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空导弹发射控制技术

2015-04-20

制导与引信 2015年4期
关键词:发射装置载机空空导弹

翟 磊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河南 洛阳471009)

0 引言

空空导弹与载机的安全分离,关系到载机自身的安全和发射任务的成败。在空空导弹发射时序逻辑设计中,导弹与载机分离过程中产生的弹架分离信号的设计是一项重要内容。弹架分离过程中,产生的电信号和机械信号,通过采集和处理,作为关键量参与发射逻辑的判断和控制[1]。在导轨发射和弹射发射两种发射方式中,导弹电池点火和发动机点火时机不同,应分别讨论弹架分离信号的产生机理和应用。

1 发射时序逻辑

载机携带导弹飞入战区,当机载雷达截获目标且进入攻击区后,飞行员打开“导弹准备”开关,给导弹的导引头和飞控组件供电,完成准备阶段。满足发射条件后,飞行员就可以操作载机,进入空空导弹的发射流程。载机给出“投放允许”和“发射指令”,飞行员按下发射按钮发射导弹。弹内的飞行控制组件接收到载机给出的“发射”信号后,弹内的控制电源组件利用载机提供的直流电激活弹内电池,当弹内电池电压正常后,舵机进行解锁并启动发射前自检,自检正常后导弹发出“分离请求”信号送给发射装置,发射装置控制导弹进行机弹分离。相继产生“电气分离”信号与“物理分离”信号。导弹与载机安全可靠分离,进入导弹制导飞行阶段。图1为发射时序控制逻辑图。

图1 空空导弹发射时序逻辑图

在导弹发射阶段,采集导弹产生的“电气分离”信号和“物理分离”信号,并将其作为关键量参与导弹发射逻辑的判断和控制。当导弹挂装于发射装置之后,利用专用工具落下发射装置上的电连接器,使导弹在电气上与发射装置可靠连接[4]。用于传送飞行任务总线信息、导弹供电信息以及显示信息等。导弹发射后,通过剪切掉发射架和导弹间的脐带线缆或者拔掉弹架间的分离插头,中断导弹与载机的电气连接,完成电气分离。信号处理电路通过信号采集和处理产生“电气分离”信号。导弹采用分离开关实现与载机的物理连接。分离开关用两个螺钉固定在导弹壳体上,通过判断分离开关上的物理分离销的状态产生物理分离信号。当导弹挂在发射装置上,物理分离销被压下,触点闭合。当导弹离开发射装置,物理分离销弹出,触点断开,形成“物理分离”信号[6]。导弹内的飞控组件通过采集分离阶段的机械信号和电气信号,控制导弹在制导飞行中的相关状态。

通常,导弹的发射方式有两种,导轨发射和弹射发射。下面介绍两种发射方式的控制技术。

2 导轨发射

导轨发射方式,导弹自身控制完成导弹发动机点火。导弹发射指令使弹上化学电源点火,一旦电源正常后,便由机上供电自动转为弹上供电,舵机解锁、发动机点火。在发动机的推力作用下,导弹沿导轨向前运动,导弹与发射装置之间的发射分离插头(脐带线缆)被拔掉且产生“电气分离”信号给导弹。机弹之间的电气和信息交换全部中断。导弹在轨上运动一定时间后,导弹与发射装置的导轨完全脱离,产生导弹的“物理分离”信号[2]。导弹进入自主飞行状态。

导弹离架后,启动定时电路开始计时,发动机点火、高压电池激活控制等均受电气分离信号的约束。

3 弹射发射

弹射发射过程如下,导弹发射指令使弹上化学电源点火,一旦电源正常后,即由机上供电自动转为弹上供电,舵机解锁、发动机通过延迟点火器点火,同时弹射架将导弹弹出,导弹在发动机推力作用下向前运动[7]。弹射式发射方式和导轨式发射方式的发射过程基本相同,但在发动机点火的时机和点火方式上存在差异。

在电池激活、电压正常、舵机自检正常、舵面解锁的正常程序后,发射装置并不通过导弹发动机点火触点点燃发动机,而是启动发射抛放装置,将导弹以一定的初速度将导弹从发射装置向下弹出,形成“电气分离”信号。

弹射发射时,载机收到“分离请求”后,提供“弹射启动”信号,控制启动弹射发射装置,弹射机构带动导弹运动,在弹射装置的推力作用下拔脱分离插头,形成机弹间的“电气分离”。图2为电气分离变换原理图。

图2 电气分离变换原理图

当弹架之间分离插头拔掉后,电气分离连锁线与载机地线断开,弹上的电源组件将通过上拉电阻产生高电平的“电气分离信号”送往飞控组件。飞行控制组件采集到“电气分离”信号后,完成电气分离信号转换,开始进行自主飞行导航计算[5]。同时将其作为调理信号,送往逻辑电路参与发动机点火控制。

“物理分离”信号参与控制接通给发动机提供的点火电流,用来启动发动机的点火器,该点火器自动延时一定时间才点燃发动机,此时导弹已经离开发射装置并达到安全距离以外,导弹在发动机推力的作用下加速飞离载机。

在机弹“电气分离”到机弹“物理分离”期间,应实现规定的舵预偏,用于改善轨上运动或弹射段的受力状态。导弹抛放时,启动弹射装置产生推力,导弹在弹射装置的推力作用下与发射装置分离,物理分离销弹出,触点断开,形成“物理分离”信号。图3为物理分离变换原理图。

图3 物理分离变换原理图

“物理分离”信号,参与发动机点火逻辑的控制。“物理分离”标志产生后,延迟一段时间,飞行控制组件向电源组件输出发动机点火信号,电源组件收到指令后,在“弹射”和“电气分离”信号均有效的情况下,将发动机点火供电加至发动机点火系统,点燃发动机。

“物理分离”信号,参与飞行控制制导算法的控制。飞行控制组件在“物理分离”标志有效且弹体纵向加速度达到一定数值后,延迟接入制导回路,导弹进入中制导段飞行。

“物理分离”信号,参与安保机构解保电路的控制。飞行控制组件采集到“物理分离”号后送至安保机构,安保机构电子计时装置以“物理分离”为起点,开始计时。当弹体纵向过载达到安保机构解保要求,且安保机构电子计时达到预定时间时,安保机构解除保险。传爆序列对位,等待引信引爆信号的到来,适时引爆战斗部,摧毁目标。

引信以“物理分离”信号为起点,开始计时。计时结束后,形成引信低压加电信号,用于导弹脱靶后形成自炸信号。

空空导弹发射过程中产生的分离信号,用于发射逻辑的判断和发射流程的控制,为了保障发射成功并摧毁目标。发射架和空空导弹在交付前,还要做相应的实验室联试和交付试验,来考核导弹系统的性能指标[3]。通过分析分离参数和相关数据,提出分离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值。

4 结论

本文阐述了空空导弹的发射时序逻辑,详细分析了两种发射方式下,“电气分离”信号和“物理分离”信号的产生过程,并讨论了两种信号在导弹发射过程中的应用。

[1] 李石山,辜席传.机械导弹发射装置总体设计准则介绍与分析[J].航空兵器,1989,(6):12-16.

[2] 张胜利,倪冬.机载导弹武器系统导轨式发射的安全性设计[J].航空兵器,2004,(6):24-27.

[3] 侯世明.导弹总体设计与试验[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1996.

[4] 谢佐慰.固体弹道导弹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7.

[5] 钱杏芳,林瑞雄,赵亚男.导弹飞行力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6] 冯金富,杨松涛,刘文杰.战斗机武器内埋关键技术综述[J].飞航导弹,2010,(7):71-74.

[7] 陈升,等.导弹安全发射技术研究[J].航空兵器,2002,(5):17-19.

猜你喜欢

发射装置载机空空导弹
自推进红外干扰弹飞行姿态及轨迹研究
无筒空射运载火箭重力出舱机箭耦合动力学
某发射装置隐形设计研究与分析
红外空空导弹抗干扰效能评估建模
拦截空空导弹成新趋势
新形势下舰载垂直发射装置发展趋势
一种组合式直升机载导弹发射装置架体结构设计*
美国将为F—35战机增加内部武器挂载量
复杂战场环境导弹发射装置隐身防护技术研究
基于PSO的不规则低频天线阵与载机一体化综合设计