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多维和体验教学浅议

2015-04-20简伟

教育界·中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骨气论点体验式

简伟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通过学习,我在教学中重点抓了多维和体验两大办法来试探、实践。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

一、适当运用多维教学法

多维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多角度、多系统地激励、开拓学生思维,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判断和迁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突破定向、单向思维式,使学生思维开放有序、角度灵活多变,效度深刻巩固。它将传统知识传授的注入式、平面式改为启发式、主体式,引起我试探、使用的兴趣。

(一)保护学习情绪,肯定创新见解

采用多维教学法,首先做到努力保护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保护学生显露出来的创造意识,尽全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驱使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生活与环境,重视学生灵感爆发式的领悟和理解。学生一有不拘一格的创新见解,我就立刻积极肯定,为他们的创造思维助燃推势。

(二)培养质疑精神,引导学生探究

采用多维教学法,重在创设反常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生疑,组织学生进行争辩,并以此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须知,在语文课上,在讲一篇课文之前,我们中学老师很容易会先向学生讲文章好在哪里,然后老师就会接近于完美的“好”来分析,包括语言的表达、段落划分、论证方式,甚至是标点符号。其实这搞的就是“认同式教学”,即:先无条件肯定,再由此具体分析。这很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种“具体分析探究”,只是变相对已肯定了的结论进行证明论述而已,排斥了求异思维和不同见解。所以我在采用多维教学法以来,很不赞同这种 “认同式教学”的做法。我更喜欢和坚持以质疑为主的辩证式教学方法,如采用黑格尔的哲学“三段论”,即正题、反题、合题。在教学中,课文就是正题,反题就是提出质疑,而正反两方面冲突讨论最后融合的结果就是合题。比如以名篇吴晗的《谈骨气》为例,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都会告诉学生,文章的第一句话“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是这篇文章的论点,而接下来的三个例子:文天祥、闻一多和饿者“不受嗟来之食”,是作为论据来证明这一论点的。然而这样的分析是正确的吗?“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就是文章的论点吗?三个论据能充分证明这一论点吗? 实际上,用这三个特殊的事例,表面上条理清晰、论证合理,其实却没有合理性,忽略了集合概念与个体事例的矛盾性,也就是说三个例子不能证明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因为我们的学生随便就可以找出一些没有骨气的例子。因此,吴晗先生举的三个例子其实只是想告诉国人自古以来就不乏骨气的中国人,谈骨气是什么,中国人是应该有骨气的,这才是文章的论点。另外,饿者“不受嗟来之食”也不能完全作为论据,不能证明穷人的骨气,这只是表现了穷人太过敏感,以生命的代价换来“面子”,不是骨气而是叫人费解的一种举动。吴晗先生举此例子不是很合理。所以,如果我们都采用认同式教学,不进行质疑,则对课文的理解就很笼统,不深入,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实际质疑过程中,我们老师则要注意几点:一是对有分歧问题的争辩,尽量引而不发,也就是只打开思路,不过早地下结论,促使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探讨,思维更加深化周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对带有推测性问题的争辩,则引导学生抓住实质,不跟实质问题走得太远。三是对反常性问题的争辩,则尽力引导,从反常中求“常”。对疑窦较深难解的问题,我才做适当暗示,或旁敲侧击,或“原型”触发,或继续设疑问难,启发学生去进行创造性思维,更接近问题的核心,把一些原始想法推到眼下新问题、新现象的特定场合下加以审视,发现思维原型缺漏的荒谬,打开通向真理的闸门。

二、积极采用体验教学法

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的的传统语文教学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要适应这些现代社会发展要求,语文教学就需要倡导体验式教学。体验式语文教学也是反传统灌输的教学模式,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地探寻、问究,学习时间空间的自由度、学习方式的灵活性、学习评价的多元化,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因此,我也比较喜欢这一教学方法。我认为它与多维教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如语文的体验式阅读课、体验式阅读的方法,常用的角色表演、有角色的朗读、角色变换、辩论、比较等。

一是角色表演式体验,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和品味课文的内容和内涵。像《皇帝的新装》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四人一组,轮流出场进行表演,一人演皇帝,两人演骗子,一人演大臣,其他同学则做观众和评论家,让大家都充分地体会到皇帝的愚蠢、大臣的虚伪、骗子的狡猾、孩子的天真,激发起学生对课文真切的生活体验。二是有感情的朗读式体验,以自主的声情并茂的朗读使朗读者沉浸在喜怒哀乐的情景中而唤起其他学生爱憎的情感。一些有一定意境的课文则适合美读,而一些人物个性鲜明而其人物内在感情矛盾复杂的文章较适合分角色朗读。如朱自清的《背影》等文章,可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读,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情境,使教师情、作品情、学生情融为一体,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三是角色变换式体验。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看似不起眼却很耐人寻味的细节,让学生质疑或分析时,能使学生走进文本,真正与文本零距离接触,与作者对话,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都有利于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对作品和作者写作意图的把握和体验。此外,辩论和比较也是大家在教学中经常用的。

总之,我喜欢在自己的实践中试探几种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学方法,并愿以此就教于同行。

猜你喜欢

骨气论点体验式
盖叫天的骨气和风格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朽木颂
拓展延伸
惟有骨气映青松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