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诸葛亮“事必躬亲”辩

2015-04-23石英

神剑 2014年5期
关键词:三国寿命诸葛亮

石英

千百年来,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的蜀国贤相,被后世认为是一位足智多谋的智慧的化身,尤其是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已经跨越了时代的藩篱,被广泛地认同和衷心地称道。但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认识的开阔,对历史诸多事件与人物评价的反思,包括诸葛亮的某些方面也有与传统不同的指评,这当然是正常的,甚至也是有益的。其中有一种带负面情质的说法好像早就有过,这就是说诸葛亮发现、培养人才不够,更不能放手使用人才,往往事必躬亲,搞得自己很累。从一定意义上说,他的不能长寿。与他事必躬亲过于劳累有直接关系。云云。

当年,我在年轻的时候,也曾为这种看法所囿,觉得诸葛孔明此人可能是根源过于相信自己,才造成这一弊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便对这一问题有了新的、也许是更全面、更客观的看法。

首先,看任何问题都要放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环境中加以观照。众所周知,诸葛亮所在的西蜀,在三国中相对说是最弱的一个(面积、人口以及军事、政治、经济资源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刘备集团的家底本来就薄。成事也迟。在许多方面都是很难与曹魏和孙吴相比拟的。在人才上不能说没有,但不能说甚多甚厚,发掘、培养也需要时间与心力的投入。加以刘备死得较早,后主刘禅(阿斗)相对昏弱而贪享(好在对诸葛丞相还算放手)。在这种情势下。诸葛亮常念“先主托孤”之嘱,不得不在并非有利的条件下夙夜辛劳,殚精竭虑,以补地僻、资源有限,尤其是人才仍较匮乏之不足。如此种种,当可理喻。

再说,诸葛亮也并非一概不信任不放手使用各方面的人才。对外来入川的“基干力量”自不必说,对原属蜀中和其他后加入者如法正等,亦多信用。就是这样,还发生过用之不当的失误,如对马谡,街亭大败应是一个教训。诸葛或因类此之故,用人更加谨慎,深恐关键失着,全盘皆输。而况,可能在有些事情上,自度用他人还不如自己“躬亲”,效果更好。如此,担子不断加重,疾自劳生。

不过,如果说正因“事必躬亲”,才导致诸葛亮寿命不长。这种说法根据并不充分,因而说服力也不强。当时,从一般寿命上讲。固然有孙权、赵云、司马懿等年逾古稀(七十岁)的极少数人,但大多人的寿命尚不足半百,如东吴之周瑜终年仅36岁,鲁肃46岁,曹操之高级谋士郭嘉38岁。武将之中,西蜀马超47岁,魏之司马师48岁。而诸葛亮54岁,与魏司马昭之55岁应属中寿。那么诸葛作为蜀之丞相。一身担此重任,心力付出最多,得此“中寿”亦算正常,缘何谓之“事必躬亲”使其寿命不长耶?此说有否先入为主的意味?

最后,根据亮之症状,多少年来一般的说法,其所患之症应为肺结核之类。如是,此病直到20世纪50年代基本上属于不治之症,被称为“痨病”,与今之癌症同样令人生畏,当时是没有特效药的。既然如此,怎又能要求一千七百年前三国时代的诸葛丞相抗得住病魔的摧折?非人不力,乃菌之凶也。

当然,作为我们今天的劳动者(体力的或脑力的),在可能的条件下,还是要加意重视身体的健康。一般情况下,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去获取个人的成功。理由很简单,健康是生命质量的基本标志,是通过奋斗获取任何成功的本钱。然而,在特定的情势下,有时明知体质难抗“天命”也要奋力一搏,作为个人,以不负仅余的生命资源。作为国家民族的重要一员,不辱使命,以矗起的精神丰碑,以感召众人,使稀有的辉光定格为精神的遗产,足以穿越时空,这样的牺牲应该说是:很值。正因如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诸葛丞相留下的不朽遗产。

何况,从现实的情况而言,诸葛丞相也无法超越当时的实际条件。试问:不出祁山,不“躬亲”,回蜀中峨眉山长期养病?如此寿命就一定会达到司马懿、孙权、赵云那样的寿命吗?未必。今天的科学证明:人的寿命的决定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还有遗传基因这一重要因素。诸葛亮的遗传基因到底怎样,谁知道,也无法知道。

还不能忘记最重要的一节: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人的平均寿命远没有达到现在的水平啊!诸葛孔明的“禳灯”至多能起到一点心理安慰作用而已。

责任编辑/兰宁远

猜你喜欢

三国寿命诸葛亮
诸葛亮喂鸡求学
仓鼠的寿命知多少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诸葛亮隆中决策
三国乱谈(1)
恐龙的寿命有多长?
版三国之回到过去教自己
完型填空
你的寿命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