时限。

3.建立学区内资源共享内涵式流动

支教教师不仅是去援助,更重要的是引领示范,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受支教的教师不仅是接受援助,更重要的是要获得主动成长元素,从而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及社会和谐共处的价值取向[5]。通过教师交流,学校更易接纳先进的管理经验,摒除落后的理念、做法。通过教师内涵式流动,使各校在管理中注重制度建设,不因人设策,从而提高管理实效,最大化地实现教师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四)强化评价奖惩,建立科学的教师流动评估机制

1.建立激励性评价制度

对交流教师绩效考评和激励至关重要,考核部门应通过调查、调研和走访,切实了解利益涉及者感受,建立并完善激励性评价制度。例如石河子教育局文件规定:帮扶结对学校双方要对流动教师的工作、生活妥善安排,视不同情况给予生活、交通补助;各交流教师在挂职、任教期间工作业绩可作为晋升职务职称、教师评优的重要依据。[6]创造条件对偏远团场支教教师给予政策倾斜,有效地实施激励措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此提高交流教师工作积极性。

2.改变目前绝对化评价标准

建立公平的教师评价体系,改变绝对性的评价标准,注重目标管理,激发每位教师工作热情。应努力做到全员共评,并将教师自评、领导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家长评价和学生评价等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教师评价的客观公正性。[7]可以通过纵向比较方式,客观评价交流教师对学校教学工作影响;对本校学科教育教学起到的作用;对教师后期培养形成指导性建议;同时也对今后教师交流起到了借鉴作用。

3.实施多元综合性评价

实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和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法。将教育教学、师德、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等作为全方位评价内容。尽可能地使评价机制客观、科学、合理、高效和公正,真正做到教师自身发展、学校目标和社会需求三方面利益结合,促使学区内教师合理流动和教育均衡发展。

结 论

总之,学区集团化管理下教师流动,有利于师资合理配置和教育均衡化发展。要在保证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前提下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就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使教师流动成为一种常态,一种制度。探寻教师流动机制实现路径,既要考虑到学区之间各校阶段性和非均衡性,也要从实际出发,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次提高。

[1]苏文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2]马焕灵,景方瑞.教师轮岗政策实施问题检视[J].中国教育学刊,2009(6).

[3]陈正华,范海燕.教师轮岗制的问题与政策建议[J].教学与管理,2009(12).

[4]安德森詹姆斯著,唐亮译.公共决策[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5]李宜江.城乡教师交流政策实施中问题与对策—基于对安徽省A县的调研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1(8).

[6]佚名.农八师石河子市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制度[R].农八师石河子教育局文件2011(1).

[7]李建芹.谈创造性教师评价机制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5(11).

(责任编辑:李 芬)

Building the Teachers Flow Mechanism Underthe School District Group Management—— A Case Study in Shihezi

LIU Pin,ZHAO Hong-xia

(Normal College,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 832003,China)

The faculty fairness for is a core element of fair education,Uneven faculty configuration is the key point of restricting education fairness,The teacher mobilit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maximize equalization ,orderly flow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s balanced educatio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and reasonable performance,and that is the guarantee of basic education balanced development.At present teachers management mainly practices the "School teachers tube" approach,which is advantageous to the school management of the teachers,but hindered the teacher flow.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flow of teachers under the management of current situation Group of Shihezi school district,explored the reasons of passive flow of teachers,and to propose building a realistic path for a reasonable teachers flow mechanism among school district.

balanced education; the school district group; teacher mobility

2015-03-16

刘嫔,女,汉族,河南三门峡人,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赵红霞,女,汉族,新疆石河子人。教育学博士。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疆教育机会分配政策绩效研究”(编号:71263044)成果之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对学业成就的影响”(编号:11YJC880614)成果之一;人社部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重点项目“制度变迁视阈下家庭经济及文化资本对个体教育获得的影响”(编号:RSLX201202)成果之一。2015年第1期

G471

A

1009-9743(2015)01-0154-05

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5.01.035

猜你喜欢

集团化学区师资
加强乡镇学区建设 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
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学区房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