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家庭教育的“设计立国”理念

2015-04-20包之易容伦

教育界·中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应用

包之易+容伦

【摘 要】“设计立国”之说在国际上并不陌生,多个以此为国策和高层战略的国家均已获得阶段性成果。而将“设计立国”理念引入到家庭教育,是想从下一代抓起,让家长和子女同时接受设计思维的训练,同时也可以应用到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创新中来,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贡献。

【关键词】家庭教育     设计立国     维度递进     应用

引言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知识快速更迭的大数据时代,在中国教育改革的深水期,家长们在“我们还能将孩子的教育完全寄希望于学校和老师吗?”这样的呼吁声以外,更要在家庭教育方面重视并行动起来,以弥补学校教育的缺失部分。

一、“设计立国”的前生今世

“诚信立言、兼爱立身、互助立家、设计立国”是“都市e家人”家庭教育方法论的核心理念。其中,“诚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是做人的根本;“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兼爱立身”即鼓励走出去,为国家和社会做实事,体现人生价值,不能只宅在家,只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尤其要关爱弱势群体;“互助”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一家人相敬如宾,在教育方面人人平等,父母向子女学习的同时也是向未来学习,“互助立家”指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要心存敬畏,对内要和谐,家与家之间也要体现平等,对外要创造价值,再艰难也要学习助人,要寻找、鼓励和感谢被救助、被帮扶的人和家庭,付出越多,创造的价值就越大;“设计立国”说明了设计在家国中的分量,也是本文阐述的重点。

中国小孩的计算能力第一,而想象力却是倒数第一,这与教育以及文化不无关系。我们的教育中只把审美当成可有可无的附属课程,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说到底,提倡设计不只是文化艺术上的事儿,是关乎国民素质的大事,也是政府要抓的根本大事。如果将设计提到国家战略层面的空前高度,人人懂设计,家庭教育的难度系数就增大了。国际上设计帮助国家发展的例子还真不少。比如最早提出“设计立国” 概念的日本,在战后把设计作为国策之一,它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英国是世界工业设计的发祥地,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有句至理名言:“可以没有政府,但不能没有工业设计”。又如我们在北京坐出租车,跟每一位司机都可以侃政治一样,在意大利随便跟路边店里的面包师聊,都可以讲出一大堆设计理念来。意大利对设计的尊重已经渗入到人们的血液里,意大利大大小小的会议,坐在第一排的永远是设计师,设计是意大利小微企业的成长法宝。1988年,韩国借汉城奥运会的机会,也提出了“设计立国”的口号,经过二十多年的追赶,人均GDP已经接近日本。还有瑞士、丹麦、巴西等,在“设计立国”的道路上均有自己的特色。

二、为什么要树“设计立国”的观念

从小灌输“设计立国”观念,并不是从小培养设计师,而是从小训练设计思维。设计思维已经包含了所有的思维模式,设计思维训练不是将人培养成未来的设计师,而是从小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人的德行》一书于19世纪80年代以系列文章的形式写成,以西方文明的视角,观察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底层人民的生活,从中发现、总结出中国人的性格,以及中国文化的特质。它指出中国的教育很难让人理解与掌握一门学科,更谈不上实际应用。“思维混乱”是中国人的特点之一,“思维混乱”现象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屡见不鲜。就像英国小说家查尔斯·里德在小说中写的:“人并不缺乏智慧,只是有一点儿愚昧。”中国人只要一点点尊敬和食物就能够得到满足,这种天性是与他们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的。对他们来说,肉体是与精神和心理无关的,是独立存在的。这样的人,就像一直沉睡在夜里一样。想要唤醒他们,就必须灌输一种新的思想,向他们展示古代基督教的创始人所讲述的真理:“人是有精神的。”只有这样,“神,才会赐予他们智慧。”“思维混乱”其实是逻辑不清以及想象力不够的原因,“设计力”自然而然就弱。

三、如何培育“设计立国”的理念

这里要提一提“维度”的概念,它是设计思维的核心内容。目前对中国的教育虽然有很多批评的声音,但不能说其不好,存在就是一种强度。有经济基础的家庭想寻找高一点的强度,就想着将子女送到国外去读书。我们常说“出国门”和“入家门”道理是一样的,出去后造成一些家庭的痛苦,也是强度不够的原因。家庭教育本身也代表一种强度。

维度定位也是设计思维的重要内涵。比如有人文章写得好,他(她)的一维就好,如果他(她)一辈子定位在这个维度,也能有很好的发展。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见一维的重要性。如果他(她)懂得维度递进,提炼生成一些平面、图形和符号,就可以向二维进军;如果对空间和环境的感知很强,可以在平面上拉伸生成三维;如果再喜欢捕捉运动、交互媒体等,就进入到四维的空间里来了。

维度是可以跳跃和轮换的,在空间的范畴里,已经有人将其扩展到十二维。有人批评中国教育为填鸭式教育,最终为高考以及公务员考试提供一个公平的机制。这本身没有错,但问题在于过程,大多数学子在这个过程中迷失了,身心和大脑已经没有空间。我们知道电脑用久了速度会明显减慢,人脑更是一样,去除衰老的部分,需要留白,留白比储存更重要。尤其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不依赖机器和云端,人脑将短路得很快。知识是死的,新技术的更迭速度已经跟不上部分学生的翻阅能力,因为思维却是无限的。难道就只有空间的十二维吗?为什么不能跳出空间,在技术、艺术、哲学、宗教等领域是不是还存在更多的强度呢?是否还可以尝试从宏观再回到微观,既然有正十二维,也有可能存在负十二维;既然有相信十八层地狱,自然要相信“天外有天”。我们经常能听到“创新力不够”这样的说法,却很少听到“设计力”一词。其实“创新”就没有“设计” 的维度高,“创新”还要经常受经济金融等环境的制约,而“设计”的工程里已经包括了“创新”的内容,它比“创新”更具系统性,“好设计”实施起来更彻底、更可行。

总之,培育“设计立国”的理念要从维度递进入手,而维度递进的设计思维训练,关乎稀缺性、个性化的教育使命,目前只能由家庭来承担了。

四、“设计立国”观念的应用

如果说将设计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家居、家具、器物、汽车、电器、饰品、包装、视频、视窗、页面、服饰、鞋包、头饰、珠宝、婚庆、会议、课程等等,这些东西设计出来后比较显性,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如果再列举一些“润物细无声”的设计,更可使人叹为观止,脑洞大开。

你知道《人脉是设计出来的》一书吗?不论你现在身处职场的哪一个位置,如果你希望三年后的自己能人脉通达、呼风唤雨,你就要从现在开始,布下一个局。布局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1997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如果你没有能力设计国家体制,也可以设计企业制度;如果你没有自己的企业,也可以学学总设计师,给家庭给自己设计蓝图。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旅行当然需要设计。在《都市e家人与墨子的对话》一书的“创业大会”章节里,设计了人生的“加减乘除”法。学习、工作阶段是“加”,创业要运用“乘”法,当处在毕业、换岗或者跨界等时间节点时,要运用“除”法,人到中年要懂得“减”的道理。

五、结语

变化是这个社会唯一不变的真理,我们处在一个归零的时代。未来社会不在乎你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你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起源是训练出来的超级洞察力,即发现问题的能力,再通过整合纵向、横向、逆向、逻辑、辨证、灵感等等一切思维模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整个过程就是设计的过程。设计已经成为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核心力量。如果人人懂得“设计立国”理念,实现“中国梦”已经不远。

【参考文献】

[1] 【美】阿瑟·史密斯. 朱建国 译.中国人的德行[M].2014(12).

[2]张超.人脉是设计出来的[M].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3.

[3]包之易.都市e家人与墨子的对话[M].漓江出版社,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应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