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片段及反思

2015-04-20苏吉省

教育界·中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肖复兴叶老爬山虎

苏吉省

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爬山虎为载体,借物喻人,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崇敬之情。文章感情真挚,语言含蓄,特别是文章结尾“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更是言虽尽而意未了。我在执教本节课时采用学校倡导的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现对本课中的若干教学片段进行简要回顾与评析,与大家分享。

引言

同学们,本学期初我们学习了叶圣陶先生描写植物爬山虎特点的文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与爬山虎相关的文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讲的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和作者“我”之间的感人故事。作家叶圣陶和“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感人故事呢?板书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片段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本文讲了著名作家叶圣陶和肖复兴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下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主要讲了叶圣陶和肖复兴之间发生了哪几件事?

接下来,通过个别提问、学生补充,归纳出本课主要讲了叶圣陶和“我”发生的两件感人故事:一是叶圣陶帮助“我”修改作文;二是叶圣陶邀请“我”去他家做客。

设计意图:叶圣陶、肖复兴两位作家,学生都较陌生,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和作品,对他们进行了解。对作者而言,他记录的是自己和叶圣陶先生一次难忘的经历,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做事仔细认真、对人平和温暖的人品,懂得学作文应先学会做人的道理。在上课时应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脉络,然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再回到整体,升华认识。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写了哪两件事,知道这两件事既有联系,也存在着独立性,然后引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在理清思路中整体把握。各类文章,总是根据作者的思想来结构的。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只有循着文章的思路阅读,才能准确把握作品主旨,领悟构思文章的匠心和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功力。思路是无形的,常通过线索和脉络来表现。

教学反思:从学生回答问题来看,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说出两件事,达到整体感知的教学目的。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当时担任国家教育部部长,而此时,肖复兴还是一名15岁的初中生。在这种情况下,肖复兴的作文能得到叶圣陶先生字斟句酌的修改,是非常感人的事。特别是第二件事中,叶圣陶先生邀请“我”去他家做客,他平易近人的品质给小小的“我”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对作者而言,他记录的是自己和叶圣陶先生的一次难忘经历;对读者而言,读到的应该是一个能触动心弦的感人故事,通过学习课文,能感受叶老做事仔细认真、对人平和温暖的人品,懂得学作文应先学会做人的道理。

二、积累运用,夯实基础

主要设计了以下活动:

1.会认生字:荐    删    洽    昏     晖    楷    篇   帘   燥    握    厅     糊

2.检查词语:推荐    眼帘   愣住   增添    删掉   简短    燥热   跳跃   闪烁    融洽   蕴含   余晖    窗棂   沉郁    摇曳   绿葱葱   堪称楷模  模模糊糊  莫名其妙   密密麻麻   春风拂面

3.辨一辨,再组词:

篇(      )洽(    )燥(    )噪(     )

遍(      )恰(    )澡(    )躁(     )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教学目标。语文教师对新课程背景下三维目标的达成往往十分困难,首先对所教教材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进行突破,既要进行思维和情感的训练和陶冶,又要扎实训练语文基础知识。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在走入语文课堂之前,一定要对教什么心中有数,把握住重点字、词、句、段,贯穿全篇,否则是浪费学生时间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教学反思:指导学生学习字、词、句、篇等这些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是现在语文教学当前乃至永远的任务。当然,时代发展了,语文学科会赋予“双基”新的内涵。语文教师只有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上好语文课。

三、品位细节,回归本真

学习第一件事:“修改作文”。

预设(一)

“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的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1)抓住“密密麻麻、到处”等词语;(2)看资料袋,体会叶老修改作文是那样细致。

预设(二)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1)春风拂面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你体会到了什么?(2)如春风拂面地朗读这句话。

预设(三)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叶老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又自然。”endprint

(1)如果你是当年的肖复兴,读着这样的评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2)肖复兴读了这则评语树立了写作的信心,你读了又有何感想呢?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整体把握更要于字字句句处读书。一篇文章不论何种体裁与风格,总是围绕重点词、句布局谋篇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捕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品味作者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在指导学生学习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时,都要求学生读文时要“字字入目,句句入心”,不要放过一个字,一边读一边感受,你会发现,这一段话中突然有几个词进入你的眼帘,抓住它,细细体味一番,不放过重点词句积累运用的机会。如今的语文课堂,琅琅读书声代替了往日的问答分析,语文教学正在返璞归真,呈现出勃勃生机。语言学习除了要积累,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并且有所创造。每篇优美的文章教师都精确地抓住重点词句去品味,这是在积累扩展语言,去品味感悟其情韵;这是培养语文素质,去实实在在地说话;这是学以致用、创造语言表达的机会,扎扎实实地进行说与写的训练。

教学反思:这一部分主要讲了叶老修改作文的事,总共有五段话,特别是第三、四、五段,具体说叶老先生怎么修改的。在教学时,我抓住重点句进行预设,通过关键词语,让学生仔细体会。这样写体现出叶老先生做事仔细,并通过修改作文反映出叶老做人方面“认真、平和、温暖”的高尚品质。

4.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结合课文第一部分中叶老帮我修改作文的方法,师生总结出平时写好作文的方法:

(1)事例加感受的写法

(2)用词准确,语句规范

(3)事例要具体真实

(4)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

设计意图:上一部分主要讲了叶老先生帮“我”修改作文,从字、词的修改,到用语的准确、表达的规范。学生查阅资料袋就知道,叶老先生非常认真,进行了反复修改。尤其是简短的评语,如“具体事实”“深受感动”“亲切又自然”等词语,切中要害,又很有鼓励性,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这时候,让学生总结出写好作文的方法,水到渠成。

教学反思:教是为了不教。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会写作文,提高应用水平,克服学生写作文的畏难情绪,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学生通过学习本文中叶老先生帮“我”修改作文的段落,除体会叶老先生的优秀品质外,还可以学习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水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肖复兴叶老爬山虎
爬山虎
想当粉刷匠的爬山虎
弃单间和学生一起办公
南大百岁爬山虎令人神往
鱼鳞瓦(节选)
肖复兴:青出于蓝,博士儿子“引领”作家老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