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行为评价

2015-04-21于淑波

东岳论丛 2015年3期
关键词:城镇居民子系统消费

于淑波,王 露

(山东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行为评价

于淑波,王 露

(山东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消费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居民是产品的最终消费者,对整个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要达到消费可持续的目标,必须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根据城镇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把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的评价指标划分为消费经济子系统、消费社会子系统、消费环境子系统三个层面。选用熵值法,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可持续消费;指标体系;熵值法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产业革命以后,一些西方国家开始实行鼓励消费的宏观经济政策,“物质享受”、“及时行乐”、“拜金主义”、“不消费就衰退”等消费思想开始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虽然贪婪的消费方式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满足,但导致了消费的不可持续性,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以及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耗竭,不仅给当代人的生存发展造成威胁,也危及了后代人的利益。人们开始反思这种消费行为的合理性,可持续消费日益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2011年“两会”期间,我国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中提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环保目标,要求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进程,倡导全社会形成文明、绿色、低碳的集体消费理念,抑制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行为,全面推进可持续消费的实现。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增强全民节约、环保和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的消费规模非常大,给经济、社会及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2013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5》显示,中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大关,城镇常住人口首次在数量上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我国城镇居民作为个人消费主力军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因此,本文以我国城镇居民的可持续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以城镇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建立符合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的指标体系,从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三个层面评价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可持续性。

(二)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存在的问题

2013年1月2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联合发布我国首部《中国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2012)》。报告中显示,我国可持续消费综合指数为74.7,虽然仅有不足40%的人对可持续消费的具体内涵有一些认知,但也有超过70%的消费者认为其个人的消费行为会对社会或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超过90%的消费者认为自身的消费选择行为会对企业的经营行为产生影响。这些数字说明我国可持续消费的总体状况是比较好的,可持续消费的理念和行为在广大的消费者中日益形成。但受传统的消费思想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可持续行为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在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指导下,西方国家经济依靠“大量投入、大批生产、刺激消费”的方式,带来了经济的腾飞。生产经营者想尽方法创造超出消费者当前需求的时尚产品,引起消费浪潮,这种生产和消费的方式渐渐成为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手段。但伴着这种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是居民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费方式和资源环境的日益恶化,这样反而会妨碍经济的持续发展。所以,单纯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会产生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居民可持续消费的当务之急。

2、可持续产品缺乏且价格不菲导致消费的不可持续性

对企业来说,由于可持续产品的生产和开发对资金、技术的依赖性很大,可持续产品的生产投入大、资金回收周期长,再加上消费者消费需求的不确定性,许多企业都不愿意尝试生产可持续产品;对消费者来说,我国可持续产品的消费市场尚不成熟,部分企业以次充好,使许多消费者上当受骗,消费者在对可持续产品的选择上也持一种谨慎的态度,不愿意花高价钱购买非绿色的产品。因此,在我国消费品市场上,现有的符合可持续标准的产品少之又少,而且价格也十分昂贵,影响了居民的消费选择,不可避免的导致消费的不可持续性。

3、针对可持续消费的法制环境不健全造成不可持续的消费

我国可持续消费产品不仅缺乏市场环境,而且法律环境也尚不完善,专门针对可持续消费的法律法规几乎没有,即使在《环境保护法》和《水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也没有涉及到可持续消费的义务和责任。人们认为消费是个人的事情,尊崇消费自由,国家和法律无需管理和约束。这就造成了居民的消费仅考虑自身短期利益,而不顾他人和后代利益,造成不可持续的消费。特别是在对资源类商品的消费中,人们的消费更是肆无忌惮,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低近10%。

二、相关理论及文献检索

(一)相关理论

1、可持续消费的内涵

目前,理论界较为认可的可持续消费的定义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物质和精神的消费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消费需要,即可持续消费是一种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要的,同时又与经济、社会、自然发展相协调的适度、合理、科学、文明的消费活动。根据本文的研究对象,可以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角度,对可持续消费的定义加以完善,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的共赢。

首先,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可持续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应该符合以下两点要求:第一,经济发展水平要保持一个健康、合理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规模的大小要始终以促进居民消费为宗旨。第二,居民消费方式的选择要与当地经济发展和人们需求相一致,要求消费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一致,地区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水平达到一致。

其次,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可持续消费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应该符合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一,社会发展的进程应该保证大多数居民的消费水平处于一种稳定和公平的状态,社会财富的分配能使居民的贫富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第二,居民个人应当在消费过程中不奢侈不浪费,尽量选择绿色无污染的商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科学健康的消费氛围。

再次,从环境的角度来看,可持续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应该符合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求居民在消耗自然资源的过程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第二,要求居民在消费过程中要注重对环境污染的保护,美化生存环境,养成垃圾分类丢弃的习惯,对污水污物实现无害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2、城镇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20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俊提出了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SENCE) 理论(如图1所示)。这个复合系统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由包括自然子系统和以人为主体的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通过协同作用耦合所构成的,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内部层次性以及动态相关性。马世骏及其它一些研究复合生态系统的学者们一致认为城市是复合生态系统中极具代表性的。

在对城市进行研究时,必须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城镇空间是由人类子系统和自然子系统构成的,人类子系统又可以分为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两部分,自然系统可以被看作一个整体,当作环境系统来研究。这三个系统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自然系统为经济系统的发展提供所需的资源,并给社会系统带来环境影响;经济系统为社会系统提供发展所需的资料,通过物质供给维持自然系统的正常运行;社会系统为经济系统发展提供劳动力资源,其自身的活动会对自然系统产生影响,这三者共同构成了“经济-社会-环境”城镇复合系统。

图1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可见,城镇居民作为可持续消费行为的最终实践者,其消费行为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资源环境质量,倡导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寻找一个出路,实现三者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人类的生存才能永续。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的研究

在国外,目前普遍采用的可持续消费指标体系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建立的指标体系框架,主要包括具有环境意义的消费趋势和消费模式、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经济和政策方面这三部分;另一个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提出的测度可持续消费模式的五个指标,分别是:交通、消费产品和服务、食品、娱乐以及住房和家政5个方面共25项具体指标,这些指标从生活质量、经济效率、个人健康、环境损害等方面分析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消费结构,从而研究个人消费者的行为对可持续发展影响的大小。

此外,许多国家还根据发展的需要,建立了具有地区特色的指标体系,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英国将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两个主题,提出了增强经济活力、增加就业、让国人生活的更好更健康的指标体系,并且从居民公共享用权、改善生存环境等方面对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德国的可持续系列报告中,也将生产与消费作为一个主题来研究,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环境与社会意识、货物和乘客的运输量、终端能源的消费额度、家庭对不同类别商品的支出,以及家庭废弃物的产量和对资源循环利用的数量。瑞士自主开发了MONET项目,包括社会稳定和繁荣、健康、住房、文化与休闲、社会凝聚力和参与、发展合作、教育和科学等26项主要指标。

2、国内的研究

近年来,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为建立可持续消费指标做出了努力。肖彦花(1993)把可持续消费指标体系分为消费水平指标、消费结构指标、消费环境指标、消费质量指标、消费效益指标五个模块,但未找到可靠的数据来测度消费质量指标和消费效益指标。杨家栋、秦兴方(2000)设计了包括公正指数、生活质量指数、消耗指数、生成指数、自净指数、利他指数在内的六大类指标,有24个次级指标和169个初级指标。周梅华(2003)构建了消费系统的可持续性评价体系,其中有居民人口生活消费水平及质量、消费公正系统、消费环境系统、资源消费及其利用、可持续消费潜力即持久性五大分系统,下面又包括17个二级分系统和93个具体的分指标,并从横向和纵向对消费系统的可持续性进行了测度和评析。周成西(2009)用消费经济、消费社会、消费环境、消费资源、消费支撑五个子系统来描述可持续消费评估指标系统,采用AHP方法把构建的消费评估指标系统划分为三个层次,并进行权重分析。

还有许多学者针对地方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有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和监测指标体系。王永清、曹翼民(2005)对国有林区的可持续消费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国有林区的特点建立了公正指数、生活质量指数、资源可持续能力指数、利他指数,并构建了11个二级子系统和49个三级指标。余颂(2005)参照国际常用的标准,并结合贵州省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涵盖消费经济系统、社会系统、资源系统、环境系统四大领域、15个层面的监测指标体系。张保生、黄绍峰、刘飞(2011)参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提出的测度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指标,从包头市市民的消费水平、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三方面设计了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包头市可持续消费的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李祝平(2012)在对湖南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评价体系,其中二级指标包含消费经济系统、消费社会系统和消费环境系统三个分系统,第三级指标筛选出了22项指标。根据分析数据,对湖南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的评估进行了分析。

可见,国外对可持续消费指标的研究还是比较成熟的,但大多数研究都把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混淆,且主要研究生产性消费,对居民个人可持续生活性消费的研究有待扩展。相比国外来讲,由于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资源、环境等因素都有很大差异,所以,我国的指标体系还不够完善,权威性也比较弱。

针对目前可持续消费研究中,对生产性消费与生活消费的界定模糊,结合我国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事实,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城镇居民的可持续消费行为(如图2所示)。

图2 研究对象

三、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据城镇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可持续消费的实现离不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因此,我们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建立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1、消费经济子系统指标组

消费经济子系统指标由2个二级指标、6个三级指标组成。主要从城镇经济发展状况和城镇居民对消费品需求两方面来反映经济对居民可持续消费的影响。见表1。

①城镇发展指数。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居民进行消费选择的经济基础。因此,消费经济系统二级指标选取了衡量城镇经济发展总体状况的城镇居民人均GDP、衡量城镇居民个人富裕程度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衡量居民储蓄情况的金融机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这三个三级指标。

②消费需求指标。居民消费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产品的总供给相比是超前还是滞后,是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观念的体现。通过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以及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评价,可以反映出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和社会商品供给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

表1 消费经济系统

2、消费社会子系统指标组

消费社会系统是由2个二级系统、6个三级系统组成。主要从社会公平和生态建设两方面来反映社会对居民可持续消费的影响。见表2。

①社会公平指标。作为一个复合系统,城镇发展的首要目标是为居民的基本需求提供保障,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与收入、就业、保险等指标息息相关。因此,本文选取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城镇登记失业率、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三个指标来反映社会公平指标。

表2 消费社会系统

②生态建设指标。城镇生态建设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的质量,为建立和谐的居民消费环境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文选取了体现城镇绿化水平和生态保护力度的三个指标来衡量生态建设对消费质量的影响。

3、消费环境子系统指标组

消费环境子系统由2个二级系统、7个三级系统组成。其中二级指标从与城镇居民消费相关的资源供应和对环境的污染两个方面来阐述。见表3。

①环境污染指标。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资源,同时人类在消耗资源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破坏环境。这个二级指标由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来评价。

②环境治理指标。环境治理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政府有关部门对居民消费质量的重视。本文选取城市环境基础建设投资占环境污染治理总额的比例、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四个指标衡量环境治理是否能及时处理城镇居民消费产生的污染物。

表3 消费环境系统

四、我国城镇居民

(一)指标权重的确定

1、数据标准化处理

由于原始指标的量纲有所差异,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必须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假定建立一个由m个样本,n个指标组成的信息矩阵,其中m表示年份,n表示指标体系中的n个指标,得到一个原始矩阵:

上式中Xij表示第i个样本第j年的指标值,对于正向指标Xij越大越好;对于负向指标Xij越小越好。因此,可以得到评价指标的接近度Xij。

据此构建新的标准化矩阵为:

2、各指标权数的确定

为了全面客观真实的反映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各个子系统的现状,本文选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中的熵值法确定指标权数。具体步骤如下:

(1)计算第j项第i个指标值的比重Pij

(2)确定第j项指标的熵值ej

其中,k=1/1nm,m为参加评价的样本数据的个数。假定,pij=0或pij=1时,pijlnpij=0。

第j项指标的效用价值是用信息熵来度量的,当ej=1,即信息完全无序的时候,对综合评价是没有价值的。根据熵的概念,第j项指标值信息熵与1之间的差值越大,该指标的效用值就越大。所以,定义某一指标的效用值指数dj:

dj=1-ej

(3)计算第j项数据的权重wj

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本质就是利用各指标熵值信息的效用大小来计算指标权重。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对评价结果就越重要,赋权也就越大。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重大小wj:

其中,n为系统中指标的个数

原始数据经过标准化转变之后,运用熵值法的计算公式,得出权重,见表4。

3、各子系统权重的确定

设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子系统的权重分别为F1、F2、F3,则:

上式中,Fki是第i个系统的指数;k=1,2,3分别表示经济、社会、环境子系统的指数;wj代表第j项指标的权重;rij表示第i个样本中第j项指标的理想值接近程度;n表示子系统中指标的数目。计算得出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子系统的权重分别为34.81%、29.63%、35.56%(见表4)。

表4 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指标体系权重表

(二)消费的可持续性测评

因为指标体系具有层次结构的特点,所以选取综合加权法计算可持续消费系数,用S表示。第i个样本的可持续系数表示为:

式中,k为我国城市居民可持续消费可持续系数包含的子系统的个数。

可持续系数的数值在0与1之间。可持续系数越接近1,则说明指标值越接近目标值,可持续系数的贡献就越大;反之亦然。本文把可持续系数在区间(0,1)内,按照由弱到强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弱可持续、基本可持续和强可持续。

当0≤S<0.5时,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处于弱可持续状态,此时评价指标中大多数指标与目标值偏离,可持续性消费的整体状况不佳;当0.5≤S<0.8时,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处于基本可持续状态,大多数指标与目标值的偏离程度缩小,但仍存在差距,可持续消费的总体情况趋于好转;当0.8≤S<1时,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处于强可持续状态,此时评价指标中大多数指标与目标值相近,可持续消费处于良性发展状态。

(三)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可持续性分析

根据熵值的计算,得出我国2003-2012年期间城镇居民消费的可持续系数,并据此将可持续消费划分为弱可持续、基本可持续、强可持续三个区域(见表5)。

表5 2003-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系数表

由表5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状态呈现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3-2008年,处于可持续性较弱的第Ⅰ区域;第二个阶段是2009-2011年,处于基本可持续的第Ⅱ区域,可持续性提高,整体进入基本可持续的状态;第三个阶段是2012年,可持续性处于较理想的第Ⅲ区域。说明这10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状况总体上发展良好,基本处于上升趋势。

五、促进我国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的对策建议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尽管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可持续性处于上升的趋势,但是还没有达到最佳的区域,我国城镇居民的可持续消费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对策建议。

1、倡导居民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消费观反映了消费者在商品选择过程中的消费倾向,消费观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素养、经济水平、文明程度以及消费者个人的素质有密切的联系。我国城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不科学不合理的消费观。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通过人们日常中接触频繁的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媒体的大力宣传,提倡健康、积极、科学的消费观念,形成良好消费的社会氛围。更重要的是居民个人要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个人素养,接受先进的有益的消费观念和方式,不奢侈不浪费,支持绿色健康产品,自觉改变不科学、不可持续的消费习惯,建立合理健康的消费方式。

2、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加强收入的合理分配

我国经济增长较快,但却存在与消费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因此,首先,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势头。城镇经济的发展是居民消费的前提和保障,同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更加注意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与居民消费的需求相一致。其次,要促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促进可持续消费的贡献比较大,所以要保证居民消费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护居民的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支持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的同时尽可能做到公正公平。

3、促进绿色产品的生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市场上可供居民消费选择的商品种类非常丰富,但是要实现可持续消费,绿色产品是必不可缺的。而我国产品市场的现状却是生产厂商提供的绿色产品极其匮乏,严重影响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质量的提高。这就需要政府、生产商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对绿色产品生产厂商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生产厂商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低能耗、低污染;生产厂商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加大对绿色无污染产品的生产,保证居民的消费质量;消费者在商品选择上,要偏重绿色无污染的产品,形成健康、科学的消费方式。

4、加大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力度,实行资源环境有偿使用

一直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本价格很低甚至是无偿的,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大量浪费的现象。因此,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力度,实行资源环境有偿使用的制度体系,比如,对产权加以明确、加大环境污染税的力度、实行梯度用水用电等,从法律层面上对可持续消费的行为进行鼓励或限制,从而使得人们的消费行为有利于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这些都是对我国资源环境保护的有力措施。

[1] lements for polices for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UNEP, Nairobi, Symposium: 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attern,Oslo,Norway,1994.

[2] Spangenberg J. H, Lorek S.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Household Consumption: from Aggregate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to Priority Fields of Action.Ecologieal Economies,2002(43):127-140.

[3] Weber Christoph. Perrels Adriaan. Modelling Lifestyle Effects on Energy Demand and Related Emiss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a’s Residents.Energy Policy,2007,35:247-257.

[4] 周梅华:《可持续消费测度中的熵权法及其实证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12期。

[5] 张保生, 黄绍峰, 刘飞:《可持续消费评价指标体系及调查实例分析》,《北方环境》, 2011年第3期。

[6] 汪玲萍,刘庆新:《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生态消费及低碳消费评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年第3期。

[7] 李祝平:《湖南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评估分析》,《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二元经济结构下人口迁移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探讨”(编号:11YJA790196);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山东省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行为研究”(编号:2014RKB01799)。

于淑波(1962-),女,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王露(1990-),女,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研究生。

F713.55

A

1003-8353(2015)03-0142-06

猜你喜欢

城镇居民子系统消费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40年消费流变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